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作者从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课堂提问的角度、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明确问题的目的、控制提问的频率等五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问题教学;有效性
高中生物教学进入了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我认为,问题教学是达成这个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经。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而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问题教学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有效性。下面我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一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其关系是:已知区 最近发展区 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这需要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和新课标,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热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二:课堂提问的角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现在受益学生的普遍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同学,而不是“一对一”式的问答。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这是中国大班额教学的必然,更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的构成,是家在农村的多还是家在城镇的多,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所以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尽可能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日常所见所闻事物和现象出发,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一些事物已有的感性认识作出发点,加以启发和引导,使他们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成功探究未知世界的快乐中去学习。比如在引入渗透作用时,我用夏天在做凉办黄瓜时,用盐腌制会出很多水这一学生日常常见的一个现象出发,围绕这个现象,再利用教材所给的演示实验,层层设问,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渗透作用的原理、条件等。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三: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很短的时间就开始点名。甚至有的看到没有学生举手,就自问自答了。从实际效果看,如果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无法组织语言,至使语言不通顺,有的甚至导致错误,这样既不能表达学生学习的真实学习状态,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低效的。如果教师自问自答,哪么这样的提问,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无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我认为,应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灵活的掌握。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教学生具体学习状态,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语言的组织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四:明确问题的目的。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一,教师提问时要问题的指向要明确,不要有岐意。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教师要深入的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基础,学生的性格特征,围绕课程标准来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掌握问题提出来的先后顺序。问题可由简到难,层层递进,水到渠成,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热情和兴趣。也可以先出一个较难问题,先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热情,然后再将这个难题分解成几个小问,最终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蛋白质时有这样一道题:有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将其彻底分解后,得到四种氨基酸,分子式为C2H5O2N(甘氨酸)C3H7O2N(丙氨酸)C9H11O2N(苯丙氨酸)C5H9O4N(谷氨酸),问这一化合物中有几个谷氨酸?我为学生出示这个例题,是为了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氨基酸的构成,缩合反应、及肽链的结构特点。教师可以先进行知识的铺垫,然后再讲这一道题,水到渠成。也可以先出这道题,让学生先思考,(我就有几个学生就用解四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多数学生都不知如何解答这道题,这时教师再层层设问:这四种氨基酸分别有几个氨基?这个化合物是几肽?谷氨酸有几个羧基?多的哪个羧基存在于哪里?无论哪一种氨基酸,他们相同的部分脱水缩合后有几个氧原子?最终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通过这道题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条件下,肽键的数目=化合物的N原子数-1=化合物的氧原子数-2。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建立生物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数学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计算肽键数目时不仅仅局限在氨基酸数-肽链数的思维空间中。
五、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五:控制提问的频率
课堂提问要控制好提问的频率。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太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太多,问题往往简单,答案固定,问答速度快,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其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与“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区别。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完成新课程标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有待于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问题教学;有效性
高中生物教学进入了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我认为,问题教学是达成这个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经。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而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问题教学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有效性。下面我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一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其关系是:已知区 最近发展区 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这需要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和新课标,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热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二:课堂提问的角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现在受益学生的普遍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同学,而不是“一对一”式的问答。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使全班同学都能受益。这是中国大班额教学的必然,更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的构成,是家在农村的多还是家在城镇的多,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所以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尽可能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日常所见所闻事物和现象出发,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一些事物已有的感性认识作出发点,加以启发和引导,使他们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成功探究未知世界的快乐中去学习。比如在引入渗透作用时,我用夏天在做凉办黄瓜时,用盐腌制会出很多水这一学生日常常见的一个现象出发,围绕这个现象,再利用教材所给的演示实验,层层设问,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渗透作用的原理、条件等。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三: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很短的时间就开始点名。甚至有的看到没有学生举手,就自问自答了。从实际效果看,如果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无法组织语言,至使语言不通顺,有的甚至导致错误,这样既不能表达学生学习的真实学习状态,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低效的。如果教师自问自答,哪么这样的提问,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无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我认为,应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灵活的掌握。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教学生具体学习状态,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语言的组织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四:明确问题的目的。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一,教师提问时要问题的指向要明确,不要有岐意。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教师要深入的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基础,学生的性格特征,围绕课程标准来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掌握问题提出来的先后顺序。问题可由简到难,层层递进,水到渠成,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热情和兴趣。也可以先出一个较难问题,先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热情,然后再将这个难题分解成几个小问,最终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蛋白质时有这样一道题:有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将其彻底分解后,得到四种氨基酸,分子式为C2H5O2N(甘氨酸)C3H7O2N(丙氨酸)C9H11O2N(苯丙氨酸)C5H9O4N(谷氨酸),问这一化合物中有几个谷氨酸?我为学生出示这个例题,是为了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氨基酸的构成,缩合反应、及肽链的结构特点。教师可以先进行知识的铺垫,然后再讲这一道题,水到渠成。也可以先出这道题,让学生先思考,(我就有几个学生就用解四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多数学生都不知如何解答这道题,这时教师再层层设问:这四种氨基酸分别有几个氨基?这个化合物是几肽?谷氨酸有几个羧基?多的哪个羧基存在于哪里?无论哪一种氨基酸,他们相同的部分脱水缩合后有几个氧原子?最终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通过这道题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条件下,肽键的数目=化合物的N原子数-1=化合物的氧原子数-2。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建立生物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数学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计算肽键数目时不仅仅局限在氨基酸数-肽链数的思维空间中。
五、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之五:控制提问的频率
课堂提问要控制好提问的频率。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太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太多,问题往往简单,答案固定,问答速度快,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其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与“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区别。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完成新课程标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有待于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