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读教材 有效设计训练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8785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时至今日,整整八年过去了,老师们已经逐渐树立起了语言运用的意识,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已逐渐成为常态。近两年统编教材的使用更是让老师们信心倍增,语文要素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语言意识,为老师们进行语言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抓手。不过,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读写结合的针对性不强,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屡屡出现。2019年秋季统编教材将全面铺开,课堂上的读写结合该如何有效落实,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该如何提升,这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发现表达秘妙,让每一课都特色突出
  学习一篇课文,仅仅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洞察到每一课独有的表达奥妙,让每一课都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方法,在写中习得方法,在读写的有效结合中提升语文素养。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珍珠鸟》为例,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在语言表达的实践中习得表达方法。《珍珠鸟》一课,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最特别的地方是珍珠鸟和作者一步一步接近,直到信赖作者的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珍珠鸟离作者越来越近,请你划出相关的地点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师:你找到的地点有哪些?有哪些发现?
  生:我找到的地点分别是书桌、杯子、稿纸,我发现珍珠鸟离作者越来越近了。
  师:仔细读这段话,作者不仅从距离上写出了越来越近,他的描写还特别有顺序,你发现了哪几个表示顺序的词?
  生:先……然后……再……。
  生:珍珠鸟先落到书桌上,然后蹦到了杯子上,再跑到了稿纸上。
  师:同学们想想看,这只珍珠鸟还可能落在哪里?你会想到哪三个地方,最好能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并且用上“先……然后……再……”。
  (学生动笔写,然后交流。)
  生:它先落到窗户上,然后落到台灯上,再落到作者的手臂上。
  师:越来越近了,最后特别亲密。
  生:珍珠鸟先飞到窗台上,然后落在台灯上,再蹦到稿纸上。
  生:珍珠鸟先飞到台灯上,然后落在墨水瓶子上,再一屁股坐在作者的眼镜旁边。
  师:从你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珍珠鸟跟作者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但听你们这么写,只有地点的变化,感觉不够生动。再细细地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作者写得生动具体的秘密在哪里?
  生:作者不光写了珍珠鸟,还写了自己在干什么。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很重要,珍珠鸟之所以敢落到“我”的书桌上,是因为——
  生:作者不管它。
  师:它之所以敢蹦到我的杯子上,是因为——
  生:因为作者不去伤害它。
  师:它之所以敢到稿纸上去,是因为——
  生:作者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师:原来人与鸟之间是互动的,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形成了互动,所以文章写得生动具体。请同学们修改自己刚才写的内容,可以借助课文中作者的态度,也可以自己写,总之,互动起来的文章才有味道。
  (学生思考,动笔修改刚才写的内容。)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看看自己写的内容是不是更加具体生动了。
  生:珍珠鸟先落到窗边上,见我不理睬它,然后蹦到台灯上,见我不伤害它,只对它微微一笑,它就又飞到我的肩头上了。
  生:珍珠鸟看我安安静静地写东西,它就活跃起来了,先飞到台灯上,然后落在墨水瓶子上,左看看,右瞧瞧。见我还是埋头写文章,它就更大胆了,飞到了我手边放着的眼镜旁,还不时地啄着眼镜片,再转过头看看我。
  生:珍珠鸟先飞到书桌上,看我没再伤害它,便放开胆子,越来越近;然后跳上一摞书,好奇地盯着书页上的字,用嘴啄着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再偏过头看看我,我只是一笑,依旧写文章;它就飞到闹钟上,在闹钟上蹦来蹦去,十分淘气可爱。
  师:同学们,下次我们写动物的時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让人和动物互动起来,这样就能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二、树立文体意识,让每一种文体都风格鲜明
  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一课一得已然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不少教师能在课堂上主动落实这一点,这是值得称道的,但仔细分析老师们设计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训练有着很强的趋同性: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文体,老师们设计的读写训练是大同小异的,风格不够鲜明,特点不够突出。
  其实我们都知道,诗歌有着独特的音韵美,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民间故事有着引人的故事情节,有着奇妙的想象;说明文有着严谨准确的表达风格,传递着科学有效的信息。这些鲜明的风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有所发现;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有所体现。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太阳》一课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凸显出这一课说明准确、语言简洁的风格来。
  师:同学们,大家看这句话: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用到了我们熟悉的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作比较。
  师:课文中还写道:“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下面,我提供一小段资料,看看大家能不能结合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上课文及资料中的数字来列几个算式,计算几道数学题?
