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金花妍(1983-),女,汉族,辽宁大石桥人。主要研究方向:内部控制、财务舞弊等。
摘要:会计信息非常复杂且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会计信息制定的准则和相关概念也在不断的随着市场变化而修改。市场上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反应态度不会完全相同。针对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储备确认会计各国的准则有着不同的规定,产生了对于可靠的历史成本计量与相关的现值会计计量之间的权衡问题。
关键词:可靠性;相关性;储备确认会计;历史成本
一、引言
我国在制定和修改会计准则时会借鉴其他国家的准则规定,各国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大同小异,但是关于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权衡,各国都有自己的考量。例如在油气公司确认油气储备过程中,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储备确认会计(RRA)这种相关性更强的现值会计来确认油气储备,而加拿大的准则文件没有要求。RRA向投资者传递了更为相关的信息,但是由于使用估计的折现率以及确认收入的时点不同,使用RRA会丧失信息的可靠性。当企业的信息记录可靠性更强一些时,相关性就会弱一些,而当相关性更强一些时,由于采用了一些预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打折扣。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既要包括相关性也要包括可靠性,当二者之间出现矛盾时,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1]。我国采用混合计量制度,并坚持可靠性优先,使得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较为均衡,信息使用者也能够得到较为有用的信息。
二、文献回顾
最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问题均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2010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决策有用观为基础制定准则公告。而在我国,葛家澍(2004)认为虽然我国的计量模式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是会计计量的核心依旧应该是可靠性[2]。英国的ASB公告中认为对信息使用者来说首要的是可靠性,其次才是相关性[3]。董盈厚和盖地(2008)认为可靠性是更重要的质量标准,而相关性有一定的假定性[4]。
三、影响会计质量的因素
(一)现代资本市场理论
在理想环境下,财务报表既是相关的又是可靠的。所谓理想环境是指公司的财务情况是透明的,外部经济环境也是确定的。然而现实的市场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编制报表时会面临更偏向可靠还是相关的问题。
有效市场假说假定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信息公开可以免费获得并且市场上没有摩擦,同时也要求市场上的投资者也都是理性的,在这种理想假设下,市场上信息的变化能够迅速的被反映在股票价格中,投资者也不能获得超额收益。有效市场假说不考虑市场机制引起的价格波动,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信息的取得需要成本。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认为,在市场存在摩擦而且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产的价格未必等于在充分信息条件下预期的价值不一定相同。
(二)代理理论
在市场经济機制的作用中会存在着购买债券的委托人与发行债券的代理人之间,二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同的情况。一般而言,公司内部会掌握更多的企业信息,而债权人所掌握的信息要依靠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内部信息优势,通过一些方法侵害外部委托人的利益,产生了逆向选择。例如,公司在发布一些有关决策的重大消息时,选择在投资者或分析师做出决策之后的时间点公布,或者有选择的隐瞒一部分相关信息。这样做会降低投资者做出决策的准确性,打击了公司信息的可信程度。
由于代理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股东和债权人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到管理层的实际工作情况,管理层可能不会尽全力提高公司的绩效,如果公司财务状况不理性,管理层很可能逃避责任,将外部不可控的因素作为借口,产生了道德风险。基于此,公司最终的收益情况可以作为衡量管理者业绩的水平。由于市场上的投资者和分析师可以根据报表的净收益获得投资相关信息,因此净收益也可以衡量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程度。
四、储备确认会计(RAA)
(一)储备确认会计的基本思路
储备确认会计是不确定环境下的现值会计模式中的一种应用。石油及天然气公司的储备确认会计为基于现值的利润表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储备确认会计要求使用现值来计量油气储备,各国国家的准则对于是否采用储备确认进行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不相同。在现阶段,IASB准则并没有要求披露油气储备。而在加拿大会计准则中要求对储备信息进行补充披露,然而在披露过程中并不要求采用储备确认会计。在FASB下,要求采用RRA进行信息披露。加拿大CSA的要求是要求对储量信息进行披露,在披露过程中并不要求采用RRA,只有在考虑吸引美国投资者的情况下,会使用RRA披露,但是有许多加拿大公司选择放弃使用现值进行披露。
(二)评价储备确认会计
储备确认属于一种现值会计,披露出的报告信息的相关性远大于可靠性。首先,RRA只用于已探明的储备,已探明是指在现有经济及经营条件下回收的相对确定性,在已探明储备的界定上存在一定的推断性。其次,美国的储备确认准则要求按照10%的固定折现率进行折现,10%的无风险利率并没有考虑到未来风险,而且经济环境中的利率不是固定的。在确认收入的环节,以现值计量已探明储备意味着只有当储备被探明时才确认收入,而在历史成本法下,只有当储备被开采出售时才会确认收入,这样就会导致使用现值为基础的收益会高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收益[6]。在计算现值时,使用的是该期间的平均石油天然气价格,而不是预期出售时的价格。
