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情的终结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谢青皮的小说总觉得“古早”。或许是因为看多了北美创意写作班式样板戏,厌倦中产阶级精致的一地鸡毛,腻烦“世故的结构论者”(张大春语)的滑腻之后,反倒觉得这其中的煞有介事和莽撞生涩令人亲近。
  不难辨认出《干完这票就成年》是按某种青春叙事来架构的:在传奇叙事宣告破产的现代废土中,少年去完成想象中的英雄主义行为(青皮和老飞把陈风雷约出来“谈谈”),因此得到净化和升华,获准进入那个难以揣度、蓄势待发如暴风雨的成人世界。其中,风琴是以那种“回忆中的女孩”的姿态出现的。尽管很多人的回忆中可能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女孩,但她却承担起缝合点的作用,将那些漂浮的能指一一固定:值周老师、男生寝室、职校男生……从这些影影绰绰的形象中,并不難打捞出一个“回忆中的女孩”的形象。但恰恰是这个或许并不存在的形象使一切秩序化,让青春显得像一个有头有尾、有确切意义和目的的“计划”。为了获得这个成人礼,青皮和老飞在她那里的感情必须失败——恋情终结之时,叙事收煞和成立的最终时刻到来——“我们成年了”。而这也是这篇小说犹显稚拙之处:角色都太具功能性,服务于事先被设置好意义、等待着“升华一刻”的叙事,因而丧生肉身和实在,也因此太过整饬,失却了旁逸斜出的气量和可能性。
  《穷蝉记事二三》与《干完这票就成年》架构相似,但更加丰富和立体。“受戒”是小和尚穷蝉的成人礼,而女孩青皮约定在他受戒那天来看他的经历则是有待净化的“凡俗之心”。最终,女孩并没有如约而至。而穷蝉在受戒之后,感到一种“人永远无法将自己提起”的广阔悲哀。在此,恋情的终结再次成为那个难以言明但又确实存在的节点,将人放逐到更为蛮横的荒野当中。但这篇小说有着一个复杂而意味深长的结尾:除夕的早上,女孩青皮在寺院出现,与穷蝉交谈。而腰上还别着“信物”的穷蝉,却在青皮两次问他有没有“一个脸很圆很白,头上有一根青色绸绳的小姑娘”时,说自己确实不记得了。这不禁让人想起《天人五衰》的结尾:本多来到奈良月修寺,问出家的聪子是否记得那早逝的旧日恋人松枝清显,后者说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这两个相似的结尾以佛理来阐发总显得“小题大做”,用人情世界的法则与义理来解释亦难以切中肯綮,但在此却完成了昆德拉所推崇的“模糊性”,成为那个合理的、必须的、唯一的结尾。
  《爱花与惜草》则是最成熟的一篇。这篇小说鲜有前两篇中那种不免用力过度的抒情,而更近乎一个“纯粹的故事”。表面上来看,这个故事过于简单了,我们可以廓清所有感情线索的指向:万铁鼓真正喜欢的是惜草,把自己的眼睛换给了她——多像金庸时代的人情义理,近乎一个老套杂纯情的武侠故事。但小说仍有许多“除不尽的剩余”:比如“我”所在的那个奇怪的尼姑庵,比如全篇挥之不去的年代误植感(时而像民国时而像现代),又比如四个人之间难以用明晰确切的“喜欢”来定论的感情。而这些正是《爱花与惜草》胜过前两篇的原因所在:它拒绝主题化。恋情的终结终于没有被确立为最高的、神话的时刻,而是执拗地沉默如谜。作者任由漫漶的细节散落一地,并不去解释和概括,偶尔的提示也只是将小说引申为一个更大的谜题。而正是这些无法一一尽言、常常显得多余的不可通约之处,成为了让一篇小说成立的真正动因。这也是谢青皮作为小说作者的魅力和潜能所在。
  (责任编辑:丁小宁)
其他文献
一  完全是一次心血来潮,教师节来临时,白莲中学决定对全校教师进行一次体检,算是给教师的一次福利。毛估一下,每一位教师体检下来,是得要花上两三百元的开销。校长郑唯贤这次没有听教师们嘀咕要多发些钱。这比多发些钱要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句话,什么时候都管用。老师们啊,这次,无论如何得听我的!想想看,全校教师,老教师占了三成,中年教师占了五成。都是个顶个的台柱子,你说说看,我
期刊
这两件事儿不知怎么就赶到一块儿了。  1  先说老刘。  老刘是我的老哥们儿了,从我在这所高中当政教处主任那年起老刘就在政教处下属的保卫科当门卫。在那之前,老刘在学校的食堂做饭。  一晃二十来年过去了,我跟老刘都老了,我今年五十七,老刘五十八。  政教处主任的工作比较清闲,也就是处理处理违纪学生之类的。有时候我也懒得处理,看见违纪的学生我也懒得抓,采取的是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来
期刊
如树有形  向上或向下——  都缺乏足够的力量  一棵樱桃树  像去冬尚未完成的消失  卡在生死之间  它的两根枝杈,已被锯掉  碗口大的伤疤,偶尔站着麻雀  青筋裸露的根系  紧紧抓住地面,像春风努力稳住溃败的三军  无法确知,一匹綠叶能否跑过三月  但它微微下蹲,角斗士的姿势充满自尊  让人觉得,即便死亡也是一件  讲究体面的事  我仍有激情虚构一匹大马  说到远方  我仍有激情虚构一匹大马 