  (师PPT出示: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钢铁的熔点约为1500摄氏度。学生动笔计算。)
  师:来,说说你列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生:我列的算式是:5500÷100=55。
  生:我列的算式是:100÷5500=1/55。
  生:我算的是5500÷1500≈3.7。
  师:同学们,你们的计算是非常有价值的,计算结果用在下面的句子中,就成了作比较,赶快来试试吧!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                    。
  生: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是水的沸点的五十五倍。
  生: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水的沸点才是太阳温度的五十五分之一。
  生: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差不多是钢铁熔点的三点七倍。
  师:这几位同学都用到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非常好,值得表扬,特别是最后一位同学,用到了一个差不多,很恰当。我们学习说明文,就要学会这些方法,这样才能清楚明白地介绍一样物体。
  三、兼顾策略指导,让方法与读写共融
  统编教材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三、四、五、六年级分别在上册安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等四个策略单元,教学这几个策略单元,我们一定要关注阅读策略,集整个单元之力落实本单元的阅读策略,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
  不过,我们一定要警惕唯阅读策略化,不少教师在教学阅读策略单元时,眼中只有阅读策略,而忽视了语言习得。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的基本属性是语文,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忽视了其承载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我们既要聚焦阅读策略的学习,也要关注读写结合的落实,只有做到同生共融,才能真正凸显出阅读策略单元的特点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阅读策略是学会提问,教学时,我们一方面要关注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聚焦语言文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教学,以便引导学生学会有效质疑,并梳理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提问这个方法的确特别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想你会抓住哪些重点词,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
  生1:我画出的重点词是“发现”和“发明”。提出的问题是:在20世纪,人类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
  生2:我提出的问题是:人类是怎么发现的?怎么发明的?
  生3:我画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因为这两个词很特别,加着引号。我提出的问题是:“千里眼”和“顺风耳”过去指什么?现在又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掌握了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的方法,很好,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仔细地读课文,用心地思考,看看你还会提出哪些问题。同学们可以运用刚刚学到的抓重点词提问的方法,也可以用前面学到的其他方法来提问。开始读书,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写在问题清单中。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提出问题后还要学会梳理问题,该怎样梳理问题呢?我们来看看课后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出示:
  生:我们可以把小组几个人的问题整理在小组问题清单内。
  师:非常好!那如果遇到组员的问题有相同的怎么办?
  生:只留一个就可以了。
  师:再看看,还有什么启示?
  生: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小组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可以先不管它。
  师: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来,看看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暂时不管的?
  (学生交流。)
  师:这些不影响理解课文的问题,我们暂时可以不管。那你们觉得哪些问题很重要,需要解决?
  (学生交流。)
  以上的教学紧扣的就是这一策略单元的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结合课后题领会编者意图,对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有重点地进行探究。但我们不能忘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我们可以进一步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提问的时候,不仅可以就课文内容提问,还可以就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问。我们再读读课文,大家看看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默读思考,提出问题。)
  生:我发现第三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我可以提一个问题:作者连着用了好几个“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是呀,作者用了那么多“没有”来写百万年前的生活,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生:想表达当时的科技很不发达。
  生:想写出过去和现在的差距很大。
  师:这种方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用一用。同学们想想看,那时候除了没有课文中写到的电灯、电视机等,还沒有什么?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学生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写好后交流。)
  生: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冰箱,没有空调,也没有高铁,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生:那时候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没有高德导航,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同学们再想想,现在有了什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来写一写。
  出示句式:
  现在有了______,有了______,有了______,也有了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写好后交流。)
  生:现在有了火车,有了高铁,有了飞机,太棒了!
  生:现在有了网络,有了电视,有了洗衣机,有了空调,我们生活得好幸福啊!
