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钺:最爱纯文学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钺,国内知名“80后”青年作家,曾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美文奖、全国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新人奖、河南省“五四”文艺奖等多项大奖,代表作品有《琉璃街》等,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2007年秋,当互联网上热炒郭敬明加入作协的时候,胡钺正一个人静静地趴在书桌前为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做准备。这位比郭敬明还小两岁的“80后”作家加入河南省作协已经整整四年了。
  从1998年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处女作迄今,她已经出版作品集两部,并在《青年文学》等各种主流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
  与其他众多的“80后”新生代作家不同,胡钺多年来一直在从事严肃文学的创作。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她的坚持反而让她在这一群体中显得有些另类。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其他类型的写作呢?”记者问。
  “那和我有什么关系吗?”她反问道。
  
  一匹被父亲相中的马
  
  “有些事、有些人就像途中的风景,我们会与它们相遇,并最终离开,只是,不要忘记那段相聚的时光,那些如万花筒般绚烂的时光。” ——摘自《万花筒》
  “脖子细细的,支撑着一个硕大的头,真吃力。衣服撑不起来,所有的裤子都需要扎皮带,皮带还是我自己打的眼。”这个瘦小的女生却有个威风凛凛的名字——胡钺。
   “钺者,大斧也。”在互联网上,胡钺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哩哩斧”,在备注栏上则写上:“我比斧子大!”
  小时候,胡钺最喜欢听爸爸给她讲故事,但通常只听一半。“另一半就自己去编,编完再和原文对照。”一个故事她能想出N种结局。
  有了这种训练,胡钺发现她写什么东西都特别顺手。从小到大,胡钺的作文一直是班里的范文。但从小受父亲影响颇深的她固执地认为,“只有反映严肃现实生活的文字才是文学”。于是,武侠、玄幻和其他一切天马行空的东西统统与她绝缘,在她的笔下全是活生生的校园生活。
  上了初中以后,胡钺偏科得很厉害。她的语文和英语都不错,特别是语文。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当众宣读,但数理化她却一点儿也学不进去。母亲对她的学业一直很担心,但父亲却从来不勉强她,知道她喜欢文学就给她订了很多文学杂志。胡钺写作时,父亲就在一旁尽力指导。
  


  初二时,胡钺把在课堂上写的习作《HI,弟弟妹妹们》拿回家给父亲看。父亲觉得写的很不错,就鼓励她投到《少年文艺》上试试。不久以后,文章就发表了。这也成为胡钺作家生涯的开始。
  “如果没有我的父亲,我不可能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我就是父亲相中的一匹马。”胡钺对自己的父亲一直心存感激。她还记得,在她中考失利后,父亲并没有过多的责怪她,也没有逼她放弃写作,而是继续给她很大的支持。2001年,《萌芽》杂志社举行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正上高一的她在父亲的鼓励下报名参赛。那一次,她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品还入选《第四届新概念特色作文选》。
  高三时,她准备出一本作品集,父亲不仅忙前忙后地帮她联系出版社,而且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业,自己一个人将胡钺过去和正在创作的作品一个字一个字打印出来,整理归类,并装订成册。“等到一年后,我第一部作品集《琉璃街》出版,父亲比我还高兴。”
  
  “后现代”中的“古典主义”
  
