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长达1分10余秒的地动山摇,造成芦山县9个乡镇和县城27000余间房屋倒塌,几乎所有房屋损毁。
生命在废墟中呼救,黄金72小时紧急救援随即展开。
10多分钟后,8点20分,四川省军区成立抗震指挥部。5小时后,13时15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从北京飞赴灾区。人民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官兵、专业救援队近1万人火速赶赴灾区。社会各界自发前往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个人和单位达到10万余人。汶川地震5年后,中国再次展开了一场与灾难的较量、和时间的赛跑。
摇曳的孤灯
4月20日早8时,星期六,太阳刚刚爬过龙门山清秀的山岭,位处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深处的古城坪组沉浸在清晨的安详之中。54岁的骆良跃刚下地回到家中,东屋里的老伴搂着不满一岁的小孙子还没起床。
骆良跃一面招呼着老伴起床,一面正打算做饭,然而,就在此时脚下的地面开始传出隆隆的响声。骆良跃马上意识到:地震了!
骆良跃想跑到东屋,大地如波浪般地晃动已让他无法前行。骆良跃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回忆道,此时屋上的瓦片开始掉落,老伴惊慌中醒来,下意识地抱起孩子。然而就在同时,一股巨大的力量将老伴连同孩子甩到床下,接着轰的一声,一面墙重重砸向老伴和孩子。
“救命啊!”骆良跃拼命地呼喊。然而,地震雷鸣般的隆隆声将一切掩盖。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地震终于有所平息。
在几个村民的帮助下,废墟被扒开了。然而,孩子的面部已经青紫变形,不断有鲜血从鼻孔、嘴角流出。孩子的奶奶还能发出微弱的声音,背部全部淤青,腹部也流着血。
骆良跃紧忙找来了该村村医乡卫生院退休医生骆朝俊。
骆朝俊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孩子当时就已经不成了。孩子的奶奶、47岁的陈必谣背部大面积挫伤,淤血,腹部有开放性伤口,内部脏器损伤无法判断,但是,看样子还能坚持。
“我只能给她先紧急包扎了伤口止血,其他的我也束手无策。”骆朝俊告诉记者,孩子的奶奶情况严重,不是我一个村医可以治疗的。我们只能联系外面的大医院。但是,当时电话已经完全打不通了,道路也被塌方堵塞。消息送不出去,人也运不出去。
知道毫无办法的骆良跃显得有些木讷,没有表情、没有眼泪,只是一言不发地蹲在小孙子的尸体前。村民们只能安慰他“汶川地震时,解放军不是很快就来了吗,别担心,老伴还有救”。
这句话似乎让骆良跃心里燃起了希望,他默默站了起来,走到了乡亲们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坐在老伴的床前。他守着,像在守护着一盏摇曳的孤灯,等待着救援的到来。
20日下午5时许,身披“成都民兵”字样的蒲江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连经过对塌方地艰难的清理,终于打通了通往龙门乡古城村深处的道路,成为了第一批进入这里的部队。
部队在村民的指引下,迅速开始救援工作。孩子的尸体被妥善掩埋。骆良跃的老伴被抬上担架,火速运往芦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救治。
及时的救援终于点燃生命之火。此时,骆良跃也终于冲破自己已经木讷的心境,望着“成都民兵”远去的背影,第一次痛哭失声。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芦山县人民医院了解,目前,骆良跃的老伴经转诊后,已被送抵雅安市人民医院救治,伤势稳定,但依然不能开口说话。
蒲江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连宣传股长何啸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其部队于20日下午赶到芦山县龙门乡红古城村灾区,当天发现6名遇难群众,成功搜救出5人,转移群众100多人。在灾害中,自救和当地群众的互救,为后续的专业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个也不能落下
在20日下午,蒲江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连对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第一次搜救后,21日,成都军区77159部队一部和蒲江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连,不顾昨夜一夜未睡的疲劳,再次对该地区进行地毯式复查搜救。
战士们的双眼已经布满血丝,有的战士由于前一天一整夜的救援挖掘,双手已经被残砖断瓦磨破出了血泡。然而“不能落下最后一个被困群众”的信念,依然支撑着他们一边挨家挨户地询问,一边冒着因余震不断塌落的瓦片和房屋随时垮塌的风险,逐间房屋排查,搜寻废墟。
21日上午10时30分许,就在龙门乡古城村古城坪组山沟深处的一栋损毁的房屋中,成都军区77159部队又发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妇。
被发现时,老人独居在家,尽管地震发生时损毁的房屋没有给老人造成外伤,但是,由于过度惊吓老人已经昏迷,再加之一天来没有饮水、进食,老人生命体征微弱。
然而,正当战士准备进屋将老人抬出时,余震再次发生。这时,战士不等余震结束,飞速冲进屋内,将老人迅速抬上担架,随即撤离。
