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尔基政论杂文集》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三十年代初,瞿秋白在上海时,曾从一九三一年苏联出版的《高尔基政论集》中选译了二十篇政论,后由鲁迅编入《海上述林》上卷。当时他把“政论”这个名词译为“社会论文”,并在前言中写道:
  
  高尔基的论文,也和鲁迅的杂感一样,是他自己创作的注解。为着劳动民众奋斗的伟大艺术家,永久是在社会的阶级的战线上的。战斗紧张和剧烈的时候,他们来不及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见解熔化到艺术的形象里去,用小说、戏剧的体裁表现出来,他们直接向社会说出自己的“心事”,吐露自己的愤怒、憎恶或是赞美。读者群众,却很幸运的,可以得到他们创作之中所含蓄的意义的解释。高尔基的论文,都可以当做这种解释去读。高尔基的创作是这三四十年之中的俄国历史的反映,而他在每一个时期的剧烈事变之中,还给我们许多公开的书信、论文、随感,那就更是正面的、公开地表示他对于事变或是一般的社会现象的态度。
  
  到了抗战胜利后,孟昌开始翻译《高尔基政论集》,于一九五一年由时代出版社印成单行本,现已成为一本难得的书了。近两年来他又重新校订了他的旧译,增加了不少新译,这就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收有七十七篇论文的《高尔基政论杂文集》。
  高尔基早从一八九四年从事新闻工作时起,就开始撰写政论和杂文,在他的一生当中,这一工作从未间断过。象我们经常引用的“假如敌人不投降——那就要消灭他”这句名言,就正是出自他的政论文学。
  高尔基的政论和杂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笔犀利,其中不仅有政治性很强的评论,而且也有艺术性很强的特写、游记、书信和演讲等。在第一次俄国革命失败之后,高尔基于一九○六年出国,先后访问了西欧的德、法等国和美国,写成了《在美国》和《我的访问记》两组特写。如在前一组特写中,他无情地揭露了纽约这个由金元统治着的“黄色魔鬼的城市”,在这里没有自由,文化被污染,道德被败坏,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受着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处处是摩天高楼的纽约,就成了美国形象的集中表现。他到了法国,他歌颂了同时也唾弃了“美丽的法兰西”;他把现实中的法兰西和他心目中的法兰西一对比,他感到非常的失望、难过。
  高尔基从一九○五年直到一九三六年逝世不久之前写的多篇政论和杂文,内容是多样性的,既接触到国内的问题,也接触到国际的问题。当一九○五年初他目睹了彼得堡冬宫广场上发生的一月九日流血事件时,他立即写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与欧洲各国舆论书》,号召人民起来用武力推翻沙皇专制的统治;在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后,他又写了《告人民与劳动知识分子书》,号召人们为建立自由的、美好的新生活而工作。他对于小市民习气一向深恶痛绝,因此他写成了长篇的《谈谈小市民习气》。他写信给工人、农民、红军士兵、知识分子和妇女,他歌颂了新人的诞生和成长,要求他们全心全意地去从事社会主义的建设,他要求“人民应该知道自己的历史!”他写文章批判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并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他还呼吁为保卫文化、反对战争和反对法西斯主义而斗争。
  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高尔基的政论是更为亲切。他早在一九一二年就写过信给孙中山先生,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表示敬佩和祝贺;当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我国东北和一九三二年初进攻上海时,高尔基写了《对孙逸仙夫人的呼吁书的答复》,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支援中国人民的斗争,这篇文字现在也编在这本文集中。到了一九三四年,他还写过《致中国革命作家书》。
  总地来说,高尔基用文艺的形式来写政论和杂文,他的文学既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和说服人的力量,而且还给予了政论和杂文以新的生命。我建议读者们能翻阅一下这本印刷和装帧都很精美的厚达七百六十多面的著作,从中可以读到高尔基的具有独创性的政论和杂文,同时不少文字都是优美的散文作品,更值得一读!
  