使用储备确认会计为基础计量出的收益与历史成本计量出的收益会有差异,差异造成的原因除了计算方法不同外,在收入确认的时点也有所不同。用现值计量时,在石油天然气被发现时就确认收入,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时,只有在资源被开采并且出售时才确认收入。在非理想的市场环境下,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不能兼得,会计面临着二者之间权衡的问题。对积极的投资者来说,使用资产和负债的现值,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判断公司未来的业绩水平,所以他会支持使用现值计量。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如果企业通过历史成本计量,低估企业的资产和收入,会极大的避免管理层向股东发放超额利润,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他们会倾向于历史成本。 五、历史成本和现值会计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强调的是真实价值。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绝不是不关注市场波动,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迫使会计人员采取其他方法来弥补不足,为了使资产的账面价值更接近市场价值,设置了备抵科目,例如累计折旧或摊销以及资产减值类科目。这些都表明了虽然采用历史成本,但是也与现值市场相联系。会计的基本功能是反映和监督,历史成本又是最具有客观性的计量属性,因此大部分科目选择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投资者关注决策有用性,但是决策并非只关注现在和预测未来,如果不考虑过去的可靠信息是无法做出准确的未来决策。债权人会根据过去的财务状况判断是否有偿还能力,投资者会根据企业的收益判断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基于受托责任的观点要使用可靠的会计信息来确认。
(二)现值会计
目前的财务报表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结合来确认相关资产和负债,例如对市场价值波动频繁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会计上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财务会计信息并不排除必要的估计和期望信息[3],但是公允价值的使用是建立在买方和卖方都熟悉市场情况,双方进行公平自愿的交易下确定的价格。在活跃的市场情况下,才能取得较为公允的市场价值。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市场较为低迷,取得的金融工具的价格并不算公允相关,此时的相关性大大降低[5]。但是使用公允价值也不是错误的,它应该作为一种更相关的计量属性应当作为一种补充,而可靠的会计信息仍应作为会计最首要的质量特征。
六、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权衡
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并不都是理性的,他们做出的部分投资行为并不符合财富最大化的期望,但是这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中是正常的,在公司与外部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外部信息使用者希望会计能提供可靠相关的信息,在进行交易时尽量保证公平。市场上理性的投资者能够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做出更合理的决策,这种理论叫做决策有用观。投资者会担心企业发生逆向选择,怀疑会计报告的信息可靠性,而为了有效的抑制这种情况,投资者更倾向于能够计量有关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的实时信息,减少公司内部人员利用内部事项波动证券的价值。因此,在决策有用观下,投资者支持具有更多相关性的现值计量。
然而,由于现值会使用预测的折现率或依據市场交易情况的公允价值,对报告的净收益有一定的波动性。在市场环境变化大的时候,波动性可能会超出公司的预期范围,会严重影响决策有用性。比如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对公允市价的估计变得不可靠。准则制定者吸取市场崩盘的教训,价值的消失是很迅速的,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值在市场萧条时会威胁到企业所持有的资本,并且减值的计提也是建立在对市场的估计上,此时会计信息的质量大大下降,而历史成本可靠性更强,因此在2008年,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市场崩盘的时候,企业没有可以参考的公允价值,可以使用在用价值来作为公允价值。此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如果完全追求相关性,那么与决策有一点相关关系的信息都要列示在报表上,会使得报表信息范围无限扩大,现实意义上不可能实现。我国使用混合计量模式,即同时使用现值和历史成本计量,根据不同项目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使得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
我国在2017年对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对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以及处理方面进行了大幅修改。对于原来模糊不清的金融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原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不再使用,对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计入资产进行了细分。原来的准则中,界限不明确的计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入到所有者权益中,不影响企业的损益,因此在公允价值波动的情况下,报表无法反映真实的利润情况。新准则对计入资产的重新划分调整了财务信息的披露情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新准则对于损益的转入条件进行了规范,提高了报表列示信息的相关性,投资者能更好的依据报表做出决策。
