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作品中底层市民文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guozh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生中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京味小说。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能够细致观察并描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又平凡的市民生活景象。其中,在这些市民小说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其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这些形象突出表现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寄托,可以说是人生中喜怒哀乐的形象表达。本文正是围绕老舍作品中底层市民形象展开讨论,挖掘出底层市民形象中所蕴含的市民精神和文化。
  关键词:老舍作品 底层市民 文化 精神 市民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小说创作者之一,老舍先生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创作出了形象各异的老北京市民形象,主要是从文化视野出发,充分挖掘出不同的市民形象,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首次。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生动的笔触,把老北京中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描述出来,通过对这些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简单描述,表现了他们内心里丰富的情感诉求和思想内涵。这些看似表面的“喜、乐、愁、悲”等感受与体会,实则能够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享受。一般来说,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市民形象,包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城市贫民。但是,我们对于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分类并不是唯一的,我们还有一种分类方法,这就是在《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等作品中,习惯于把其中的市民形象归类为底层市民。这类市民虽然为生活基本的温饱奔波但却不消极,生活照样有滋味,在他们的身上不是仅仅的生活奔命,更有着京城文化熏陶下的独特市民文化内涵,可以是优秀的品质,也可以是低劣的人品。应该来说,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市民形象塑造的第一人,具有非常浓郁的京城味道,为现代文学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 老舍市民小说及其底层市民形象解读
  作为一位跨越现代和当代两个时代的作家来说,老舍先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生活经历同时又使得老舍先生具有了非常旺盛的创作激情。这是因为他本身就来自普通的市民阶层,对于市民的生活可谓非常熟悉,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创作的小说主要是以普通市民阶层作为描述对象,从而创作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市民形象,开辟了现代文学创作题材的新领域。老舍一生创作出了许多小说作品,例如,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就体现出了作者的幽默和讽刺才能,其后的小说《赵子曰》也是其创作日趋成熟的作品代表,主要是对“五四”时期国民劣根性的真实写照。在小说《二马》中,老舍则描写了国人身上的愚昧与落后。但是,毕竟自幼深受京城满族文化的影响,老舍仍然习惯于使用俗白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北京方言来描绘当时北京的风土人情,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气象。
  到了20世纪30年代,老舍的创作达到了顶峰时期,其中包含了《离婚》、《骆驼祥子》等脍炙人口的诸多优秀作品。其中的《骆驼祥子》是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一部优秀的现代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底层市民悲苦的人生历程。应该来说,老舍对于病态中的城市文明以及城市贫民的性格弱点是持批判态度的,他的创作切入点是城市贫民的生计,是城市贫民不起眼的日常生活,而落脚点则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同时老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出了20世纪底层市民的生活。老舍作品之所以称为市民小说,就是因为其主要以城市市民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是,其中的底层市民形象又是占据着显著地位的形象,他们辛酸悲凉的生活处境事实上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痛苦,由乡村向城市转型中的裂变等。无论是车夫祥子还是老马、小崔等人物,都是老舍笔下城市文明发展中的畸形产物,他们有着小市民的悲哀,但本身也有着民族劣根性。对于这些城市底层市民的悲惨处境,老舍有着深刻的同情心,其对每一个底层市民人物的描述都反映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评判标准,还体现了老舍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不同的内涵。应该来说,老舍的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市民情结,甚至有人把老舍看作是中国底层市民阶层的代言人。
  三 老舍作品中底层市民形象反映的市民文化解析
  老舍就是一个从正统老北京走出来的普通市民,他非常熟悉并深刻体察到普通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作品中的主要描述对象就是普通市民阶层。一般来说,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一般有新派市民、老派市民和底层市民。本文主要针对底层市民形象进行了文化方面的解读。老舍小说中的底层市民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是当时社会制度的缩影,老舍对于当时传统的“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心态给予了一定的驳斥,并结合自身的贫民生活体验,把小说创作的题材和主角从普通市民阶层中去探寻,他通过幽默讽刺的笔触以及不断成熟的创作风格来描写底层市民的悲欢离合,具体集中于描写他们的社会风习、民俗、时尚、思维习惯、行为模式、日常生活等,从而把其中蕴含的社会黑暗面揭露出来,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底层市民悲惨境遇。诚然,老舍从小受到浓郁京腔文化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老舍的小说创作往往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反映这些底层市民的精神面貌的,即很多普通老百姓一直生活在困苦和黑暗之中。即使生活再不容易,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也是不容辩驳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 积极向上的底层市民文化
