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基因组和准种序列分析3株HAV流行株基因特征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u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3株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流行株全基因组和准种序列特征。

方法

收集某地3例急性期甲肝患者血清标本,经病毒核酸提取、逆转录、分段巢式PCR,获得HAV近全长序列,并对全长VP1-2 A区进行克隆测序。

结果

VP1-2 A连接区分型结果表明3株HAV均属于IA亚型,3株序列在此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100%;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100%和100%,与GenBank中日本AH2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8.5%和99.7%);在已发表的抗原中和位点处未出现氨基酸变异。每株流行株全长VP1-2 A区克隆序列内、以及所有克隆序列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100%、98.1%~100%和99.0%~100%、97.2%~100%,VP1-2 A连接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率高于部分VP1区。

结论

3株流行株VP1-2 A连接区分型序列一致,全长基因组及准种序列间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推测可能为同源感染。本研究为甲肝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特点及溯源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痘苗病毒早期、晚期蛋白表达水平,对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坛株(NTV)复制缺陷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与痘苗病毒复制密切相关的早蛋白E3和晚期蛋白F17,免疫小鼠制备相应鼠多抗血清,用其对NTV病毒在非允许细胞中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分别表达、纯化了痘苗病毒E3和F17蛋白,并制备获得了相应的鼠多抗血清;Western blot鉴定在非允许细胞
目的建立非洲地区较为高发的7种重要病毒病基于荧光微球的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完成初步的评价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引起裂谷热、黄热,马尔堡,埃博拉、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基孔肯雅热等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结合前期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多重扩增引物和杂交探针,建立基于荧光微球的核酸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合成DNA和体外转录RNA等方法制备相关病原体模拟样本和参考品,评价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湖南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状况,探讨系统预警效果与预警信号响应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运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预警系统的预警信号数、疑似事件数、现场调查结果、信号响应时间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果等信息,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从系统预警效能和信号响应情况两方面,对2012—2016年湖南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
目的通过对浙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学和核酸筛查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在降低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南地区无偿献血人员179 369人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和抗体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罗氏、
目的探究PegIFN治疗的CHB患者不同应答组用药前差异表达microRNAs,并分析其相应靶基因与HBsAg清除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PegIFN治疗研究队列,运用高通量芯片获得PegIFN用药前不同应答组之间差异表达microRNAs,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microRNAs的靶基因及信号通路。结果芯片结果显示417条microRNAs在PegIFN的不同应答组
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及典型应用示范三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在新发突发病原体及其传染病防控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科技进展,并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目的对2016年台州市本地暴发的登革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溯源分析。方法采集3例患者急性期血清进行抗原、抗体和核酸检测,并用C6/36细胞分离培养登革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I型病毒核酸、IgM抗体和NS1抗原。成功分离到3株I型登革病毒株,这3株病毒在同一进化分支上,属于I型登革病毒中的Genotype I亚型,核苷酸同源性均为
目的探索云南地区蝙蝠携带的新型汉坦病毒。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7~8月在云南普洱地区采集到84只蝙蝠,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蝙蝠携带病毒种类,采用巢式或半巢式PCR鉴定汉坦病毒。采用MegAlign进行同源性分析,使用MEGA6.0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在小蹄蝠体内发现了1株汉坦病毒,命名为DodeHV,阳性标本均为小蹄蝠,通过PCR筛查发现在小蹄蝠中阳性率为5.97%(4/67)
目的观察对比流感病毒唾液酸a2,3-半乳糖(SAa2,3-gal)和唾液酸a2,6-半乳糖(SAa2,6-gal)受体在哮喘小鼠气道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以及地塞米松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被随机分成正常组(N组)、哮喘组(A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D组)。A组小鼠以卵蛋白(OVA)致敏后激发建立哮喘模型,D组激发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余同A组。行BALF细胞计数,ELISA测定BA
目的阐明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血液样本中用常规方法难以检测到的潜在病原。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序列非依赖的特性对病原核酸进行随机捕获,随后采用多重链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DA)方法进行富集。在得到测序结果后,进行宏基因组数据分析,构建进化树,最终实现对未知病原的鉴定。结果对10份不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