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发射空间站对接舱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发射空间站对接舱
  
  2009年11月10日,俄罗斯联盟U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了国际空间站的新对接舱“探索”,与已在站上的“码头”基本相同,将装在“恒星”舱的上方,作为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的对接口和太空行走的气闸舱。它还将为科学实验和物品存放提供更多空间,并为将由俄科学院研制的两个外部科学有效载荷提供供电和数据传输接口。“探索”舱由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建造,重4吨,直径2.6米,长4.6米,内部容积为12.5立方米。这是俄2001年发射“码头”舱以来首次发射新的空间站舱段。俄今后两年还将发射两个空间站舱段。
  国际空间站俄方部分此前已有3个对接口,现分别由两艘联盟号载人飞船和一艘进步号货运飞船占用。由于站内现住有6人,所以必须保持有两艘联盟号飞船对接在站上,以供应急逃生之用。这意味着在进行机组轮换时还要有一个对接口。加上一个货运飞船对接口,共需有4个对接口才能更灵活地满足要求。(阳光)
  
  阿特兰蒂斯号飞抵空间站
  
  2009年11月16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代号STS-129的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机上乘有6名航天员,载有约12.36吨的重要备件。为期11天的此次任务重点是为空间站运送各种备件,供航天飞机退役后维持空间站运行之用。在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期间,航天员们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完成了多项安装工作。返航时阿特兰蒂斯号还将站上一名长驻宇航组成员带回地面。这是航天飞机最后一次执行空间站机组轮换任务。今后,美国驻站航天员往返空间站将乘坐俄联盟号飞船,每人收费5000万美元。11月27日,特兰蒂斯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美国航天飞机现定于2010财年底之前退役,尚有5次飞行任务有待完成。(江山)
  
  卫星数据显示臭氧层停止消失
  
  近日欧空局宣布,欧洲3颗对地观测卫星的观测数据表明,地球臭氧层的消减已在过去10年里停止,且有初步迹象表明臭氧层可能正在再生。但该局提醒说,现在就宣布几十年来为保护臭氧层所做的努力已告捷还为时过早。根据卫星观测数据,20世纪70和80年代臭氧层每10年消失约7%的情况到1997年前后已经停止。此后10年里,臭氧层得到了少许的再生,速度估计为每10年0.8%~1.4%。欧空局称,从统计学上说,1997年~2008年间记录到的臭氧层再生并不明显,尚需通过卫星的进一步观测来证实。1987年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逐步停止消费和使用会造成臭氧层消失的物质。(江山)
  
  印将买俄飞船送人上天
  
  据印度媒体报道,作为其载人航天计划的一部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向俄方提出请求,想购买一艘联盟TMA型载人飞船,用来将“太空游客”送入轨道。这将是一笔商业交易,两名印度旅行者将乘坐由一名俄航天员驾驶的飞船上天。由于双方尚未敲定的飞行路线和时间,所以合同额目前还没有确定。俄航天局对每位太空游客飞往国际空间站的10天飞行的收费约为3500万美元。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访印时,两国签订了一份航天协议。根据协议,俄将帮助印方训练航天员,并提供印载人飞船研制所需技术。1984年4月上天的印首位航天员沙尔马乘坐的就是俄联盟T11飞船。(江山)
  
  萨里将为斯里兰卡造通信卫星
  
  2009年11月16日,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同斯里兰卡电信监管委员会签订谅解备忘录,将为斯方提供卫星对地观测能力,并开始为斯方论证和设计其首颗通信卫星。双方的合作项目已得到斯政府批准。根据协议,斯里兰卡将成为“灾害监测星座”的重要伙伴,可参与由联合国协调的国际救灾支持活动。萨里将为斯方培训对地观测数据接收与使用人员,并在该国安装一座地面站,用于接收“英国-DMC”2在轨卫星的数据。
  根据协议,萨里将为斯方建造一颗静地轨道通信卫星。该卫星发射重量2.5吨,寿命末期有效载荷功率3千瓦。如协议能转化成正式合同,斯里兰卡将成为萨里新推出的通信卫星平台产品的首个用户,使萨里的业务范围不再限于小型科学、对地观测和技术验证卫星。卫星的正式研制合同有望在2010年年中签订。(江山)
  
  美“快速散射计”卫星失效
  
  2009年11月23日,已在轨工作10年的NASA“快速散射计”卫星因自旋天线故障停止采集详细的海洋风数据。由于美国政府尚无近期接替计划,这将给科学家和气象学家带来麻烦。星上天线是按工作5年来设计的。虽相关部门已做过多项接替方案研究,但尚未就近期接替计划做出决策。该卫星由鲍尔宇航与技术公司建造,提供了全球90%以上海洋的近实时风速和风向数据,是海洋学、气象学和气候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江山)
  
  NASA试验机器人登月舱
  
  2009年11月16日,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宣布,其“机器人登月舱研制项目”团队成功地对一种机器人登月舱样机进行了一系列投放试验。该样机采用了可用于向月球和其它没有大气的天体运送科学有效载荷的技术。在最近一次试验中,该飞行器被从约3米高的地方投放下来,并接收了启动推力器的指令,根据预定飞行剖面实现了有控着陆。试验飞行器高1米,重约121千克,采用压缩空气作推进剂。马歇尔中心还在研制采用能量更高的“热气”作推进剂的一种着陆器,希望明年夏季开始试验。(江山)
  