其中一位少尉告诉记者,这里的房屋属于木质框架结构,大多数的倒塌都发生于墙壁的垮塌,而不会整体倒塌,余震中掉落的瓦片由于房顶斜坡设计,基本都会砸在屋外。立即进入不仅能够及时抢救伤者,反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屋外被瓦片砸伤的机会。
此后,四名战士火速将老人向龙门乡卫生院转移。道路平整时,两名战士抬着担架跑步前进,遇到陡坡前面一名官兵则要将担架举过头顶。。
让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战士反复说的一句话:“一个也不能落下”。
老人被送往龙门乡卫生院后,四川省120紧急救助中心的医生立即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判断病情。初步检查结果显示,无内、外伤,血压、血糖偏低,心率过快,怀疑由于过度紧张和低血糖导致的昏迷。做完简单的静脉补液处理后,老人再次被抬上救护车,转移至更加安全、具备下一步住院康复治疗和心理疏导能力的芦山县人民医院。
不能放弃
芦山县地震的所有重伤员都会在前方乡镇卫生院进行紧急处理后,被转诊到受损相对较轻的芦山县人民医院。 成都军区第42医院的专家、医务人员,启用专用野战医疗设备在芦山县人民医院的院内搭建了临时野战医院,对于不宜继续转往雅安市医院的紧急重症患者实施手术救治。
成都军区第42医院副院长苏永来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前方的救援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过程,而这里则是一个与死神搏斗的地方。“对于生命,我们不能放弃。”
20日晚20时,地震重灾区宝兴乡搜救出一名11岁的高姓小女孩。地震发生时,小女孩慌乱之中选择从楼梯逃生,结果被垮塌的楼梯压在下面。在武警官兵的全力挖掘救援下,小女孩最终被抬出废墟。然而,孩子依然处于休克状态,胸腹部伤情严重。
当时宝兴乡的公路因塌方还没有抢通,又是夜间,直升飞机无法降落,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武警官兵们不得不翻越十几公里山路把孩子抬出宝兴乡。但是,在翻越塌方地带时,两个人抬的担架无法通过,武警官兵只能背起孩子,攀爬巨石、翻越滑坡,直至到达能够通车的路段。
“重伤员一般都禁止背负,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但无奈之下,武警官兵也只好如此。”苏永来告诉记者,20日23时,孩子被挖出大约3个小时后,最终被送到了芦山县人民医院。
经苏永来诊断,小女孩属于严重砸扎伤,腹腔大量出血、75%血气胸,血压80-50(毫米汞柱),严重休克,脉搏几乎查不到。孩子已经进入濒死状态。
抢救还是放弃?已经连续做了十余台手术,疲惫到极点的苏永来,脑子里也曾闪过这样的念头。但他很快把这个一闪念的“魔鬼”从胸中“踹”了出去,对一旁的助手下命令道:“立即建立输液通道、抗休克治疗。”很快,苏永来与远在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通过网路紧急进行远程会诊。
21日零时30分,手术准备继续,开始手术。胸腔壁侧引流(将胸腔积血排除的手术),打开腹腔,发现脾脏粉碎性破裂、胰脏挫裂伤、胃挫伤、腹膜血肿,腹腔出血达到500毫升。
然而,此时意外情况却突然发生,又有一名重伤员被运来需要输血。“血浆不够了。”护士从手术室外冲进来报告。
“迅速联系地方政府协调各地血站。”苏永来焦急地不时看着即将干瘪的供血袋,参与手术的医生有意加快了受伤脏器的修补。他希望能够在血液用完之前能够完成手术,但是,苏永来也清楚地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旦没有后续的大量血液保障,孩子随时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大约30分钟后,地方政府终于为野战医院紧急协调,调集来了600毫升血液。苏永来长出了一口气。
在历经3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苏永来给孩子完成了脾切除、胰脏微修补等一系列手术。孩子的血色素从来时80毫克/毫升,上升到110毫克/毫升,孩子惨白的脸上终于泛出了一丝红润。当孩子被推出手术室时,全场所有的医务人员和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据成都军区第42医院统计,从20日上午10时许到达芦山县灾区开始工作到21日下午15时,苏永来共完成大型手术27台,平均64.4分钟就要完成一台手术。
生命在废墟中呼救,黄金72小时紧急救援随即展开。
10多分钟后,8点20分,四川省军区成立抗震指挥部。5小时后,13时15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从北京飞赴灾区。人民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官兵、专业救援队近1万人火速赶赴灾区。社会各界自发前往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个人和单位达到10万余人。汶川地震5年后,中国再次展开了一场与灾难的较量、和时间的赛跑。
摇曳的孤灯
4月20日早8时,星期六,太阳刚刚爬过龙门山清秀的山岭,位处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深处的古城坪组沉浸在清晨的安详之中。54岁的骆良跃刚下地回到家中,东屋里的老伴搂着不满一岁的小孙子还没起床。
骆良跃一面招呼着老伴起床,一面正打算做饭,然而,就在此时脚下的地面开始传出隆隆的响声。骆良跃马上意识到:地震了!
