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指服务于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也为大学生就业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越来越引起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视。本文尝试探讨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和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
我国比较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道路,也为高校就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那么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呢?
一、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获得人生第一份职业
创业意识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动力机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敢于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影响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及强度。2014年大学生就业人数达到727万人,到明年就业大军还会增加。毕业难就业已经是一个不变的事实。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念就为大学生就业打好了基础。创业意识的激发有很大可能性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起点。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在就业的大军中寻求更好的就业途径
创业品质即创业的情感、意志和精神的调节系统,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殊品质:一是敏于把握创业机会;二是善于驾驭创业风险;三是勇于承担创业责任;四是乐于保持创业激情;五是恒于坚守创业理性。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好的创业教育能够教会好的意志品质,这些品质也是公司招聘人才看好的内在东西。对于有这些优点的大学生也会受到各家公司的关注。从而从就业大军中寻得一份自己满意的职业。
(三)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为就业打好基础
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发挥的工具,在创业活动中起着经常性、关键性的作用。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职业知识,这是从事某一项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如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等。三是综合性知识,一般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公共关系等。丰富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的先决条件。创业培训不仅仅为大学生本人创业做准备,同时也为就业提供很好的先决机遇。
(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就业增添能量
创业能力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即在应对市场和社会需求推陈出新、“无中生有”方面的本领。创业能力不仅是创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砝码。在一个企业里拥有创新能力,在工作中能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往往这样的员工都具有创造性,他们会用这些能力为企业和公司获取更大的利润。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一)教育理念功利性较强,长此以往对于就业指导不利
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发展不同,我国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这不可避免地体现在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之中。当然,创业在教学过程也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这样的潜意识影响着上课的思想导向,以及课程的理念。学校、教师、学生对于创业教育都存在思想上偏差,功利性大于课程本身属性,而一门课程一旦功利性太强就会导致课程本身失去原有的目的,长此以往会对就业指导产生很多不利的因素。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和毕业生的就业准备产生冲突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多由院系行政人员承担,讲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等,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实际指导性不强;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就业课程时间安排和毕业生找工作很多都有冲突,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课学习中;大多数创业课程都安排到大四上学期,一般这个时间段学生都准备实习和就业准备阶段;除此之外,很多大四学生实习和实训都很累,很难把精力放到这个时间段来学习。种种课程设置原因导致的与毕业生就业准备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三)学生本身不重视创业教育,很难让创业教育变成就业助推器
创业教育应包括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事业“五业”。其中,学业是基础,就业是保障,职业是铺垫,创业是核心,事业是目标。基于“五业”的创业教育层层递进、有机统一,共同塑造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本身重视性就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创业只是小部分学生能够做的事情,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创业理念,也对我们就业理念有着决定性影响这一点。创业从本质上就是就业,就业过程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很多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创业课对他们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结语
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相当普遍,在美国已高达20%至23%,很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创业之路。而我国高校由于教学体制、师资结构和教学资源等问题的制约,仅有5%的大学生接受过体系不完整的创业教育。可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者萌芽阶段。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在其微博中说,“创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个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创业是一种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在任何环境条件状况下,通过众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展现你独特个性、人格、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间新天地。” 而我国的创业教育被很多看做是就业的载体。笔者以为,创业更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种“创业精神”也正是学校就业教育所要达成的效果。一方面,创业教育在国内的完善和发展还需加以时日,另一方面,这种教育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任何急功近利的思路,只追求眼前利益,最终就会走上歧路。
让创业教育成为就业的助推器,同时其本身又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创业教育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
我国比较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道路,也为高校就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那么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呢?
一、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获得人生第一份职业
创业意识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动力机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敢于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影响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及强度。2014年大学生就业人数达到727万人,到明年就业大军还会增加。毕业难就业已经是一个不变的事实。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念就为大学生就业打好了基础。创业意识的激发有很大可能性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起点。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在就业的大军中寻求更好的就业途径
创业品质即创业的情感、意志和精神的调节系统,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殊品质:一是敏于把握创业机会;二是善于驾驭创业风险;三是勇于承担创业责任;四是乐于保持创业激情;五是恒于坚守创业理性。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好的创业教育能够教会好的意志品质,这些品质也是公司招聘人才看好的内在东西。对于有这些优点的大学生也会受到各家公司的关注。从而从就业大军中寻得一份自己满意的职业。
(三)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为就业打好基础
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发挥的工具,在创业活动中起着经常性、关键性的作用。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职业知识,这是从事某一项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如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等。三是综合性知识,一般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公共关系等。丰富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的先决条件。创业培训不仅仅为大学生本人创业做准备,同时也为就业提供很好的先决机遇。
(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就业增添能量
创业能力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即在应对市场和社会需求推陈出新、“无中生有”方面的本领。创业能力不仅是创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砝码。在一个企业里拥有创新能力,在工作中能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往往这样的员工都具有创造性,他们会用这些能力为企业和公司获取更大的利润。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一)教育理念功利性较强,长此以往对于就业指导不利
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发展不同,我国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这不可避免地体现在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之中。当然,创业在教学过程也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这样的潜意识影响着上课的思想导向,以及课程的理念。学校、教师、学生对于创业教育都存在思想上偏差,功利性大于课程本身属性,而一门课程一旦功利性太强就会导致课程本身失去原有的目的,长此以往会对就业指导产生很多不利的因素。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和毕业生的就业准备产生冲突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多由院系行政人员承担,讲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等,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实际指导性不强;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就业课程时间安排和毕业生找工作很多都有冲突,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课学习中;大多数创业课程都安排到大四上学期,一般这个时间段学生都准备实习和就业准备阶段;除此之外,很多大四学生实习和实训都很累,很难把精力放到这个时间段来学习。种种课程设置原因导致的与毕业生就业准备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三)学生本身不重视创业教育,很难让创业教育变成就业助推器
创业教育应包括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事业“五业”。其中,学业是基础,就业是保障,职业是铺垫,创业是核心,事业是目标。基于“五业”的创业教育层层递进、有机统一,共同塑造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本身重视性就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创业只是小部分学生能够做的事情,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创业理念,也对我们就业理念有着决定性影响这一点。创业从本质上就是就业,就业过程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很多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创业课对他们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结语
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相当普遍,在美国已高达20%至23%,很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创业之路。而我国高校由于教学体制、师资结构和教学资源等问题的制约,仅有5%的大学生接受过体系不完整的创业教育。可以说,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者萌芽阶段。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在其微博中说,“创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个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创业是一种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在任何环境条件状况下,通过众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展现你独特个性、人格、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间新天地。” 而我国的创业教育被很多看做是就业的载体。笔者以为,创业更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种“创业精神”也正是学校就业教育所要达成的效果。一方面,创业教育在国内的完善和发展还需加以时日,另一方面,这种教育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任何急功近利的思路,只追求眼前利益,最终就会走上歧路。
让创业教育成为就业的助推器,同时其本身又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创业教育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