  伊将发射“灯塔”卫星
  
  伊朗媒体近日称,该国将在2011年发射一颗与意大利公司合造的低轨研究卫星。该卫星名为“灯塔”,重63.5千克,寿命3年,装有存储一转发型通信接收机。这颗半国产科研卫星是伊为建立独立的航天计划所做努力的一部分。伊曾在2009年2月使用本国“使者”2火箭成功发射了“希望”卫星,成为能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阳光)
其他文献
美国首次进行高超声速导弹挂载飞行试验    据防务评述网站2009年12月15日报道,美国空军完成了X-51 A高超声速导弹的首次系留挂载飞行试验。  试验中,携带X-51A的B一52H重型轰炸机从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空军基地起飞,到达1 5 24千米高空,进行了1,4小时试验。在此过程中,美国空军对所挂载导弹对飞机操纵性的影响以及x一51 A与B一52电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试验。   预计下一次
期刊
2009年12月15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被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覆盖着,长征四号丙火箭正静静的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这是长四丙火箭2009年度唯一一次任务,火箭射程是太阳同步轨道里历次发射中最高的一次——1200千米,加上是“一箭双星”,所以这次发射显得至关重要。  虽然长四丙火箭有过多次“踏雪出征”的成功记录,但是每一次冬季发射还是让“两总”感到“战战兢兢”。长四丙火箭总指挥翁伟樑告诉
期刊
海王星探测    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探测器到达距海王星最近的地点,它在距海王星4827千米的最近点与海王星相会,从而使人类第一次看清了远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之外的海王星面貌。这是人类首次用空间探测器探测海王星,因为这是旅行者-2所要飞近的最后一个主要行星,也就没有后续轨道限制了。它的轨道非常接近海卫一(它是太阳系质量最大的卫星),正如旅行者-1飞越土星和它的卫星土卫6时所选择的轨道那
期刊
这些年来,由上海市宇航学会开展的“大手拉小手”、 “会校挂钩”等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普活动,使得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已成为这块科普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自从该学会1995年在上海市命名第一所航天特色学校以来,至今已经滚雪球般地发展到了近30所。目前航天特色学校已经成为上海教育系统中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市科委和市教育系统等上级领导也曾多次给予首肯。上海宇航学会还每年组织开展航天知识竞
期刊
监测全球变暖的尖兵——遥感卫星    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地形等影响,全球变暖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简单的全球气温均匀升高,它具有时空上的不均匀性。全球变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会引起冰川融化、降水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加等。而这些后果又会通过非线性反馈机制对全球变暖及人类和动物的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在地球上,不仅是气温,而且是整个气候系统都在发生变化,包括大气成分、海洋、土地覆盖、生物等。在这基
期刊
伊朗试射改进型泥石2中程导弹    伊朗成功试射了其自行研制的改进型泥石2中程导弹。泥石2中程导弹是伊朗最先进的两级地对地导弹,完全由固体燃料推进,射程超过2000千米。改进型泥石2中程导弹是伊朗加强边界防卫力量长期计划的一部分。该导弹拥有比流星3型导弹更远的射程和更精确的打击能力。流星3型系列中最先进的导弹应用固体和液体混合燃料,射程也达到2000千米。  针对此次试验,英国首相布朗表示,该导弹
期刊
天地融合的移动梦网    2009年7月,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TerreStar网络公司研制的世界最重和最大的先进商用通信卫星Terre Star-1发射成功,标志着该网络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建设可靠安全、星地一体化的新型卫星移动多媒体通信网取得重大进展,它将为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机构、公共安保部门、农村社区和商业客户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移动多媒体通信服务。  Terre Star-1卫星采用多项
期刊
从火箭小组、北豪森研究所到88超秘科研所    1944年,苏联成功地得到了德国的超级秘密武器——V-2导弹的个别组件。根据曾遭受到V-2密集射击的英国人所提供的资料,以及苏联专家得出的初步结论说明,德国人已成功研制出了举世无双的武器。如果说苏联为齐射火力系统(“卡秋莎”)而研制的优秀固体火箭弹M-13|| ||的射程为11.8千米,则德国V-2导弹的飞行距离已超过其25倍,约300千米。同时它所
期刊
关于载人航天的争论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终将于年内竣工,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进展,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丰碑,但是关于载人航天的目的和意义,关于应不应该开展载人航天的问题,在崇尚自由开放的美国,
期刊
引子    科普是什么?有一位长期从事科普演讲的专家如是说:“如果把科学当做一个诱人的大苹果,公众就是爬在上面的蚂蚁想吃又不知从哪儿下口。科普工作就是去掀开苹果上的硬皮……”    希望一号卫星破雾而出    2009年12月15日清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雪越下越大,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大雾。200多名师生来到这里,等待观看中国首颗青少年科普卫星——“希望一号”的发射。“这样的天气能行吗?”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