  写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出国访问苏联的前夜。
  
  (《高尔基政论杂文集》,孟昌选译,三联书店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第一版,3.15元)
其他文献
人已经去世了,愿他的灵魂平安。十年动乱后期他曾当过文化部的副部长,未见光彩,这是袁水拍的悲剧。但也是喜剧,他的诗歌活下来了,还会长久地活下去,并且写入文学史的。  ***  受一些老同志的委托,替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袁水拍的诗歌集。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勉力承担了。他工作过的单位送来了一大包他的书籍,其中有他的诗集十本,山歌集两本,还有译诗集六本,诗论集两本,共二十本之多。可也没有收集到他的全
朱刚  苏轼的一生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一切的可能性——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曾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交往密切,畅游于儒释道三家间,心灵世界博大宏丰;最后逝于大赦北还途中,被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从古至今,向来不缺研究苏轼的学者鸿儒。在这些研究中,有从其诗词文本入手的,有从其宦海生涯入手的,也有从“三苏”家庭背景入手的,角度五花八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于1994年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什么著名的“梦”的话,“扬州梦”要算是一个。  虽然,它比起黄帝的华胥梦来少一点飘渺的神话色彩,比起庄子的蝴蝶梦来欠一点诡谲的寓言格调,比起卢生的黄粱梦来逊一点讽世的哲理意味;然而,它却以浪漫风流的诗人风采、香艳氮氲的脂粉气息、委婉微妙的忏悔之情打动了历代骚人墨客的心弦——这便是“扬州梦”。  一些本无深意的素材,因多次被从各个角度去雕琢、描绘、渲染、附会,以致终于成了大
《艺谭》在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刊出了方平的文章《读有感》。文章分为两部分,在后一部分“艺术和批评”中,方平指出“《罗丹艺术论》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给读者送来的一本好书……”,“令人遗憾的是附在书末的‘读后记’。”“如果我们撇开了罗丹的艺术实践,只抓住他的片言只语,也并没有很好去理解,就上纲上线,作为一种反动的理论体系来批判,那是非常不确当的。譬如说,中译本前有‘出版说明’、后有‘读后记’,一致指责罗丹在那
关于《徐霞客游记》,我读过几种不同的版本,这次读的是古籍出版社本。据出版社的《前言》:“此次标点整理,由于得到了两个较早的钞本——季会明钞本和徐建极钞本,从而使《游记》的面貌焕然一新。”关于这一点,我们是可以信赖的。当然在标点和校对方面,也许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这一切都不妨留待再版时进一步整理。  《前言》说:“纯粹以考察自然为目的,毕生从事旅行事业的,徐霞客为亘古第一人。……而对地貌作系统考察,
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这是多年来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老百姓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不但企图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在实践上进行了不少试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等等,从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说是在寻找更快地推动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途径和动力,包括“以阶级斗争为纲”甚至“抓走资派”等等在
介绍《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下简称“五十年”)是李桦、李树声、马克合作编辑的。它既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又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好书。  这部四十万字的巨著,收集了三十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诸如:许广平、郭沫若、茅盾、冯雪峰、徐悲鸿、叶圣陶、陆定一、爱泼斯坦、内山完造、内山嘉吉和新居广治等的论文,还有早期亲聆鲁迅先生教导的版画界老前辈所撰写的文章。诸如:许幸之
苏叔阳抒情诗选札记    据说当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德国法西斯军队已围困莫斯科,纳粹飞机日夜轰炸,远处炮声可闻,莫斯科的居民们缺少牛奶和黑面包,遭受着破城的威胁,人们甚至无日无夜躲在地下铁道以避轰炸。而这些遭受着饥饿寒冷与死亡威胁的人们中,有些人却静坐在地铁的黑暗角落,默诵着普希金的抒情诗。可见精神食粮给了人多么大的勇气。  我确曾有过这样经验,在五·七干校于烧窑、种地等劳累活动喘不过气之时,推架子
在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傅翕是一个“异数”。当时,许多僧人“息心山溪,重隐逸,小乘之弊犹未能”;唯独傅翕,“超悟大乘,出入佛老”。他一生未出家为僧,而是以居士的身份修行,被奉为“维摩禅”(在家修行者)的典范,世称“傅大士”。日本佛教学者忽滑谷快天在《中国禅学思想史》中,甚至做出论断——“感化及于后世禅教者,翕一人也”。  示渔夫相,现菩萨身  傅翕,号善慧,婺州(今浙江金华)义乌人。16岁时,他娶刘
自从《花城》今年第一期刊出遇罗锦的长篇小说《春天的童话》后,《北京晚报》《文艺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新观察》等一批报刊刊载了批评文章,指出这是一篇有严重错误、发泄个人不满情绪、趣味低劣的作品。今年第三期的《花城》刊出了蔡运桂的文章《一部有严重思想错误的作品》和《花城》编辑部的自我批评《我们的失误》。  蔡文认为:这部作品“宣扬了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感情,在婚姻家庭等问题上,散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