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应该把课改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去,做到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体现创新思路,彰显学生个性,去打造一堂具有魅力的高效课堂,以提高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王安石变法》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新课改将新中国高中历史课本的通史体系改为专题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价值观念。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的变化,新教材改革后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1]我承担了成都市高三历史复习课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在本课中,我采用大量新材料对本课改革背景、内容、评价进行突破。
一、教学立意
今年是改革的第三十五周年,中国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改革的最强音,在这种背景下来回眸历史重大改革,很有深意。而我认为王安石变法与今日中国改革最为相似,也可以说最有借鉴意义。王安石面临“富宋”与“弱宋”而今天我们处于“盛世中国”与“危机中国”并存时期。王安石在“富国”与“富民”中选择后者,而今天我们面临从富国到富民兼顾。王安石的措施短期效果明显,但从长远看加强了经济集权,政府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实质是与民争利,阻碍了经济发展。这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在经济中的定位,是当司机还是红绿灯”我想,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是我们未来改革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高三学生第一轮复习,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夯实基础,又要注重能力提升。
三、教学过程设计
20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刚结束,这次改革发出了改革的最强音。通过图片回顾中国改革之路。
1.“富宋”与“弱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宋代是一个成长烂熟的时期。自然科学与政治经济科学的成就;除了希腊有一个时期可与媲美外,都非中国其他时期或西方所能梦想得到的。哲学的思考代替了宗教的信仰,当时所产生的位大思想体系(理学),支配着中国直到今日(民国)。在艺术方面,旧日崇高的传统继续发扬,以至于尽善尽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卡特
请结合必修一、二、三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
[材料二]北宋时期的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60%。全国耕地7.2亿亩,全国户数超2000万户,人口超过1亿……大宋朝是个“高富弱”。
——2013年11月10日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材料三]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王安石《河北民》
通过对新材料的选择,设置新情景,把整个北宋做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加深学生对必修知识点的理解,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来了解“富宋”与“弱宋”。
2.“富国”与“富民”——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人们褒贬不一的地方,争议很大,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此评价也大相径庭。如何进行重点突破,我选择了变法前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一段对话。
[材料四]
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 叶坦《大变法》
据材料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神宗持何态度?
你支持司马光还是王安石的观点?
本道材料题的设置颠覆了人们对王安石与司马光认识。改变了人们认为司马光是顽固派的印象,学生通过材料解读认识到二者都主张改革,但改革的手段不同。
3.千秋功罪任评说——评价
在本课的第三部分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难点。古代社会更多是从道德层面来评价,而新中国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选择了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五]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材料六]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理财,短期满足了国库所需,但它所产生的弊病,则造成了更为深远的负面作用。从历史上看,政府高度垄断所得越多,对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越不利,越容易形成政府对经济集权的依赖。 ——叶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政府“经济集权”的表现及其影响。依据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后果。依据材料说明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这两则材料,让学生从表面到实质认识到,如果用今天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解读王安石变法,其方向是国与民争利,而材料六与今天中国改革面临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更多关于改革的启示。
今天,改革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知识。而这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和新颖。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借鉴甚至原创新材料,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本课引入了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理论是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是历史现象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历史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论结论,故称“论从史出”,只有在充分占有史实的前提下观察历史现象,才能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体现史论结合。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途径,强化理论教学,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把历史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2.以表格配图片的形式突出课本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知识点较多,需要掌握的人物、时间不容易记住,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将图片与表格相结合,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本的重点知识。如王安石变法的概况
3.存在的问题
在采用新材料后,在问题设置环节应该增加层次感,问题不能过大过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角度不全而语言不规范。因此要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最后,使用的材料繁而多,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
4.得到的启示
一个好的历史教师,能做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首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其次,要为学生创设质疑解疑的平台;再次,要给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最后,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被认可的平台,这是评价一节历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6]教学设计是“死”的,但教法必修是“活”的。首先,教学设计虽“死”但内容必须要准备充分,创设好各种平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解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一切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具有魅力的高效课堂。
总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要做到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有机统一,充分彰显教师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思想切合实际,教材分析要精准独到,教学目标要具体详实,教学流程要清晰简洁,教学过程要精致精彩,最后进行认真总结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只要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就可以建设好这项复杂的工程了。
参考文献:
[1] 李姝莹.新教材改革后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9(137).
[2] 林文光选编.陈独秀文选[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
[3]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文集1[M].人民出版社,1999..
[4]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王丽梅.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2011(27).
[6] 郑启才.一堂成功历史课要达到的标准[J].现代阅读,2011(9).
