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化学是这门学科的典型特点,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学,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按照课时开足开齐实验课,教师大多数停留在讲实验、画实验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与提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尖锐而紧迫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在硬件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就要增强自身的软实力.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做好科技活动,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创新精神.
  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创新品质到底有哪些促进作用呢?我以制作水果电池为例,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创新是从小事开始
  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除了让孩子学习,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让干,从而导致了学生只知道课本知识,实践却少之甚少,有的甚至连买东西都不敢.在制作水果电池这个活动中,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小事一桩,但对学生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当学生成功地置办了所有用品时,会有种特别的愉悦感,也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基石.要创新就要对自己有信心.
  2.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会将原电池工作的原理讲得很透彻,更多的时候还会有大量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但理论跟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实验证明,不同的水果所能产生的电流是不相同的.
  有些实验并不像课本上讲得那么简单.比如,按照简单的原理就可推出水果电池能使灯泡发亮.但是实验证明,并没有得到我们预期的答案.经过检查,线路连接以及其他方面都没有出错.有学生提出一个猜想:可能是电池所产生的电力无法满足灯泡所需要的能量.后来通过几个相同的水果电池串联,灯泡亮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肯定,为之鼓劲,在倾注期待、真情交融、合作互动中,使学生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精神,在持续的激励中,不断地得到强化,学生创新的潜能得以激活.虽然在整个过程中,用的都是前人已有的知识,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创新的思想,这是在理论学习中所得不到的.所以,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3.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
  中国的师道尊严是由来已久的.“师尊”则“生卑”.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所表现的亦步亦趋,畏首畏尾,源于不敢逾越雷池的思维的禁锢.这虽然不是教师的本意,但这种有距离、有鸿沟的师生关系,严重地摧残了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潜能.
  一般说来,教师总是爱学生的.只是爱得不一样,有些教师的爱,习惯为不溢于言表,而是以“严”去表现的.具体说,就是“我教你,你得认认真真地学;我说了,你就得听”,以“划一”、“听话”为“对你负责”.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以教师心中的“标准”为答案、目标的.学生自己的思维、个性,随之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中被弱化,以至被磨灭.可以说,这是一种善意的误导.
  师生关系的隔膜和不民主,必然会影响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在科技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离开了严肃的课堂,师生之间就像朋友一样一起完成活动.在玩中学,亦在玩中做.没有了课堂上的拘谨,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全部激发出来.
  4.给学生更多机会
  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但是,注重不一定就能够做到.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但是动手能力却被忽略了.
  曾经看到一则故事:一个哲学家跟一个船夫在船上大谈人生感悟,说了很多先贤的话,船夫一句也没听懂.哲学家就笑他笨,没文化.这时一个巨浪扑来,打翻了船,哲学家大叫救命,船夫对他说了一句:现在更有用的是会游泳.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只会讲是不行的,还要会做.
  在科技活动中,除了要去想怎么做,还要会做.而不同的学生擅长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喜欢思考,有的学生喜欢做些小实验,活动给了这部分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总之,科技活动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品质,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懂,能想,更能做.
其他文献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电场,磁场,重力场)中的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下列表格(表1)是近几年新课标卷中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试题的一些基本情况.  下面对近几年新课程下高考中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题策略,供各位同仁在教学中参考,启发学生从中总结规律,进行联想、推广、延伸,达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基本
广大的一线教师和研究者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到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投入度.因为学习兴趣越高的学生,越容易投
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技能,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最终实现对当前所学化学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好支架式教学,要注意搞好教学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化学支架式教学教学
伴随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进行,对小学体育教学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小学有效进行体育教学,一方面可以推动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体育教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飞速的发展,己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在此,笔者想就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的影像效果,可以快速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情感教育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教育不能只考虑学生的认知,而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状况,注重培养积极的情感.  下面笔者就“情感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点看法.  一、关爱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教师对
2010江苏高考物理第9题以附加磁场的形式考查磁聚焦,但由于该题图的问题情境不清,以至于许多文章都是从正面以赏析的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实际上可以从两种方法上加以讨论.  方法一 构造轨迹进行定性分析  如图1所示,画出三个质子在原磁场中左右侧轨迹(重点是右侧轨迹)——称为实际轨迹(图中实线弧)以及没有附加磁场时的运动轨迹——称为原轨迹(图中虚线弧)进行比较.按原题所提供的示意图,当SS′为直径时
如果说后进生是一把“锁”,那么成功的班主任就是一把“万能钥匙”.如何去开启这把“锁”就是要求我们班主任要认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
在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在这个阶段中,现代散文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提
2011年福建高考第18题是以连接体为背景的问题,本题若仅仅以高中阶段的相关知识来定量求解则很难解决,但是若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则迎刃而解,对学生的要求较高.现对该题分析如下:  试题 如图1,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和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