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数学课程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flower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世界已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地向前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和紧密结合使学生学起数学来更加现实、更加生动、更加接近生活。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生活中的数学而不是理论上的数学?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应用数学而不是死记数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为数学教育带来了新动力。
  
  一、合理运用信息,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到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学习中。自己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有很大提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准确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多媒体显示技术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伴随着图像的闪动变化,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试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计算方法的推导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实验,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把圆8等分,剪开后用这些小纸片拼成了近似的四边形。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征,画面上分别显示把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很快沿着等分线剪开,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剪拼的过程,再观察8等分、16等分、32等分的圆剪开后拼成的图形,学生不难发现,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由此得出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了知识发生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出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和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方式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中唯一的信息源,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21世纪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挑战。把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抓住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如在《角的认识》这节课上,显示屏上先画出一个闪烁的亮点,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变化,通过演示蕴含了角的定义及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然后比较角的大小,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那个角大,哪个角小。最后,出一些相关练习训练、加深印象。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的较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跑了一大格(1小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钟),可裁判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同学们都面面相视,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兔子跑得快,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同学们的兴趣来了,最后经过讨论、总结,几乎每个学生都明白了时和分的关系。无可否认,真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情趣,巧妙地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获得了新知。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景和气氛,使学生注意力融入情景之中,能激发其思考与讨论的兴趣,出现“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课堂焕发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设的空间。学习《方程的意义》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天平左边托盘时30克和20克的砝码,右边是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一会取下20克的砝码,天平向右倾斜,又有一个X的砝码跳了出来,说:“我进入左边的托盘,天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列出几个式子吗?”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讨论列出20 X=50,20 X<50,20 X>50,为学习方程的意义做好铺垫。可见,信息技术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思维,积累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形式多样,立体动感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了数学的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什么是自主探究?顾名思义,就是让幼儿以类似或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以下是我在引导幼儿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中的几点体会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在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包括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民主的学习环境。礼仪环境育人,耳闻目染,潜移默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出发,总结了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研究,在空间结构规划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城镇文化复兴的总体战略,并
分析研究钱塘江历史环境构成要素与其资源价值,试图进入城市空间结构层面探索历史环境空间规划设计的途径,进而提出合理利用、旅游发展导向、建立游憩系统、引入公众参与等钱
推进杭州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既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杭州顺应全球经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的国际产业发展趋的必然选择,阐述了产业结构高端化的实质及特征,通过借鉴国
动漫出版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阐述了近年来杭州动漫出版的现状,对涌现出的一些发展优秀的典型性个案进行了分析,如传统出版行业的《幽默大师》、《动漫行》,数字出版行业的商
美国纽约州艾玛拉学院名誉教授,她是一名关于儿童旱期育教科书的全职作家,是享有盛誉的学前教育顾问和培训专家。她的几本具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包括:《学前班和幼儿园的早期读写自
通过对南京市四大保障房住区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因子生态模型分析来揭示保障房住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主因子,其主要影响因子是社会地位、居住满意度和社区邻里认同感,并对主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来说,3~6岁是其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及道德情感的重要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这学期我区两位学科带头人进行了教学展示,《插入图片》、《我是上海世博小小志愿者》两堂课都上的非常精彩,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一、主题目标设定生活化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一门高尖端的专业课程,是不能远离现实社会的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主要内容,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