  这些底层市民生活虽然是穷苦潦倒的,但是,他们仍然具备正向雅致的古典精神元素,有着趣味性的生活理念和中肯的生活态度。这些古老的中华民族积极的文化象征只有在当时的底层市民身上才弥足珍贵,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一面。在当时的老北京,由于对权力司空见惯,反而对那些权力并没有那么痴狂,而是转而寻找生活中的趣味性,而这些生活中的普通理念和趣味性更是凸显在普通底层市民身上。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平静的生活理念,并没有不切实际地追求升官发财的美梦,而是勤勤恳恳的在既有的生活道路上埋头向前,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寻找些生活中的小乐子,主要体现在他们这些底层市民的先锋思绪上面,例如,在《我这一辈子》中,父母要我学习传统的糊纸活手工艺,这就体现了贫民对于生活的考究。从老舍的小说笔触下,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生活情趣不是简单的来自于金钱,这些底层市民的生活虽然穷苦贫乏,但是,他们依然会非常讲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刘四在过生日的时候,也搞了一个较为体面的大棚:“彩屏悬上,画的是三国里的战景,三战吕布,长坂坡,火烧连营等等。”这些都使得人们看到了底层市民贫困生活中的温情和活力所在,他们有着突破悲惨命运的板正生活情趣和生活标准,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新气象,它恰恰是老舍自身生活体验的真实再现,从而使得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底层市民生活趣味显得更为真实和贴心。他们虽然生活困顿,但是骨子里仍然有股不服输的精神,这就是对于雅致生活的追求。   此外,老舍笔下的这些底层市民还有着中肯的生活态度。当时的中国已经遭遇了现代化浪潮的侵袭,原本安稳的底层市民生活遭遇了巨大的冲击,因为他们的生活是具有较大落后性的。这里的中肯生活态度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主要是从当代人的视角来看待的,它体现了一种哲学和明智的生活方式,即正确评估并定位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追求虚荣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小说《我这一辈子》中,“我”从不争名夺利,虽然某些时候看来是懦弱的表现,但是,其中不乏理性的一面。当然,我们不能把这种中肯的生活态度异化为得过且过的借口,而是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与自己的实际能力相符合,活出真实的自我,体现出不张扬、不做作、不高不低的平民气息,而其中又蕴含深厚的贵族根源。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宝贵的生活经验。
  2 消极劣质的底层市民文化
  老舍笔下的小说底层市民人物,虽然说身上有着较为积极的精神光芒,但是,更多的是展现了他们负面劣质的古典精神元素,即潜意识里的自我放弃、可恨的懦弱无能和自动化的自我放弃,因此,对于祥子、虎妞、小福子这样的底层市民来说,我们既可怜同情他们的生活际遇,但是另一方面却也有着深深的无奈和叹息。这是因为负面劣质的古典精神元素在他们身上挥之不去,从而注定了他们悲剧的最终命运。就其潜意识里的自我放弃来说,这些底层市民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生活任务就是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他们又逃不脱悲惨命运的下场,这是他们人性中的自我放弃弱点决定的。例如,在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工作就是挣钱买车,但是,他却并没有换来事业上的成功,这是因为他一直看不清自己的社会定位,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确认和自我道德确认,这就是说祥子无法获得灵魂上的满足和自我定位,这就是最本质的自我放弃,也是一种潜意识里的自我放弃。其他几个底层市民形象,如小福子也是这样的。在生活的磨难中,她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父亲的一颗棋子,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即使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她却又看不到自身的价值而迷失了自己。这也是一种没有灵魂的自我放弃的表现。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底层老百姓心中关心最多的是皇帝和官员,而对于自身却没有正确的定位。这就是市民阶层身上的顽固劣根性,他们无法摆脱社会和时代给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又在内心里认可了这种悲剧性的自我放弃。
  此外,老舍笔下的底层市民还有着自动化的屈忍和被奴役下的懦弱。他们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自动的把自己放到最低的生活层次中去,他们不会奋起反抗,因为他们从骨子里认定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注定的,他们仍然要继续艰苦朴素的生活,无论社会如何蹂躏自己,他们都得忍受和承受。这就说明了这些底层市民对于万恶旧社会的奴性,他们一味地忍让和懦弱恰恰是他们劣根性的具体体现,他们没有勇气和斗志,他们不敢与不公的社会进行对抗。例如在《我这一辈子》中,“我”仅仅因为留了胡子而惨遭开除,虽然说已经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而“我”并没有进行任何辩驳和反抗,反而继续去夹着尾巴找其他工作,这就是具体的负面劣质古典精神元素的充分展示。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无能为力,是一种奴役相的表现,宁愿自我放弃也不要奋起斗争,这是多么悲剧的现象。
  四 结语
  总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出多种多样市民形象的贫民作家,老舍先生一生中贡献出了很多优秀的市民小说,他凭借着自身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文学创作理念,切实地走进了普通市民的生活,尤其是对底层市民生活的描述,不仅描述了他们温文尔雅的平稳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也用更多的笔墨描绘了他们内心自我放弃和自我迷失的奴性状态,从而最终决定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舍先生是底层市民代表,他以文化视察的独特视角表达了对底层市民命运的关注、同情和无奈,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因此,他的作品走入普通民众,面向国际社会,正是他作品中各式各样的市民形象,给予其作品较高的价值与地位,因为他的作品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对城市贫民的命运给予了细致的展现,并通过艺术的手法得以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宁宁、刘方华、郁万彩:《老舍作品中的民俗描写及文化评价》,《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3年第4期。
  [2] 崔明芬:《老舍文化之桥》,中华书局,2005年版。
