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是关系每一个人的事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热词。这件自下而上的“创举”得到自上而下的空前关注,因为这本就是我们每个人所思、所盼、所为,是我们自己的事。最近,又听到一些人议论,谓之创业创新乃“小众”之事,笔者也想谈点看法。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的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贡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任何时候,推动生产力解放和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还得靠人民群众,靠无数默默耕耘的个体。个人英雄主义和少数人的单打独斗,终究只是某个时间片段的个别表象,难以反映社会全貌。从筷子、车轮的点子到“四大发明”,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尖端科技,人类绵延数千年的辉煌文明与创造,凝聚的是多少代多少人的智慧与心血。与过去相比,当今人民群众的知识程度、文化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要使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提供条件,开辟广阔空间,让大家都有用双手创造历史的舞台和机会。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诞生于改革之中,与改革相生相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就是在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干到户”试点,群众创新迈出的一小步,让中国在解决温饱问题上迈出了一大步。管制束缚创新,竞争产生繁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审批和限制,打破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束缚,放手让人民群众去拼搏,为创客、极客们的成长创造宽松、公平的环境,把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人的创造力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地尽情挥洒。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每年还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600多万职业院校毕业生、30多万海归,这是多么雄厚的“本钱”。把大家的智慧充分激发出来,我们就拥有了富国强民、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从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有了极为丰富的“工具箱”。当前全球范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业态风起云涌,形成了全新的社会图景。网络社区、即时通讯、自媒体等的迅速发展,使社会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紧密、便捷,信息、知识等各种创新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对接、协同和集成,“互联网+”、大数据等不断渗透,也使创业创新更加开放共享,个人化创造和社会化生产高度统一。比如说,要进行研发设计,现在有众创,让大家一起来研究和创造;要完成资金筹集,现在有众筹,把大家的小钱汇成干大事的资本;要开发产品项目,现在有众包,可以让大家自由组合、统筹配合、协同工作。在“三众”等模式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创业创新,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享受过程、分享成果、从中受益。
  从社会分工的发展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分离的,很多人与知识文化无缘,被排斥在脑力劳动之外,排斥在创业创新之外。随着教育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新经济的崛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再泾渭分明,分工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创意、研发等工作,不再像以往是少数人的专利,“草根”创业创新应运而生,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纵观近些年新开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草根”创业创新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盛大中文网在很短时间内就催生了一大批原创文学作品,这是过去靠作协、出版社无法做到的。网络电商的兴起,为数以千万计的个人创业提供了方便、廉价的平台,这是过去靠门面、商场无法实现的。中国好声音、无人机大赛等诞生了多少新秀、涌现出了多少好点子?“草根”创业创新潜力无穷,理当为他们加油喝彩!
  当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功,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想法不现实,甚至是幻想。创业创新切忌浮躁。但浮躁不浮躁,与一定范围的失败、试错不一样。创业创新就是要在千百次失败、试错中逐步走向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哪怕是失误都得扎扎实实,决不能弄虚作假,更不能吹牛、说大话。大多数的成功都要经历摔倒再爬起来的辛酸和付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虽有摔倒的可能,但大家都有爬起来继续大步向前的机会和权利。电灯不是爱迪生凭空想出来的,地球重力的发现也不是牛顿一个人的贡献,“小众”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离不开“大众”的不懈尝试和努力。国务院多次强调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当头炮,就是要规范政府权力,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充分激发民智、保护民权、发挥民力。只有创业创新的“底盘”做得更大、主体更多,成功的概率和数量才会更大。社会基础更雄厚,就能有更丰富的创业创新成果。