  “当走到街的尽头,在面对下一次选择的路口,有人悄然折了回去,只想找回那些不经意间擦身而过的风景,有人微笑着转变了方向,开始了一场新的追赶。”——摘自《琉璃街》
  2004年9月,胡钺高中毕业后进入河南大学文学院学习。此时的她已经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头上顶着N个光环的青年作家。在许多人看来,胡钺应该是校园里的一位尽人皆知的公众人物,可实际上与其他个性张扬的“80后”作家相比,她的低调让人吃惊。
  2006年11月,百度河南大学帖吧里一个“寻找胡钺”的帖子,在河大师生中间引来了热烈讨论。胡钺也第一次成为河大师生关注的焦点,而这时胡钺进入河大已经将近三年了。
  然而,或许正是由于胡钺的低调,才得以让读者从她的作品中看到了晶莹,她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
  正如著名文艺评论家、河南大学文学院胡山林教授,在《初无伤》序言里说的那样:“这样的年代,又是时代潮头上的‘80后’,胡钺却隐身于茫茫人海中……真好像是‘后现代’中出来个‘古典主义’,为时代,为一代人又多了一种‘色彩’。”
   “你一直都在写纯文学的东西,为什么?”记者问。
   “因为我不会写武侠、搞笑之类的东西啊,我只会写自己的校园生活。”胡钺回答。
  其实,写什么、不写什么在胡钺那儿只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喜欢或者不喜欢。
   “你说什么是纯文学?那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我写东西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全看自己的喜好。喜欢就写,不喜欢就不写。写作是件需要两情相悦的事。”
  胡钺心甘情愿地沉浸在美好的写作世界里,用作品记录真实的或扭曲的自己。“作品中会有自己的影子,只是扭曲度不同。比如:早期的《萱堂》比较写实。而另一些作品则是产生于幻觉的逼力。”
  “我小时候以为写作可以保存记忆,可是却忽略了它们扭曲的力度。更可怕的是似是而非,太微妙太靠近了,以至于写出来,连自己都以为确实发生过,那确实就是我。熟知的看到会想:原来是那样的;不熟悉的人会想:她原来是那样。就这样,记忆被自己的手和旁人的眼睛篡改。每一篇作品都藏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记忆,它们海藻般缠绕,扭曲。从黑字白纸上渐渐浮现,覆盖了它们曾经的本性。”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种改变,当走到人生的岔路时都要做出选择。胡钺也不例外,她的作品,她的生活,包括她自己,都会随着阅历的增加发生改变。作品要突破校园小说的局限,必须踏入有着各种可能的社会,让自己成长,让自己的作品成长。
  胡钺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纯真已经抛锚,成熟却不够火候。”
  “我的依靠青春期的写作大概已经终结。历经世事却远远不够。这么的一段空白期,我是干巴的。已经可以把很多事情拿到桌子上来谈,秘密消失。之前所有靠内心的潮湿,以及敏感所生养的东西全都干涸而死。”
  不过,一直以清新积极著称的胡钺“内心深处绝对是个乐观的人”。“我也宁愿相信这是一场平淡而焦躁的蜕变。因为是理想,我们都要去试着坚持。”
   不想做职业作家
  2003年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美文奖、2004年获全国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新人奖、2005年获河南省“五四”文艺奖、2006年获河南省青少年读书成材奖,在许多人看来,做一个职业作家或许是胡钺的最佳选择。但2007年秋,她做出了一个让周围的老师和朋友都十分惊讶的决定:考研。
  青联刊:怎么突然想起考研了?
  胡钺:这并不是突然。其实,我一直都有考研的想法。
  青联刊:为什么呢?家人支持你考研吗?
  胡钺:开始是因为有点儿留恋校园生活,后来觉得沉下心去看书的日子会很充实。自己经过了三年的悠闲生活,需要过一段有目标的脚踏实地的日子了。家人对我考研也很支持。
  青联刊:有没有想过直接工作呢?
  胡钺:没有,现在我还不想工作。
  青联刊:将来你有什么打算?
  胡钺:先读研,研究生毕业我可能还会去考博士吧。
  青联刊:没有想过做一个职业作家吗?
  胡钺:没有,我不想以写作为生,那样太累了。而且做职业作家难保会写一些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我希望自己写作时能够更从容一点。
  青联刊:未来会继续写作吗?
  胡钺:会啊,我一直在坚持写作,未来也会。我喜欢写作,只是不想做职业作家。
  青联刊:你觉得自己和其他的“80后”作家有什么不同?
  胡钺: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吧,只是有时候大家所走的路子,还有写作的模式不同罢了。
  青联刊:你希望未来别人在提到你时怎么称呼你?
  胡钺:胡钺或者学生。
其他文献
宏建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很多国企改制后股份归了公司领导,实际上已经私有化了。而我们并没有那样做,股份还是大家的,挣了钱大家一块儿拿。  ——田炫宏    田炫宏很忙。    从甘肃到上海,他能在一周之内跑遍大半个中国。慰问、采购……已经在兰州宏建集团董事长的位子上坐了整整10年的他依然冲在第一线。很多客户和员工都会和他开玩笑地问:“你到底是宏建的老总,还是员工?”  今年端午节,田炫宏没有
期刊
