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声声:我当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助理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ks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的银牌得主,是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副主席。
  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
  他和她,是北京奥运会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
  他是凯文·高斯帕。
  她叫傅声声,是高斯帕先生在北京的陪同助理。
  
  “我们要不辱使命”
  
  不算高挑的身材梳着高高的马尾辫,肉肉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说起话来还带着浓浓的京腔。这就是刚满20岁的北京女孩傅声声,熟悉而又亲切是她给人的第一感觉。
  2006年初,傅声声决定做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此后便开始参加很多关于志愿者服务的培训,加上有英语专长,做一个合格的“陪同助理”就成了傅声声的最大目标。当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要做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高斯帕先生的陪同助理时,傅声声开心的同时又不免担心,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更多的了解自己的陪同对象,她反复阅读了高斯帕先生的著作《奥运人生》,从这部自传里,她细细品味着高斯帕先生的人生旅程。所以在高斯帕先生来北京前,傅声声对这个传奇人物已经有了准确的了解和定位。
  2008年1月,高斯帕先生第一次见到傅声声,傅声声有些紧张,但是高斯帕先生的微笑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傅声声放松了下来,也许是因为傅声声那份特有的亲切,也许是傅声声让他有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他在见面后就锁定了这名自己在北京的“贴身管家”。
  到达北京后的高斯帕先生一方面要监督北京奥组委的筹备工作,参加工作组会议,一方面还要检查场馆建设,提出一些修改方案。作为陪同助理,稚嫩的傅声声陪伴着高斯帕先生奔波于各个会议和场馆之间。这也极大的满足了傅声声的好奇心,因为看着主新闻中心由原先的大工厂慢慢地变化,直至雏形显露,再到装修完毕,傅声声见证了这个建筑物的“成长”。
   “我每天都会起的很早,睡的很晚。因为每天都有很多的事要做。但是我从来不会抱怨,因为一个70多岁的外国老人为了我们中国的奥运会四处奔波,他都不觉得辛苦,我就更没有理由叫苦。相反,我很开心,因为我没有把高斯帕先生当成领导,而是当作我的朋友,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金钱所换不来的。”说这段话的时候,傅声声显的很坚定。
  


  “好运北京”测试赛结束后,高斯帕先生回到澳大利亚,为北京奥运会做着最后的准备。傅声声却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接受关于礼仪的培训。在7月12日的志愿者动员大会上,傅声声代表总部团队1700多名志愿者发言,她的最后一句话说的铿锵有力,鼓舞着所有志愿者的心,也成了日后很多志愿者的格言, “我们要不辱使命,我相信我以及所有在自己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们都会用实际行动来履行我们的诺言!”
  
  “你可以代表我去接萨马兰奇先生”
  