如何选择不同财务报表项目的会计计量基础主要取决于市场活跃度、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等因素。对于市场活跃度较高的,如金融工具、应收应付款等,应该使用现值会计进行计量,因为金融工具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历史成本无反应金融工具的真实价格。计量存货、固定资产和外购商誉时,选择使用历史成本计量,这是因为这些项目市场波动不大,而且以当时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可以利用原始凭证来随时验证,可靠性很高。在经济情况比较稳定,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时候可以更多的考虑相关性,而不追求过多的可靠性,并且,我国经济在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如果完全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准则,会导致国有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经营者如果选择使用历史成本计量,会使经营收益增加,而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会拒绝使用历史成本,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结语
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由于市场并非完全透明,投资者也不是人人都是理性的,所以信息不可能完全兼顾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出现逆向选择时,委托人希望能用现值这种相关性更强的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与决策更相关,而在管理层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偏向于可靠的历史成本来约束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当市场环境良好时,使用相关性更强的现值计量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决策,当市场处于低迷时期,投资者更信任可靠的历史成本。
采用储备确认会计(RRA)来披露油气储备与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油气储备,得出的报表上的收益不同,产生了不同计量属性带来的报表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权衡的思考。各国制定的准则要求不同,不同的计量基础的信息质量要求也不同,历史成本下,会计信息最具有可靠性,而现值会计下,信息的相关性更强一些。对于二者的权衡,我们还要根据财务报表的特征进行判断。随着会计的发展,对于金融资产类价值变化较频繁的科目,我们用能够反映现值情况的公允价值来对进行计量,以加强的财务报告的相关性。我国以受托责任观为主,所有计量要以可靠性为主。
参考文献
[1]李晓冬,张永珅,方博轩.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逻辑关系的权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8):38-42.
[2]葛家澍.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6-21.
[3]朱清香,李烁.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辩证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1):90-91.
[4]董盈厚,盖地,杨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逻辑关系——基于思想实验的验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63-67.
[5]葛家澍.未来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模式──兼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01):1-5.
[6]威廉·R·斯科特[M].财务会计理论.北京: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18:39-45
[7]李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J].区域治理,2019,{4}(37):218-220.
[8]郭娣荣.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8,{4}(36):142-143.
摘要:会计信息非常复杂且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会计信息制定的准则和相关概念也在不断的随着市场变化而修改。市场上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反应态度不会完全相同。针对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储备确认会计各国的准则有着不同的规定,产生了对于可靠的历史成本计量与相关的现值会计计量之间的权衡问题。
关键词:可靠性;相关性;储备确认会计;历史成本
一、引言
我国在制定和修改会计准则时会借鉴其他国家的准则规定,各国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大同小异,但是关于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权衡,各国都有自己的考量。例如在油气公司确认油气储备过程中,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储备确认会计(RRA)这种相关性更强的现值会计来确认油气储备,而加拿大的准则文件没有要求。RRA向投资者传递了更为相关的信息,但是由于使用估计的折现率以及确认收入的时点不同,使用RRA会丧失信息的可靠性。当企业的信息记录可靠性更强一些时,相关性就会弱一些,而当相关性更强一些时,由于采用了一些预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打折扣。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既要包括相关性也要包括可靠性,当二者之间出现矛盾时,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1]。我国采用混合计量制度,并坚持可靠性优先,使得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较为均衡,信息使用者也能够得到较为有用的信息。