  师:人们靠着科技对世界进行了那么多的改变,原来没有的现在都有了,原来不方便的现在方便了,所以说这是一个——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样的教学就很好地将策略单元的阅读方法与读写结合做了融合,一方面,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学会了如何梳理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读中发现了表达方法,在写中形成了能力,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对比中也感受到了科技变化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变,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是语文教师的独当之任,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充分领会编者意图,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凸出每一课的表达特色,凸显每一类文体的表达风格,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提升语文整体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
其他文献
“习作”起始于小学语文第二学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之一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它要求从习作起始就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并且“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换言之,也就是提出了从习作起始就要做到“读写一体化”的要求。那么,如何处理好起始年级习作教学“积累”与“运用”的关系呢?  一、在单元导语中把握  语文要素是统编本教材的核心概
期刊
一、在备课中成长  我是第一次接触到“功能性写作”,尝试以“任务情境”的形式来设计教学,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没有参与过课例模式的实践和交流,仅凭着临时抱佛脚,阅读了几篇大博们的相关文字和课例介绍,带着一知半解,闭门造车。三个月的备课磨课,我的确有点困顿、迷茫和煎熬。  (一)写什么,任务情境的艰难选择  写作教学要“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要“帮助学生唤醒、激活生活经验,思考、整理自己的思
期刊
导 读: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是“语文共生教学”的倡导者,他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体验,用自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做到“眼动”——有质量的读、“嘴动”——有质量的说、 “脑动”——有质量的思考、“语言动”——有质量的语言活动和语言训练。他执教的课例《背影》,就是运用上述理念进行教学的代表。  一、关注反常处  师:黄老师现
期刊
【片段一】  师:上星期,我们班同学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每人可以投三次。首先出场的是小力,他三次都投中了5个球。……要表示小力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接着小林出场,麻烦来了。(出示小林三次投中的个数:3个,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  生:不同。  师: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1: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
期刊
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思想表达、数学思考加深的过程,有序、有理、有法是其内在的重要标尺,也是数学教学所应该追求的“本原”。在杭州的“千课万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特级教师许卫兵执教的“李白喝酒”一课,以古典名题为依托,视角独特,价值厚重,意蕴悠远,诠释了“策略”思想特有的魅力,细细品鉴,犹若旷谷幽兰,清新脱俗,恰似静水流深,别具韵味,养眼,怡心,导行。  【片段一】“暗香浮动
期刊
一、教什么:備课过程中的难题破解  新课程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定位为习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统编本教材采用双线单元结构体制,一条线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课文,一条线以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必要的语文能力以及写作、综合性学习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由浅入深来编排。下面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
期刊
江西湖口,扼江控湖,自古以来即为军事要冲。湖口有石钟山,苍翠秀丽,当年苏东坡月夜泛舟绝壁之下,考证石钟山名称由来,批评某些士大夫“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虚浮学风,写下融叙事议论于一体的散文名篇《石钟山记》,至今仍警策人心。  湖口县金砂湾学校就在石钟山畔,校长江轶强秉承苏东坡求真求是的务实精神,积极推进大读写教学——教师从读经典、读专业,到读课堂、读学生,阅读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
期刊
童话类课文具有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节奇妙等特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类课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生丧失对童话学习的兴趣。下面,笔者以小学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误区一:学童话就是学对话  有位教师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考虑到童话故事里有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夸张的人物,而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文中人物的对话,于是,这位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时立马让他
期刊
看惯了那些长篇累牍、鸿篇巨制式的教育学著作,当我拿到李政涛教授的《教育与永恒》一书时,如遭遇了一场难得的漫天飞雪,那些简短细腻的语句,正如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花,纯净、美好、耀眼。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政涛一直是一位专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他的《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教育科学的世界》等著作以及大量的学术论文,都严谨、规范、系统、深刻。然而,他为什么又会出这样一本随感集?他在序言中说,是周国平的
期刊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发展学生素养,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在教与学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河南省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于2018年10月开展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各学科教师赛课活动。六年级数学教师黄静展示的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的认识”一节课。  一、导学设计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谈话: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