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斯宾塞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语)。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具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孩子们的创作需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生活这个大教室里上课,既放松了孩子们的心情,也弥补了书本内容上的单一和不足,更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结合几年的少儿版画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从生活的角度构建少儿版画的创作内容。
“过生日”这一主题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以为他们很容易找到感觉,想象着他们能创作出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画面。但现实是没几个孩子能把这热闹的场景画好。特别是有一个内向的女孩,她一直画不出来。我和她交谈才发现,她很小的时候过过生日,早忘记了。尽管版画班同伴给她讲过生日的故事,我给她看课件资料、给她分析人物的动态表情,但她始终画不好版画初稿。这时我提议下次版画课给大家过一个集体生日。这立即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果真,那节课堂上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生活记忆。他们有的唱、有的跳、有的闹,我也抓住时机,拍下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帮助他们后期创作。重现热闹温馨的情景,让生活走进课堂,这些活动让那位内向的女孩子也创作出了一幅不错的版画作品。(图1)
运动系列是校园生活中最常见也最有视觉冲击力的题材。我校的YOU 爱足球队是享誉慈溪的明星队,版画班的许多孩子也都会踢足球,让他们以“足球”为主题创作,他们很兴奋。而我做的第一步就是带他们去足球场边看足球赛边写生。然而写生人物动态是最难把握的,况且球场上的球员们是处在激烈运动的状态,许多孩子对自己的画不满意。为解决这一困难,我给他们看足球小将的动画片、看足球摄影作品,把最激动、热血的特写场景放给他们看,让他们修改写生稿,接着入稿、刻稿、印稿至作业呈现。(图2至图4)
有意思的是在此次写生课堂中,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偷跑到球场旁的双杠上玩了起来。这是孩子的天性,我逮到机会引导他们创作了《玩双杠》的版画作业(图5)。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版画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我们还陆续创作了校合唱队、象棋拓展课、编程拓展课等主题版画。学校像个小社会,课堂、食堂、各种校园活动等题材真是取之不尽!美术教师有时也应该像牧羊人一样,把学生带到水草肥的地方,让他们自由寻觅。
在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孩子们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画面,将这些画面用于版画创作,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在时间、地点上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各种生活中体验和探究,学会思考与创作。有位版画班学员随着妈妈去逛街,看到轮滑培训班的孩子们在表演滑旱冰,你追我赶千姿百态的。这个孩子看完后非常着迷,回来就创作了一幅《溜旱冰的少年》。
版画班有个小姑娘常提起妈妈爱美的事,她家墙面上贴了一块大大的镜子,为了增加效果,还装上了射灯。小姑娘也忍不住每天到镜前“臭美”,灵感就这样从生活中来了。她发现镜子中的自己特别有意思,在与我沟通交流后,决定创作一幅《镜中的自己》(图7)。这样的作业例子很多,如有创作爸爸骑山地车比赛的(图8),有自己参加歌唱比赛的(图9)等。
地方文化不仅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能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提供很大的活动空间。当我们将地方文化转化成教育资源纳入课程内容时,需选择既富有代表性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地方文化资源,如特色建筑、民俗民风等。慈溪的越窑青瓷文化,鸣鹤、方家河头的古镇文化等都是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题材。胜山小镇也有享誉慈溪的胜山庙、布角料市场、商贸城、红菱节,这些都是可开发和利用的“生活化”内容的版画课程,学生们也选择性地进行了创作(图10)。通过版画课程,孩子们主动去关注和了解本地区的文化,从而提升了整体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如疫情、垃圾分类、节约粮食、工匠精神等题材,用收集记录等手法调查热点内容,亲自去参与这一过程,既了解时下热点、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关心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意识。《我家的防疫故事》(图11)这幅版画表现的是2020年春节那段居家隔离的日子——小姑娘一家人安心待在家里关注疫情新闻、做好家庭防疫工作的生活小片段。这位学生与我分享了创作后的感悟:生命是无价之宝,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创作《工匠精神》(图12)的学生则了解到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精益求精,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垃圾分类》(图13)则表达了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垃圾中的化学物质会导致人们生病,垃圾填埋也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垃圾回收后还可以变废为宝。
综上所述,建立在生活主题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活态的、连接当下与未来的学习,从生活角度出发是开启学生广阔思想最好的课堂学习模式。少儿版画创作亦是如此。从生活中找题材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可以促进教师在版画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导教师深入反思,找到突破现阶段版画教学的瓶颈,促使学校的版画特色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參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1.
李晓红 .地域文化在校外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展现 [J].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08).
