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小学教科研水平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l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是科研型、学者型的,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是中小学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教科研水平探讨策略
  
  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型的教师素质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面临着具大的挑战。它不仅从人才质量上、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着这样的新形势,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在这一转型时期,有的教师感到手足无措,有的教师听之任之,有的只是感叹无奈,大多数教师则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在自己的岗位上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做出了成绩。教育科研就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道路之一,是中小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的论证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报告的撰写能力等。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这些科研能力呢?
  1强化学校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
  只有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才有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才有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学校才形成科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科研才会真真正正地取得实效。因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在科研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反思、积累,这样一个长期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没有这种大环境和氛围,学校也就无所谓谈教育科研了,当然,教师们也就没有什么科研实践,能力何从谈起。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科研氛围浓不浓厚,与领导的重视程度紧密关联。领导要让中小学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充分地认识了,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育研究。否则,利用强压的手段是难达效果的。因此,只有教师们改变了观念,充分认识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肯花大力气去探索、去研究。
  2引导教师对教科研的重视
  我们要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特征。如果通俗地说,这属于“利益驱动”的外驱程序。事实上,教师生活在教育现实中,要源源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和层出不穷的评审考核。在目前不太理想的考核体系下,教育科研(尤其是论文发表)已成为一条硬杠子,强化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硬件式”支撑。因此,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得无论是从职称评定、荣誉获取还是从专业发展来看,为了自己能站稳讲台和切身利益需要,一线教师就不能不开展教育科研。要不断增强教师的事业心,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安装“理想驱动”的内驱程序。如果把教育比作一个“场”,那么源于教育内核的教育科研就是一条条磁力线,它萦绕着教育场,影响并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只有唤醒教师内在的科研需求,才能使教师焕发研究和创造的活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实践表明,培植了教育科研的幸福感,就能够引领教师上有思想的课,做有品质的教育。
  3为教师教育科研搭建发展平台
  3.1打造学习平台,让读书成为教师搞科研的“专业”方式。学习是教育科研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促進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思想上的领导”,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文化氛围的需要。在读书学习中,教师不知不觉开启了思想的大门,扬起了智慧和理念的风帆,平庸的教书生活因为读书学习而变得风景独好。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要求教师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学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和教科研基本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科研方法,从而站在一定的高度研究教学。
  3.2打造交流平台,让备课成为教师教学的“研究”方式。“课”与“课堂”是一线教师的立身之处,因此教师的教科研首先要注重备课的开放性和研究性。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曾经有“三次备课出名师”的总结。只有在个人反复备课(先不用参考资料自行备课,再大量参阅资料备课,然后在上课以后作修正性备课)的基础上,适当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会”、“教育教学论坛”等交流活动,才能使得一线教师的教科研生动活泼、不断提升。
  总之,教师既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教研相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用心耕耘,用心创造,在这条道路上同样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幸福。  我是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在不多的几年教学生涯中,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艰辛与痛苦,但更多感受的是快乐、幸福。在这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生涯中,在这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道路上,往往是忙碌与充实相伴,劳苦与快乐相随。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路,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其实都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一门创造的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既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标
期刊
【摘 要】 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具体的项目化管理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 项目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素质教育    1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学生社团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90后学生有了新的成才需求。与此同时,觀念落后、模式僵化、活力不足等弊病存在高校学生
期刊
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現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1教学观念上的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
期刊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
期刊
【摘 要】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配送网络的布局越来越重要,对国内医药分销物流的模式进行初步研究,从建立黑龙江医药配送网络作为出发点,对医药分销企业可以采用的物流配送模式进行分析,为医药分销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网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医药分销企业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模式    1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零售连锁方面黑龙江医药分销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之配套的医药物流才刚刚起步,整体发展较慢
期刊
【摘 要】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
期刊
【摘 要】 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潜移默化地给小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 德育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符合现代审美,也更加个性、灵活的要求。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的现状并结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做出了如下探讨。   1中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①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家长和学生把上职业学校和学美术视为无奈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专业基础。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教学模式比较单
期刊
【摘 要】 上好小学手工制作课,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其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作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关键词】 小学校本课程简析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手工制作,就是那时所谓的劳动课。那时的授课内容忽视儿童对手工作品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一般也只是純粹的裁剪和粘贴,而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