骆良跃想跑到东屋,大地如波浪般地晃动已让他无法前行。骆良跃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回忆道,此时屋上的瓦片开始掉落,老伴惊慌中醒来,下意识地抱起孩子。然而就在同时,一股巨大的力量将老伴连同孩子甩到床下,接着轰的一声,一面墙重重砸向老伴和孩子。
“救命啊!”骆良跃拼命地呼喊。然而,地震雷鸣般的隆隆声将一切掩盖。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地震终于有所平息。
在几个村民的帮助下,废墟被扒开了。然而,孩子的面部已经青紫变形,不断有鲜血从鼻孔、嘴角流出。孩子的奶奶还能发出微弱的声音,背部全部淤青,腹部也流着血。
骆良跃紧忙找来了该村村医乡卫生院退休医生骆朝俊。
骆朝俊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孩子当时就已经不成了。孩子的奶奶、47岁的陈必谣背部大面积挫伤,淤血,腹部有开放性伤口,内部脏器损伤无法判断,但是,看样子还能坚持。
“我只能给她先紧急包扎了伤口止血,其他的我也束手无策。”骆朝俊告诉记者,孩子的奶奶情况严重,不是我一个村医可以治疗的。我们只能联系外面的大医院。但是,当时电话已经完全打不通了,道路也被塌方堵塞。消息送不出去,人也运不出去。
知道毫无办法的骆良跃显得有些木讷,没有表情、没有眼泪,只是一言不发地蹲在小孙子的尸体前。村民们只能安慰他“汶川地震时,解放军不是很快就来了吗,别担心,老伴还有救”。
这句话似乎让骆良跃心里燃起了希望,他默默站了起来,走到了乡亲们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坐在老伴的床前。他守着,像在守护着一盏摇曳的孤灯,等待着救援的到来。
20日下午5时许,身披“成都民兵”字样的蒲江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连经过对塌方地艰难的清理,终于打通了通往龙门乡古城村深处的道路,成为了第一批进入这里的部队。
部队在村民的指引下,迅速开始救援工作。孩子的尸体被妥善掩埋。骆良跃的老伴被抬上担架,火速运往芦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救治。
及时的救援终于点燃生命之火。此时,骆良跃也终于冲破自己已经木讷的心境,望着“成都民兵”远去的背影,第一次痛哭失声。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芦山县人民医院了解,目前,骆良跃的老伴经转诊后,已被送抵雅安市人民医院救治,伤势稳定,但依然不能开口说话。
蒲江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连宣传股长何啸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其部队于20日下午赶到芦山县龙门乡红古城村灾区,当天发现6名遇难群众,成功搜救出5人,转移群众100多人。在灾害中,自救和当地群众的互救,为后续的专业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个也不能落下
在20日下午,蒲江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连对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第一次搜救后,21日,成都军区77159部队一部和蒲江县人民武装部民兵应急连,不顾昨夜一夜未睡的疲劳,再次对该地区进行地毯式复查搜救。
战士们的双眼已经布满血丝,有的战士由于前一天一整夜的救援挖掘,双手已经被残砖断瓦磨破出了血泡。然而“不能落下最后一个被困群众”的信念,依然支撑着他们一边挨家挨户地询问,一边冒着因余震不断塌落的瓦片和房屋随时垮塌的风险,逐间房屋排查,搜寻废墟。
21日上午10时30分许,就在龙门乡古城村古城坪组山沟深处的一栋损毁的房屋中,成都军区77159部队又发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妇。
被发现时,老人独居在家,尽管地震发生时损毁的房屋没有给老人造成外伤,但是,由于过度惊吓老人已经昏迷,再加之一天来没有饮水、进食,老人生命体征微弱。
然而,正当战士准备进屋将老人抬出时,余震再次发生。这时,战士不等余震结束,飞速冲进屋内,将老人迅速抬上担架,随即撤离。
其中一位少尉告诉记者,这里的房屋属于木质框架结构,大多数的倒塌都发生于墙壁的垮塌,而不会整体倒塌,余震中掉落的瓦片由于房顶斜坡设计,基本都会砸在屋外。立即进入不仅能够及时抢救伤者,反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屋外被瓦片砸伤的机会。