作者简介:朱妙君,慈溪市胜山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过生日”这一主题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以为他们很容易找到感觉,想象着他们能创作出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画面。但现实是没几个孩子能把这热闹的场景画好。特别是有一个内向的女孩,她一直画不出来。我和她交谈才发现,她很小的时候过过生日,早忘记了。尽管版画班同伴给她讲过生日的故事,我给她看课件资料、给她分析人物的动态表情,但她始终画不好版画初稿。这时我提议下次版画课给大家过一个集体生日。这立即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果真,那节课堂上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生活记忆。他们有的唱、有的跳、有的闹,我也抓住时机,拍下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帮助他们后期创作。重现热闹温馨的情景,让生活走进课堂,这些活动让那位内向的女孩子也创作出了一幅不错的版画作品。(图1)
二、挖掘校园生活题材
运动系列是校园生活中最常见也最有视觉冲击力的题材。我校的YOU 爱足球队是享誉慈溪的明星队,版画班的许多孩子也都会踢足球,让他们以“足球”为主题创作,他们很兴奋。而我做的第一步就是带他们去足球场边看足球赛边写生。然而写生人物动态是最难把握的,况且球场上的球员们是处在激烈运动的状态,许多孩子对自己的画不满意。为解决这一困难,我给他们看足球小将的动画片、看足球摄影作品,把最激动、热血的特写场景放给他们看,让他们修改写生稿,接着入稿、刻稿、印稿至作业呈现。(图2至图4)
有意思的是在此次写生课堂中,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偷跑到球场旁的双杠上玩了起来。这是孩子的天性,我逮到机会引导他们创作了《玩双杠》的版画作业(图5)。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版画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我们还陆续创作了校合唱队、象棋拓展课、编程拓展课等主题版画。学校像个小社会,课堂、食堂、各种校园活动等题材真是取之不尽!美术教师有时也应该像牧羊人一样,把学生带到水草肥的地方,让他们自由寻觅。
三、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孩子们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画面,将这些画面用于版画创作,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在时间、地点上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各种生活中体验和探究,学会思考与创作。有位版画班学员随着妈妈去逛街,看到轮滑培训班的孩子们在表演滑旱冰,你追我赶千姿百态的。这个孩子看完后非常着迷,回来就创作了一幅《溜旱冰的少年》。
版画班有个小姑娘常提起妈妈爱美的事,她家墙面上贴了一块大大的镜子,为了增加效果,还装上了射灯。小姑娘也忍不住每天到镜前“臭美”,灵感就这样从生活中来了。她发现镜子中的自己特别有意思,在与我沟通交流后,决定创作一幅《镜中的自己》(图7)。这样的作业例子很多,如有创作爸爸骑山地车比赛的(图8),有自己参加歌唱比赛的(图9)等。
四、从地方文化中找生活
地方文化不仅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能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提供很大的活动空间。当我们将地方文化转化成教育资源纳入课程内容时,需选择既富有代表性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地方文化资源,如特色建筑、民俗民风等。慈溪的越窑青瓷文化,鸣鹤、方家河头的古镇文化等都是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题材。胜山小镇也有享誉慈溪的胜山庙、布角料市场、商贸城、红菱节,这些都是可开发和利用的“生活化”内容的版画课程,学生们也选择性地进行了创作(图10)。通过版画课程,孩子们主动去关注和了解本地区的文化,从而提升了整体文化素养。
五、关注社会生活热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如疫情、垃圾分类、节约粮食、工匠精神等题材,用收集记录等手法调查热点内容,亲自去参与这一过程,既了解时下热点、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关心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意识。《我家的防疫故事》(图11)这幅版画表现的是2020年春节那段居家隔离的日子——小姑娘一家人安心待在家里关注疫情新闻、做好家庭防疫工作的生活小片段。这位学生与我分享了创作后的感悟:生命是无价之宝,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创作《工匠精神》(图12)的学生则了解到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精益求精,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垃圾分类》(图13)则表达了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垃圾中的化学物质会导致人们生病,垃圾填埋也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垃圾回收后还可以变废为宝。
综上所述,建立在生活主题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活态的、连接当下与未来的学习,从生活角度出发是开启学生广阔思想最好的课堂学习模式。少儿版画创作亦是如此。从生活中找题材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可以促进教师在版画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导教师深入反思,找到突破现阶段版画教学的瓶颈,促使学校的版画特色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參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1.
李晓红 .地域文化在校外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展现 [J].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08).
作者简介:朱妙君,慈溪市胜山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