期刊
安妮(关带运):  安妮来自新加坡,长期居住在伦敦。她是制作人、独立策展人、作家和学者,早年在金匠学院学习戏剧、电影,进行文化研究,并取得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以来,她以独立策展人和制作人的身份参与了很多英国和国际项目,与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格夫雷博物馆、巴比肯中心、现场艺术发展机构等英国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合作过。她于2012年创立了“人性的事”策展团体,并于2014年成立公司。借此平台,她与艺术
期刊
马飞打开了电脑,坐在电脑桌前。他叹了口气,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酒气。马飞不会喝酒,闻到酒味儿他就觉得不舒服。马飞的妻子董晓月刚刚吐过,她今晚又喝多了。刚才她一进家门,就张开嘴喷了马飞一脸。马飞顾不上擦洗,他把董晓月抱到床上,脱掉鞋子,给她盖上被子。马飞倒了一杯白开水放在床头,如果董晓月醒了,她肯定口渴要水喝。马飞的肩膀和胸前都是董晓月呕吐的秽物,这些脏东西由白酒红酒以及鱼肉组成,臭不可闻。马飞在
期刊
窗外,海棠花、李花、梨花、樱花、桃花……在园子里次第开放,川西平原的三月依旧乍暖还寒,并未因鲜花簇拥而暖洋洋。但在凉意些许的下午,一边喝着心仪的峨眉紫笋红茶,一边回忆自己漫长的读书生活,似乎能让自己的心底暖意渐升。  红皮手抄本《唐宋诗萃》  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生活,于我真是千头万绪、五味杂陈。回想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生涯,应该是从我少年时代阅读手抄本开始的。那是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七十年代,我在
期刊
逝者如斯夫。  流水般的时间湮匿了人世间太多故事。无论辉煌荣光或者悲壮苍凉,历经时光浪花的洗礼,在岁月长河中都显得如此渺小轻飘,甚至点滴印痕也未必能够留下。回望时光隧道,能够在蓦然回首中依旧大浪淘沙印记留存的,往往反而是一些富有奇迹色彩的历史传说。  比如嵩山,比如嵩山上的少林寺。  不是因为建筑,不是因为宗教,不是因为文化。太多人知道嵩山少林,更多的是因为点点滴滴的传说。  一个不老的传说,就是
期刊
应该是2011年的初秋,我第一次见到胡续冬。那是在珠江国际诗歌节的英语论坛上,论坛主题我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我被胡续冬当众叫到台上很尴尬地坐了一个多小时,还要冷静调整表情和姿势对他们的对谈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我的英语很糟糕,又是个不擅长在公众面前以一种合理而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做出坚决拒绝的人。他当时站在台上,用话筒喊我的名字邀请我加入他们,可能很难有人理解我的那种羞怯,我宁愿立刻上台坐到临时加的椅子上
期刊
城市病之一就是孤独,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大城市孤独病更严重,因为这里人更多,千差万别的价值取向纷杂错乱,人各有志,彼此隔膜,话不投机,知音难求,一个人甚至处在大家都很欢闹的社交场合仍然深感孤独。  再者,城市社会有种种潜在的危险,譬如眼下盛行的电信诈骗之类,迫使人们强化自我保护的意识,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我在上世纪90年代写过一篇文章叫《隐私与现代人》,说的是城市里的人们为了提防别人的侵害,正在把
期刊
虽然是编辑的要求,但老实讲,尚无名气并且以一种极其松懈懒散的态度进行写作的我对在文本端谈论我的创作观在我个人的价值取向里是一件极度羞耻和可笑的事情,因为在我看来,写作的能力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才能获得,对绝大多数企图成为优秀写作者的人来说,“现在就开始写”远比“构思写作计划”来得重要。  当然嘴上说说和实际做到是完全两码事,我就是那种一边吃着炸鸡腿一边会义正辞严地大喊“明天,不,下一顿就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