二、文献回顾
最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问题均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2010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决策有用观为基础制定准则公告。而在我国,葛家澍(2004)认为虽然我国的计量模式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是会计计量的核心依旧应该是可靠性[2]。英国的ASB公告中认为对信息使用者来说首要的是可靠性,其次才是相关性[3]。董盈厚和盖地(2008)认为可靠性是更重要的质量标准,而相关性有一定的假定性[4]。
三、影响会计质量的因素
(一)现代资本市场理论
在理想环境下,财务报表既是相关的又是可靠的。所谓理想环境是指公司的财务情况是透明的,外部经济环境也是确定的。然而现实的市场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编制报表时会面临更偏向可靠还是相关的问题。
有效市场假说假定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信息公开可以免费获得并且市场上没有摩擦,同时也要求市场上的投资者也都是理性的,在这种理想假设下,市场上信息的变化能够迅速的被反映在股票价格中,投资者也不能获得超额收益。有效市场假说不考虑市场机制引起的价格波动,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信息的取得需要成本。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认为,在市场存在摩擦而且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产的价格未必等于在充分信息条件下预期的价值不一定相同。
(二)代理理论
在市场经济機制的作用中会存在着购买债券的委托人与发行债券的代理人之间,二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同的情况。一般而言,公司内部会掌握更多的企业信息,而债权人所掌握的信息要依靠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内部信息优势,通过一些方法侵害外部委托人的利益,产生了逆向选择。例如,公司在发布一些有关决策的重大消息时,选择在投资者或分析师做出决策之后的时间点公布,或者有选择的隐瞒一部分相关信息。这样做会降低投资者做出决策的准确性,打击了公司信息的可信程度。
由于代理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股东和债权人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到管理层的实际工作情况,管理层可能不会尽全力提高公司的绩效,如果公司财务状况不理性,管理层很可能逃避责任,将外部不可控的因素作为借口,产生了道德风险。基于此,公司最终的收益情况可以作为衡量管理者业绩的水平。由于市场上的投资者和分析师可以根据报表的净收益获得投资相关信息,因此净收益也可以衡量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程度。
四、储备确认会计(RAA)
(一)储备确认会计的基本思路
储备确认会计是不确定环境下的现值会计模式中的一种应用。石油及天然气公司的储备确认会计为基于现值的利润表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储备确认会计要求使用现值来计量油气储备,各国国家的准则对于是否采用储备确认进行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不相同。在现阶段,IASB准则并没有要求披露油气储备。而在加拿大会计准则中要求对储备信息进行补充披露,然而在披露过程中并不要求采用储备确认会计。在FASB下,要求采用RRA进行信息披露。加拿大CSA的要求是要求对储量信息进行披露,在披露过程中并不要求采用RRA,只有在考虑吸引美国投资者的情况下,会使用RRA披露,但是有许多加拿大公司选择放弃使用现值进行披露。
(二)评价储备确认会计
储备确认属于一种现值会计,披露出的报告信息的相关性远大于可靠性。首先,RRA只用于已探明的储备,已探明是指在现有经济及经营条件下回收的相对确定性,在已探明储备的界定上存在一定的推断性。其次,美国的储备确认准则要求按照10%的固定折现率进行折现,10%的无风险利率并没有考虑到未来风险,而且经济环境中的利率不是固定的。在确认收入的环节,以现值计量已探明储备意味着只有当储备被探明时才确认收入,而在历史成本法下,只有当储备被开采出售时才会确认收入,这样就会导致使用现值为基础的收益会高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收益[6]。在计算现值时,使用的是该期间的平均石油天然气价格,而不是预期出售时的价格。
使用储备确认会计为基础计量出的收益与历史成本计量出的收益会有差异,差异造成的原因除了计算方法不同外,在收入确认的时点也有所不同。用现值计量时,在石油天然气被发现时就确认收入,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时,只有在资源被开采并且出售时才确认收入。在非理想的市场环境下,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不能兼得,会计面临着二者之间权衡的问题。对积极的投资者来说,使用资产和负债的现值,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判断公司未来的业绩水平,所以他会支持使用现值计量。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如果企业通过历史成本计量,低估企业的资产和收入,会极大的避免管理层向股东发放超额利润,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他们会倾向于历史成本。 五、历史成本和现值会计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强调的是真实价值。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绝不是不关注市场波动,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迫使会计人员采取其他方法来弥补不足,为了使资产的账面价值更接近市场价值,设置了备抵科目,例如累计折旧或摊销以及资产减值类科目。这些都表明了虽然采用历史成本,但是也与现值市场相联系。会计的基本功能是反映和监督,历史成本又是最具有客观性的计量属性,因此大部分科目选择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投资者关注决策有用性,但是决策并非只关注现在和预测未来,如果不考虑过去的可靠信息是无法做出准确的未来决策。债权人会根据过去的财务状况判断是否有偿还能力,投资者会根据企业的收益判断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基于受托责任的观点要使用可靠的会计信息来确认。
