谈巧设情境在语文课堂的实践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课堂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其指的是教师借助形象、直观的方式,创设一定有明显情绪色彩的环境,将学生带入,获取第一手的情感认知经验。情境教学法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取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增强语文学习的情感体悟和素材积累。新课改以来,情境教学法更是受到了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青睐。
  《春》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名篇,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教材。全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展现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向往与憧憬,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展现春色的美,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渲染一种浪漫、清新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图像展现情境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认知思维能力和水平较低,而图画相对较为直观、形象,比较利于中小学生的正确理解和感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积极地创设图像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获取最直接的情感体验,为其深入、透彻地了解文本内涵奠定基础。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用细腻温婉的笔触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分别是春醒图(自然醒)、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以及迎春图(人迎春),全面直观地展现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渴望和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画的形式对这些图画进行直观演示,比如春草图和春花图,教师可以在课前下载大量的图片,制作成精美的PPT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获取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提升学习效果。
  二、朗读揣摩情境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法也是对学生文本理解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高,重视文本阅读,重视有感情地朗诵,这对学生审美水准的提高也有重要帮助。
  在朱自清的《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教师参考用书中配套的教学CD光盘,截取配乐诗朗诵片段,让学生体悟其中的感情基调。对于课时较为宽松的课堂教学而言,则可以尝试着教师先示范朗读文本,帮助学生纠正其中易错的字音,然后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中朗读课文,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问题引导情境
  学贵有疑,学始于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在教学中,需要建立激励机制,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情境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特性,设置问题指引,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方向、有目标地展开学习。
  在《春》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置这样的问题:朱自清在文章中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对春天的种种景色进行细致的描绘,你能够在各幅图中找出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吗?分别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进行描绘的吗?让学生循着这个问题去不断地深入文本其中,在文本中探究修辞手法等创作方式,做到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
  四、拓展强化情境
  中小学生自觉度不够,常常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和树立学生自我拓展、自我延伸的意识。
  在《春》这篇散文中,作者朱自清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对许多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领悟,引经据典,使用大量的古诗词,为文章增色不少。而文章主题——春,也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青睐的对象。所以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选取一些精彩的描写春的诗词或文段,让学生课后去了解、背诵,增加语文学习积累,增强文化内涵。
  语文其实是一种自主性很强的学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需要学生自己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作者创作时的感受。而情境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去广泛、普遍、创新性地创设新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认知与感悟,促进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周静.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9(10).
  [2]王大鸿.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5).
  [3]任妙华.谈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6).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口语教学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口语表达交际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口语任务化活动教学对学生口语训练意义重大,能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口语交际的习惯,使其学习活动变得目标明确。学生有了学习任务,其思维和想象变得活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口语任务活动,全面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关注新闻,练习述评   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写作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句子、段落、文章逻辑、体裁格式等多方面的训练。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  写作本来就是一件让人感到吃力的事情,很多学生连学到的基本知识都难以巩固和运用,怎么能写出内容充实、句法搭配完善、时态语态完全不出现错误的句子呢?再说由于上课时间紧,教师总是很难腾出更多的时间教学生如何完成英语写作训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制义务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背诵的优秀诗文不少于240篇(段)。”纵观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们所阅读的篇章仍旧以语文教材为主,且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十分有限。因此,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感性认知,“随性”阅读  课外阅读有别于课内阅读,应当突出阅读的开放性和广泛性。笔者认为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语法成为他们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部分:学生语法意识比较薄弱,语法知识体系紊乱,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乃至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学科知识型学生社团——英语语法社就应运而生了!  英语语法社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本着“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克服‘汉式’英语思维,攻克语法难关,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这一活动宗旨,突出高考重要考点
基于导学案的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教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重温学过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要点,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并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
目前,农村中学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甚至厌烦学英语,视上英语课为“受罪”或“煎熬”。为何会陷入如此尴尬局面呢?很显然,这跟他们的初中英语基础不扎实有关。另外,这些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恒心与毅力等不足之处。  英语新课标强调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民主,不应成为一言堂。教师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新课程背景下,当以赏识教育为主,为学生们喝彩;当让英语走近生活;当比较汉语和英语,让学生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力求通过情趣化、生活化、诗意化、自主化的教学形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旧大纲时代相比,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自学能力都有了更切实、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
长期以来,制约农村中学教学发展的因素,通常是班级学生数额大,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贫乏。过去农村中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由于受条件限制,教师上课照本宣科,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传授知识面窄,课堂教学沉闷。即使有个别老师做些简单教具,也收效甚微,既费时又费力,多数劳而无功。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在,农村普及远程教育,现代的远程
有这样一段话:“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段话认为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作为历史教师要在熟练驾驭教材文本的同时,适时适当地引用史料,进行教学延伸,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说:“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出一个个问题,由此组织教学的问题教学法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得当,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的。鉴于此,教师要注意优化课堂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围绕教学目标,依据文本,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