[7] 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三[M].人民出版社,2004.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新课改将新中国高中历史课本的通史体系改为专题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价值观念。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的变化,新教材改革后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1]我承担了成都市高三历史复习课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在本课中,我采用大量新材料对本课改革背景、内容、评价进行突破。
一、教学立意
今年是改革的第三十五周年,中国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改革的最强音,在这种背景下来回眸历史重大改革,很有深意。而我认为王安石变法与今日中国改革最为相似,也可以说最有借鉴意义。王安石面临“富宋”与“弱宋”而今天我们处于“盛世中国”与“危机中国”并存时期。王安石在“富国”与“富民”中选择后者,而今天我们面临从富国到富民兼顾。王安石的措施短期效果明显,但从长远看加强了经济集权,政府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实质是与民争利,阻碍了经济发展。这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在经济中的定位,是当司机还是红绿灯”我想,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是我们未来改革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高三学生第一轮复习,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夯实基础,又要注重能力提升。
三、教学过程设计
20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刚结束,这次改革发出了改革的最强音。通过图片回顾中国改革之路。
1.“富宋”与“弱宋”——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宋代是一个成长烂熟的时期。自然科学与政治经济科学的成就;除了希腊有一个时期可与媲美外,都非中国其他时期或西方所能梦想得到的。哲学的思考代替了宗教的信仰,当时所产生的位大思想体系(理学),支配着中国直到今日(民国)。在艺术方面,旧日崇高的传统继续发扬,以至于尽善尽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卡特
请结合必修一、二、三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
[材料二]北宋时期的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60%。全国耕地7.2亿亩,全国户数超2000万户,人口超过1亿……大宋朝是个“高富弱”。
——2013年11月10日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材料三]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王安石《河北民》
通过对新材料的选择,设置新情景,把整个北宋做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加深学生对必修知识点的理解,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来了解“富宋”与“弱宋”。
2.“富国”与“富民”——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人们褒贬不一的地方,争议很大,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此评价也大相径庭。如何进行重点突破,我选择了变法前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一段对话。
[材料四]
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 叶坦《大变法》
据材料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神宗持何态度?
你支持司马光还是王安石的观点?
本道材料题的设置颠覆了人们对王安石与司马光认识。改变了人们认为司马光是顽固派的印象,学生通过材料解读认识到二者都主张改革,但改革的手段不同。
3.千秋功罪任评说——评价
在本课的第三部分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难点。古代社会更多是从道德层面来评价,而新中国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选择了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五]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材料六]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理财,短期满足了国库所需,但它所产生的弊病,则造成了更为深远的负面作用。从历史上看,政府高度垄断所得越多,对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越不利,越容易形成政府对经济集权的依赖。 ——叶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政府“经济集权”的表现及其影响。依据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后果。依据材料说明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这两则材料,让学生从表面到实质认识到,如果用今天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解读王安石变法,其方向是国与民争利,而材料六与今天中国改革面临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更多关于改革的启示。
今天,改革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知识。而这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和新颖。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借鉴甚至原创新材料,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本课引入了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理论是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是历史现象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历史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论结论,故称“论从史出”,只有在充分占有史实的前提下观察历史现象,才能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体现史论结合。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途径,强化理论教学,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把历史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2.以表格配图片的形式突出课本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知识点较多,需要掌握的人物、时间不容易记住,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的将图片与表格相结合,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本的重点知识。如王安石变法的概况
3.存在的问题
在采用新材料后,在问题设置环节应该增加层次感,问题不能过大过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角度不全而语言不规范。因此要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最后,使用的材料繁而多,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
4.得到的启示
一个好的历史教师,能做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首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其次,要为学生创设质疑解疑的平台;再次,要给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最后,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被认可的平台,这是评价一节历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6]教学设计是“死”的,但教法必修是“活”的。首先,教学设计虽“死”但内容必须要准备充分,创设好各种平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解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一切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具有魅力的高效课堂。
总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要做到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有机统一,充分彰显教师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思想切合实际,教材分析要精准独到,教学目标要具体详实,教学流程要清晰简洁,教学过程要精致精彩,最后进行认真总结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只要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就可以建设好这项复杂的工程了。
参考文献:
[1] 李姝莹.新教材改革后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9(137).
[2] 林文光选编.陈独秀文选[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
[3]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文集1[M].人民出版社,1999..
[4]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王丽梅.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2011(27).
[6] 郑启才.一堂成功历史课要达到的标准[J].现代阅读,2011(9).
[7] 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三[M].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