  创业创新既是经济权利,也是政治权利,连着普通如斯的你和我,给每一个有梦的人以希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人人参与、大家出手,才能实现更加公平、高效的“一次分配”,让更多的人靠勤劳和智慧富裕起来,共享改革发展“大蛋糕”。
其他文献
8月1日上午,《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山西省图书馆,在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室遇到了王彭若奇。  在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室,记者看到大多是年长一些的读者在进行专业书籍的查找及阅读,突然,一个小小的身影走进记者视线——在走道座椅处,一位小学生模样的男孩正在静静地看着一本名为《神奇的新材料》的科普丛书。记者好奇地走到这位男孩面前,还没等记者开口,那位男孩也瞪着好奇的目光扫视着记者,而且先开了口:“哥哥,有事吗?”沟
期刊
8月5日~7日,山西省人大农工委主任谢海带领专题调研组,在关帝林局调研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省林业厅厅长李永林,省林业厅副巡视员、省国有林管理局局长尉文龙等领导参加调研。关帝林局党委书记、局长卢桂宾,常务副局长高荣胜等陪同调研。  省人大专题调研组深入林区,先后实地调研了关帝林局吴城林场和吴城林场石吊沟管护站,真武山林场和真武山林场辽东栎良种繁育基地、森林猪养殖基地,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访问者中心和
期刊
王晋康新作《逃出母宇宙》是一部灾难小说,而且把灾难演绎到了极致:身患绝症的年轻的民间天文学家楚天乐发现整个宇宙开始剧烈地收缩,太阳系将在近百年内毁灭,但以楚天乐、姬人锐、鱼乐水为代表的科学精英们仍拼搏不止,试图使陷入绝境的人类重获生机。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一次次地峰回路转,又一次次地陷入绝境,最后被告知,这场灾难不过是上帝打的一个“尿颤”,是宇宙肇始期间“暴胀-急停”所遗留下来的一片涟漪;但是狂欢的
期刊
索尔·保穆特,1959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天体物理学家。他一开始所从事的研究在许多天文学家看来都相当“不靠谱”。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保穆特所在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LBL)从美国一名军工科学家那里获得启发,研制了一套自动搜尋天体的系统。实验室当时想用这套系统来寻找所谓的“复仇之星”(Nemesis),也就是在一些人的假想之中,那颗太阳的伴星,它造成了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  实际上,劳伦
期刊
作家阿来这样划分自己一年的时间:三分之一用来阅读、三分之一用来游历,剩下的三分之一用来写作。  1998年,他凭借一部描写西藏土司制度兴衰史的《尘埃落定》享誉文坛,并获得“茅盾文学奖”。2009年,《空山》三部曲的出版又掀起了一阵藏文化的浪潮。当被问及他到底出版了多少本书时,阿来笑笑说:“从来没有统计过。”但每本书动辄几年时间的创作历程,却让他记忆犹新。“我不希望自己的书成为快速消费品,这样没有意
期刊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于翔研究组在分子层面上发现,神经环路修剪存在一种“优胜劣汰”机制,过多或过少修剪,都事关自闭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该研究揭示了人类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环路精确化的新机制和重要规律。8月7日,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  于翔研究组以与小鼠触须感觉对应的大脑桶状皮层为实验范式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次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一种“3C复合物”是决定树突棘命运的关键分子——
期刊
近日,一则高温报道“令人错愕”:7月31日,伊朗某地体感温度达到了74℃,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极为罕见的高温。体感温度是啥?鸡蛋清在60℃以上能发生质变,那74℃的体感温度,难道人也会变“熟”?  74℃的体感温度  不是开玩笑的  所谓“体感温度”,简单说就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体感温度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对湿度,因此体感温度其实是“掺
期刊
8月8日,参赛选手在检查自己的船模。当日,第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中国海洋大学举行,共有全国29所高校、339支队伍的584位选手参赛。比赛设创意设计类、设计与制作类、舰船模型智能航行类、名船名舰外观模型仿真制作类、船模竞速赛和帆船模型六大类。  科学导报讯 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曹克顺 8月4日,太重集团公司科协服务企业创新工作座谈会召开。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昊
期刊
为推进审计机关文化建设,绛县审计局通过“三结合”抓实审计机关文化建设。  一是文化建设与强化党支部建设相结合。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选强配齐党支部书记,并集中一天时间对所属支部委员会委员、各党小组组长等进行党建基础知识培训,为开展好审计文化建设大讨论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文化建设与审计干部成长培养相结合。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利用公开遴选、竞争上岗等时机,积极引导以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的干
期刊
现在,科学家可能已经获悉美国圣安德烈亚斯断层附近发现的几个平衡岩石群未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一项新研究显示,这些岩石之所以能保持“危险状态”是因为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和附近圣哈辛托断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计算了每块岩石倾覆所需要的力,并将这些数字与其他研究结论进行了对比,后者表明1812年和1857年发生的地震将足以让这些大块岩石掉落。  之前有研究表明,地震破坏能跳过2000米的距离,正如这两个断层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