此后,四名战士火速将老人向龙门乡卫生院转移。道路平整时,两名战士抬着担架跑步前进,遇到陡坡前面一名官兵则要将担架举过头顶。。
让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战士反复说的一句话:“一个也不能落下”。
老人被送往龙门乡卫生院后,四川省120紧急救助中心的医生立即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判断病情。初步检查结果显示,无内、外伤,血压、血糖偏低,心率过快,怀疑由于过度紧张和低血糖导致的昏迷。做完简单的静脉补液处理后,老人再次被抬上救护车,转移至更加安全、具备下一步住院康复治疗和心理疏导能力的芦山县人民医院。
不能放弃
芦山县地震的所有重伤员都会在前方乡镇卫生院进行紧急处理后,被转诊到受损相对较轻的芦山县人民医院。 成都军区第42医院的专家、医务人员,启用专用野战医疗设备在芦山县人民医院的院内搭建了临时野战医院,对于不宜继续转往雅安市医院的紧急重症患者实施手术救治。
成都军区第42医院副院长苏永来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前方的救援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过程,而这里则是一个与死神搏斗的地方。“对于生命,我们不能放弃。”
20日晚20时,地震重灾区宝兴乡搜救出一名11岁的高姓小女孩。地震发生时,小女孩慌乱之中选择从楼梯逃生,结果被垮塌的楼梯压在下面。在武警官兵的全力挖掘救援下,小女孩最终被抬出废墟。然而,孩子依然处于休克状态,胸腹部伤情严重。
当时宝兴乡的公路因塌方还没有抢通,又是夜间,直升飞机无法降落,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武警官兵们不得不翻越十几公里山路把孩子抬出宝兴乡。但是,在翻越塌方地带时,两个人抬的担架无法通过,武警官兵只能背起孩子,攀爬巨石、翻越滑坡,直至到达能够通车的路段。
“重伤员一般都禁止背负,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但无奈之下,武警官兵也只好如此。”苏永来告诉记者,20日23时,孩子被挖出大约3个小时后,最终被送到了芦山县人民医院。
经苏永来诊断,小女孩属于严重砸扎伤,腹腔大量出血、75%血气胸,血压80-50(毫米汞柱),严重休克,脉搏几乎查不到。孩子已经进入濒死状态。
抢救还是放弃?已经连续做了十余台手术,疲惫到极点的苏永来,脑子里也曾闪过这样的念头。但他很快把这个一闪念的“魔鬼”从胸中“踹”了出去,对一旁的助手下命令道:“立即建立输液通道、抗休克治疗。”很快,苏永来与远在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通过网路紧急进行远程会诊。
21日零时30分,手术准备继续,开始手术。胸腔壁侧引流(将胸腔积血排除的手术),打开腹腔,发现脾脏粉碎性破裂、胰脏挫裂伤、胃挫伤、腹膜血肿,腹腔出血达到500毫升。
然而,此时意外情况却突然发生,又有一名重伤员被运来需要输血。“血浆不够了。”护士从手术室外冲进来报告。
“迅速联系地方政府协调各地血站。”苏永来焦急地不时看着即将干瘪的供血袋,参与手术的医生有意加快了受伤脏器的修补。他希望能够在血液用完之前能够完成手术,但是,苏永来也清楚地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旦没有后续的大量血液保障,孩子随时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大约30分钟后,地方政府终于为野战医院紧急协调,调集来了600毫升血液。苏永来长出了一口气。
在历经3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苏永来给孩子完成了脾切除、胰脏微修补等一系列手术。孩子的血色素从来时80毫克/毫升,上升到110毫克/毫升,孩子惨白的脸上终于泛出了一丝红润。当孩子被推出手术室时,全场所有的医务人员和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据成都军区第42医院统计,从20日上午10时许到达芦山县灾区开始工作到21日下午15时,苏永来共完成大型手术27台,平均64.4分钟就要完成一台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