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国高考一周前,5月31日,一份被人们叫做中国心血管疾病“高考榜单”的数据向公众发布。心血管疾病控制成绩反映在一张中国地图上,哪些省市表现好,哪些省市表现差,谁进步、谁退步,一目了然,各个省市的卫生疾控部门,都关注着自己的“成绩”。
这份中国心血管疾病“高考榜单”,正式的名称是“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 CHI(以下简称心血管指数),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健康报社共同发起,辉瑞普强支持。继两年前首次公布指数后,2019版心血管指数再次发布。
中国心血管指数CHI,是全球首个科学、客观、全面反映国人核心健康素养的健康指数。指数的统计和发布,参与和见证了一场世界范围内少见的慢病管理国家行动。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中国被简称为“三高”,在控制以“三高”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上,中国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和策略,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形成合力,推动心血管疾病的控制。
中国从2011年启动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多地政府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开展全面健康生活方式和“三减三健”活动等。除此之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要求加强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的管理,包括医保保障高血压门诊费用,这些措施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率的提高均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开展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等举措,对于规范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提高心血管诊疗能力,降低人群死亡率等起到了良好效果。
大数据“导航”慢病控制
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费用逐年上升,2013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总费用为114.70亿元,颅内出血为192.38億元,脑梗死为398.0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6%、19.86%和25.37%,且呈加速增长态势。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各个省市在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工作上做得怎么样,需要数据来说话。两年前,“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首次发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指数共有五大维度,52个指标。在这些数据的综合比对下,各省居民心血管健康情况一目了然。
2018年10月26日,“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摘要在《柳叶刀》在线发表,向世界展示中国学者在心血管防控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2019年心血管指数的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葛均波教授表示:“过去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节节攀升,成为居民第一位死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各个领域都需要有抓手和路径,我们希望通过心血管指数,建立一套评价体系,评估各地的心血管健康问题,找到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发力点,最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葛均波介绍,两年前心血管指数CHI的公布,受到许多省份分管卫生的主要领导和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的关注和重视,他们分析原因,查漏补缺,一些省份努力的成效已经慢慢显现。指数间隔两年发布,不仅是在完善数据库建设,也是给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执行的时间。此外,他认为不必过于看重新版指数中涉及的排名变化,应当着重于纵向对比,分析本省各项指标提升和后退的原因,并不断改善,努力向100分靠近。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分析说,与心血管指数CHI2017相比,CHI2019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源更加完善,数据源/算法略有更新,使指数在保证科学性的情况下,更强调其背后的公共卫生意义。综合来看,部分指标如早死概率、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数量、缺血性卒中溶栓比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比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联合用药比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科医生数,有较大改善。
从排名来看,CHI2019位列前三位的省份分别为浙江省(78.40分)、上海市(78.12分)、北京市(76.29分);与2017版相比,宁夏、青海、海南、山西、云南排名有较大改善。但是无论得分/排名的高低,各省在每一个维度/指标都存在着进步的空间,也为将来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找到了着力点。
心血管指数CHI发布两年来,各地为改善当地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新政频出。山东省推出各市CHI评价结果并以“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心血管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湖北省宜昌市不仅率先完成市级CHI评估,还利用当地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基于社区的智能化慢病全程管理试点工作;天津市建立胸痛专科医联体,心肌梗死死亡率出现拐点;上海市CHI得分在公共卫生与服务维度的突出表现,与其人口密度大、区域经济好、各方人员精诚团结、管理高度统一,能够整合更多有效资源密不可分。
上海市CHI得分在公共卫生与服务维度的突出表现,与其人口密度大、区域经济好、各方人员精诚团结、管理高度统一,能够整合更多有效资源密不可分。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工作组组长、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表示,心血管病的发生与个体生活方式和代谢性因素关系非常密切,而这些因素均是可防可控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要突出关口前移、预防为主。为了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控,需要各地高度重视,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对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纠正。
补齐血脂管理短板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间歇性跛行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均已证实,在管理血压、血糖等心脑危险因素的同时,如果能将血脂纳入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综合管理,将会产生"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