  [3] 杜国炜、杨圣佐:《略论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文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4] 傅桂禄:《论老舍作品中的民俗描写》,《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5] 老舍:《骆驼祥子·黑白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李晓飞:《老舍的小说与“京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1期。
  [7] 刘勇:《“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8] 王明博:《老舍文学“京味儿”特征刍议》,《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王洁非,女,1982—,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美国色域画派的代表画家马克·罗斯科是近十年再次被西方艺术届广泛关注的独特画家之一,其作品凭借单纯的绘画语言承载着深邃的宗教感和永恒性。本文通过剖析马克·罗斯科绘画独特的形式语言,认为光是画家作品的真正主题,在分析其作品光色系统的同时,揭示出画家个人化的以物载道的创作方法。  关键词:马克·罗斯科 光 色域  一直以来,美术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都将美国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
期刊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多元化和个性化是服饰设计的发展方向,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缩小,服饰的装饰作用越来越重要,服饰设计表现了各地区的地域特色,手绘技艺渗透到服饰设计中,表现了服饰的形式美。装饰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在融合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基础上,运用最合适的装饰手法,进行服饰设计,表现服饰的图案美和文化内涵,提高服饰设计的艺术水平。  关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并着重对其内涵进行了研究,笔者的观点使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服饰进行了表现,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多元审美价值观通过其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了体现,而且还对其民族多样化的道德价值观进行了折射。  关键词:少数民族 服饰 多元审美价值观  一 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中国服饰文化的形成主要归功于辛勤劳动的各民族大众,是他们凭借着勇气、意念和智慧一代一代的繁衍、生存和发
期刊
摘要 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辽西地秧歌的沿袭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传递出深邃而复杂的民俗内涵,承载着修护乡村道德秩序、重建人类精神世界的人文功能。辽西地秧歌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积极申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将辽西地秧歌纳入到人类共有的文化体系之中,还要依托高等学校平台,努力扩展艺术传承的文化生存空间,结合信息时代全新的审美质素,提升辽西地秧歌的审美价值、扩大辽西地秧歌的接受群体。  关
期刊
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1959-),是英国当代文坛最出色也最具争议的女作家。评论家多视她为与传统和惯常针锋相对的文学叛逆者。其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1985)曾获惠特布莱德(Whitbread Prize)最佳处女作奖,1990年由她本人改编为电视剧,在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又获得了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
期刊
摘要 虚假语用预设是预设的一种超常操作形式,是变异的预设。本文以《围城》为例,用心理空间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式来阐释虚假语用预设的认知心理,揭示预设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生成的实质。  关键词:虚假语用预设 心理空间 理想化模式 《围城》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长期以来,语用预设在常规操作下的基本特征,使用规则以及交际价值都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学
期刊
摘要 在1949至1999年这五十年的文学发展道路中,当代文学由建国初三十年以反映工农兵为主题的“单一性”向“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发展,这既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又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当代文学 单一 多元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目前有多种划分方法,但最具代表性的划分则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到4
期刊
摘要 《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贾平凹一生创作了多部小说,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存在现实主义情愫,这种现实主义情愫归根结底就是贾平凹的纠结。他纠结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之中,纠结于乡村向城市的转变之中,更纠结于人性的堕落与回归之中。这种现实主义的纠结,构成了贾平凹整个创作核心,也成为他在作品中致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浮躁》 现实主义 贾平凹小说 现实主义创作情愫
期刊
摘要 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浪漫抒情小说家,她在创作方法上擅用日记体、书信体以及诗词来表达情绪,而这两者在篇幅上的长与短恰好呼应了庐隐的浪漫情绪,而这种浪漫抒情的方式也恰是庐隐情绪型抒情的一种特质。  关键词:浪漫抒情 “五四” 庐隐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浪漫主义文学重视主观情感的抒写,强调文学的表现力,它常常展露内心世界,并通过对自我的反复叩问和想象的推移,连接到更广
期刊
摘要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商家为经济利益无不在其宣传上大做文章,广告可谓是无孔不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甚至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厕所的冲水马桶、更衣间的柜子、遍布于大街小巷的垃圾箱……也因多了些广告的外包装而与人“亲和”了许多。然而,扩大宣传规模只是促销手段之一,现在,更多的商家开始侧重关注广告的本身,加大对广告设计及制作的投入,让广告与艺术魅力结缘。这种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将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