  2008年7月27日,高斯帕先生再次来到北京。这一次傅声声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因为奥运真的来了,作为奥委
  会新闻委员会主席的高斯帕先生在奥运期间有很多正式场合和会议要出席,那么身为陪同助理的傅声声势必要做更多的“功课”。除了是翻译,更是一个小管家。作为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很多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个年仅20岁的女孩身上,因为她是最年轻的陪同助理。对于各方面的质疑。傅声声依旧面带微笑,她知道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也是对所有质疑的最好回答。
  来京后的高斯帕先生,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奥运圣火的传递,傅声声与高斯帕先生交流后,才发现高斯帕先生除了知道自己要传递火炬,竟然对具体时间,传递地点,传哪一棒,都不太确定。那时候的傅声声已经可以从容淡定的处理问题,她在第一时间与奥组委,火炬传递组联系,一一确定事宜,由于先生在北京事务繁忙,连火炬手会议和准备工作,傅声声都替他代劳,将所有注意事项记录下来,向高斯帕先生转达。终于,在8月6日,高斯帕先生在傅声声的“安排”下圆满的完成了火炬传递任务。火炬事件的完美收场,使傅声声得到了高斯帕先生的充分肯定,高斯帕先生知道:半年前遇到大场面就会紧张的小助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按国际惯例,每年奥运会的主办国都会有一个冠军论坛,中国的冠军论坛为的就是充分展示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核心理念,承办方是北京大学!因为高斯帕先生的全程参与,傅声声与北京大学一月份就开始联系,中间还要处理相关事务。冠军论坛上,高斯帕先生希望萨马兰奇先生可以出席,兴奋的是萨马兰奇先生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邀请,但是希望能够和高斯帕先生一同前往。可是因为论坛上有众多事情需要处理,早早出现在北京大学的高斯帕先生没有时间去北京饭店接萨马兰奇先生,万分焦急之时他转过身来对傅声声说,“你可以代表我去接一下萨马兰奇先生吗?因为,你可以代表我!”那一刻,傅声声很激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高斯帕先生给予了她最大的信任!
  在北京饭店见到萨马兰奇先生的时候,傅声声面带微笑很从容的做了自我介绍,表达了高斯帕先生的歉意,并且表示自己可以陪同萨马兰奇先生前往北京大学。萨马兰奇先生愉快地答应了。当傅声声将萨马兰奇先生一起出现在高斯帕先生面前时,高斯帕先生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膀,那就是对她最大的肯定。
  20岁的女孩用笑容诠释着自己的工作,从第一次见到高斯帕先生的紧张,到可以在大场面上从容面对,对一些突发情况,也可以应付自如。用她的话说,“被逼到那个份上,就得昂首挺胸,迎难而上。”傅声声用半年的时间做到了这一切,在她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到她对高斯帕先生的尊重和崇拜,更可以感觉到她在半年里的成长。她骄傲地说“我知道这一段志愿者的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课!”
其他文献
胡钺,国内知名“80后”青年作家,曾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美文奖、全国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新人奖、河南省“五四”文艺奖等多项大奖,代表作品有《琉璃街》等,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2007年秋,当互联网上热炒郭敬明加入作协的时候,胡钺正一个人静静地趴在书桌前为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做准备。这位比郭敬明还小两岁的“80后”作家加入河南省作协已经整整四年了。  从1998年在《少年
期刊
草根博主郭一平:别叫我网络英雄    文/李肖含    他曾是个作家,如今却钟情于博客。  时间倒退半年,他甚至连互联网都没上过几回。现在可不一样了,自从年前在新华网上开了博客,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已经成了互联网上的红人。  在谷歌中输入“郭一平”三个字,在0.36秒的时间内一共能搜出5640个网页。而如果直接输入他的网名“不想说的话”搜到的则更多。他平均两个星期才更新一次博客,但每一篇文章差
期刊
主持语  在锦都艺术中心,有很多细节都在向你传递着艺术的精髓。一种犹如蒲公英一样新鲜的生命力让锦都艺术迸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芒:高品位的艺术展品、清晰冷静的学术定位、独特开阔的空间设计也把对艺术的热爱和善于生活的温热体会交融在一起。它已经不仅是一个表达艺术的空间,同时还填充着很温暖的存在感。  时间:2014年7月20日  地点:锦都当代艺术中心  受访者:马胜军  采访人:陈星  SHMJ:马总,您
期刊
平头,发丝倔强地根根竖起,一副黑丝边眼镜,眸子明亮而有神。年近40的廖岷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7月28日下午,北京金融大街甲15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大楼。廖岷坐在位于17层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话声音轻柔,但非常清晰,略带些南方口音的普通话里偶尔夹杂着几句英文。他坦陈:“我是在放弃中学会了把握机遇。”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能吃苦着呢”    汶川地震刚发生的时候,廖
期刊
2000年,全国青年手球锦标赛,他作为天津队的主力队员站在了第三名的领奖台上;  2006年,第六届中国职业模特大赛总决赛,他手捧亚军奖杯。  吕元浩用了6年时间,从第三名前进到第二名,也实现了从运动员到模特的“转身”。    从第三名前进到第二名只有一步之遥,但从运动员到模特却是跨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在这两个领域的最高规格比赛中,吕元浩用成绩证明自己是不屈服的王者,曾经的手球运动员也在T形台
期刊
有做电视的朋友曾对秋鸣说:“等有钱了,我真想把你的经历拍成电影!对于那些在困顿中挣扎的人,这是多好的励志题材啊!”  眼前的秋鸣,短发,一身休闲,不施粉黛,干练清爽。来北京13年,当年不谙世事、意气风发的小丫头,如今早已破茧成蝶,被美国环球电视新闻、英国BBC广播公司等外国媒体称作“中国口哨女皇”。可这位“女皇”丝毫没有盛气凌人,有的只是一味的亲切。  近些日子,她总爱自称“四川的女儿”。作为我国
期刊
“不是‘鬼屋’,也不是“黑店’……是‘黑店’,但不是你想的那种‘黑店’,只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吃饭……”餐厅的前台,一个服务生冲着电话在解释。  这个所谓的“黑店”就是目前很受情侣欢迎的“巨鲸肚黑暗餐厅”,经营“黑店”的主人就是陈龙。     “这种电话每天都有好多个,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陈龙一边笑着解释,一边热情地和记者握手。和“黑暗餐厅”给人的神秘感觉不一样,戴着眼镜的陈龙显得很是儒雅,
期刊
赛车就像人生  掌握自己的方向  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  什么时候该减速  只要有一个可能  我就算全力以赴的去实现他  ——歌曲《梦想实现家》,林志颖    1992年,17岁的林志颖出道,当年即成为红遍全亚洲的“小旋风”。除了明星身份之外,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商界骄子和IT奇才——  18岁开办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20岁出头有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30岁出头有了自己品牌的箱包、服饰,开了自己的车
期刊
在青年人的眼里,他是偶像级的腕儿;在观众眼里,他是光鲜与阳光的代表;在学子眼里,他睿智且幽默;在河南人的眼里,他就是形象。  坐在记者的对面,两鬓明显斑白的央视主持人张泽群坦言自己不会撸着劲,扎着膀子要做出一种文化状态。“我希望自己是一个简单的人、平静的人。很多事都讲究机缘。”    “对主持人的锻炼提高——‘青歌赛'比‘春晚'重要”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下面请选手打分,评委参加文化知识
期刊
如果没有北京奥运会,纽约锡拉丘斯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大三学生、华侨叶菲的这个暑假将在CNN驻香港站度过。进入CNN实习,是无数学习传媒的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亚裔学生得到这样的机会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为了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叶菲提前结束实习,甚至放弃采访北京奥运会的机会,在CNN同事的惋惜中坦然走进北京奥运村,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美国代表团的NOC助理之一。    我与北京奥运会有个约定    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