放在人堆里,姜武就是个普通人。微微发福的身体,含蓄憨厚的笑容,带着些微微的坏,与世无争,不挂带任何明星光环。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始终谦和有礼,积极配合,让人倍感信赖和亲切。比起哥哥姜文的张扬、霸气,姜武的谦让、温厚显然让初次见面的人更放松,感觉更容易接近。      少年·害羞    1969年,姜武出生于一个部队家庭。父亲是个军人,母亲是北京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哥哥姜文原名
期刊
“周公送我走天涯,遥指西天落晚霞,白发临风望丛岭,赤心追日越金沙,艰难敢赴身无悔,横断山外国为家,半世足痕留塞北,明朝踏雪看桃花。”  共青团呼伦贝尔市委书记冯方祥曾无意间拜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在离开内蒙古去西藏上任前作的这首诗。“我到共青团工作之后才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才意识到共青团工作使命重大。呼伦贝尔270万人口,而团员青年就有47万名。这47万团员青年如何在共青团的旗帜下跟党走,这
期刊
这是四个大男孩的创业故事,是被称为“金装四大财子”的“80后”年轻人的创业奇迹,关于他们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关于他们的故事也尽人皆知,他们在引起国人关注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为数众多的“粉丝”。  当我们仔细审读这四位代表新创业偶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叛逆,但并不鄙视或远离现实的商业生活;他们会口出狂言,但更多时候,他们身上带着与其年龄并不相副的成熟与老练;他们退出有既成规则的游戏,并非出于消极
期刊
15年前,她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获得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的女运动员;10年前,她用英文写了第一本书《来自中国的女子世界冠军》;今天,她不仅是北京棋院院长,而且是一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  虽然说起话来声音柔柔地,但是她给人的感觉非常理性,甚至有些像男性。  谢军,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却一贯以处世低调而著称。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母亲的民主,才有了棋坛的谢军”    青联刊
期刊
毕业只是一个起点而就业是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目前,559万的毕业生大军正在寻求校园之后的生活空间,这一年,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2008年的就业数据目前尚无公布,但通过2007年一些数据的比较,也许可以管窥2008年的就业态势。 
期刊
2008年7月8日下午,一位身着粉红色衣服、戴太阳镜、穿黑色网状丝袜的摩登“女郎”现身深圳曼哈购物广场。只见“她”脱掉上衣,只着黑色胸衣,手举“徐滇庆再道歉……身为徐老粉丝,本人献玉体做版,为其追补道歉,以求对其谅解”的牌子,引来众多路人围观、议论。  一时间,网络关于美女“肉挺”徐滇庆的关注持续升温。后经媒体调查,“肉挺”徐滇庆的人并非美女,而是男扮女装的邹开云。    邹开云并非第一次“卖肉”
期刊
小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主持人。儿时的她很羞涩,没有勇气站到台前,却总是在家里的穿衣镜前模拟主持。  长大后的她,出落成漂亮可爱的姑娘,也变得活泼开朗,却因为175cm的身高找不到男搭档,和自己梦想的主持行业擦肩而过。  大学毕业后,她梦想成真,成为主持人,做了新疆石河子殡仪馆的第一位殡葬主持人。  这个22岁的美丽女骇叫张容毓。    “我在大学学殡葬”    “我小时候特想做主持人,我喜欢舞
期刊
在许多人的眼中,夏草是一个孤胆英雄。但在有些人看来他却是个财务界的“芙蓉姐姐”。  出道7年来,靠着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年报的土方法他已经先后质疑了沪深两市100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从2004年到现在,证监会一共立案调查了125家上市公司,他个人就揭发了25家,占到了总数的五分之一。  即使是被他质疑过的上市公司的老总也承认:在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夏草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揭黑
期刊
生活中,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爱唱、爱跳、爱漂亮;  话剧里,她是小朋友们的快乐精灵,是孩子们的好伙伴;  舞台上,她屡屡与“猪”结缘,很多人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猪”。  2007年,28岁的她凭借在儿童剧《老巴克与小扎克》中的小猪角色获得了全国最高的“金狮奖”。  这个最美丽的“猪”叫李静,是安徽省话剧团的儿童剧演员。    斩获“金狮”的“猪”    第一只与李静亲密接触的猪是《小老虎坐花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