(二)现值会计
目前的财务报表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结合来确认相关资产和负债,例如对市场价值波动频繁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会计上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财务会计信息并不排除必要的估计和期望信息[3],但是公允价值的使用是建立在买方和卖方都熟悉市场情况,双方进行公平自愿的交易下确定的价格。在活跃的市场情况下,才能取得较为公允的市场价值。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市场较为低迷,取得的金融工具的价格并不算公允相关,此时的相关性大大降低[5]。但是使用公允价值也不是错误的,它应该作为一种更相关的计量属性应当作为一种补充,而可靠的会计信息仍应作为会计最首要的质量特征。
六、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权衡
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并不都是理性的,他们做出的部分投资行为并不符合财富最大化的期望,但是这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中是正常的,在公司与外部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外部信息使用者希望会计能提供可靠相关的信息,在进行交易时尽量保证公平。市场上理性的投资者能够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做出更合理的决策,这种理论叫做决策有用观。投资者会担心企业发生逆向选择,怀疑会计报告的信息可靠性,而为了有效的抑制这种情况,投资者更倾向于能够计量有关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的实时信息,减少公司内部人员利用内部事项波动证券的价值。因此,在决策有用观下,投资者支持具有更多相关性的现值计量。
然而,由于现值会使用预测的折现率或依據市场交易情况的公允价值,对报告的净收益有一定的波动性。在市场环境变化大的时候,波动性可能会超出公司的预期范围,会严重影响决策有用性。比如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对公允市价的估计变得不可靠。准则制定者吸取市场崩盘的教训,价值的消失是很迅速的,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值在市场萧条时会威胁到企业所持有的资本,并且减值的计提也是建立在对市场的估计上,此时会计信息的质量大大下降,而历史成本可靠性更强,因此在2008年,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市场崩盘的时候,企业没有可以参考的公允价值,可以使用在用价值来作为公允价值。此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如果完全追求相关性,那么与决策有一点相关关系的信息都要列示在报表上,会使得报表信息范围无限扩大,现实意义上不可能实现。我国使用混合计量模式,即同时使用现值和历史成本计量,根据不同项目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使得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
我国在2017年对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对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以及处理方面进行了大幅修改。对于原来模糊不清的金融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原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不再使用,对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计入资产进行了细分。原来的准则中,界限不明确的计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入到所有者权益中,不影响企业的损益,因此在公允价值波动的情况下,报表无法反映真实的利润情况。新准则对计入资产的重新划分调整了财务信息的披露情况,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新准则对于损益的转入条件进行了规范,提高了报表列示信息的相关性,投资者能更好的依据报表做出决策。
如何选择不同财务报表项目的会计计量基础主要取决于市场活跃度、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等因素。对于市场活跃度较高的,如金融工具、应收应付款等,应该使用现值会计进行计量,因为金融工具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历史成本无反应金融工具的真实价格。计量存货、固定资产和外购商誉时,选择使用历史成本计量,这是因为这些项目市场波动不大,而且以当时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可以利用原始凭证来随时验证,可靠性很高。在经济情况比较稳定,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时候可以更多的考虑相关性,而不追求过多的可靠性,并且,我国经济在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如果完全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准则,会导致国有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经营者如果选择使用历史成本计量,会使经营收益增加,而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会拒绝使用历史成本,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结语
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由于市场并非完全透明,投资者也不是人人都是理性的,所以信息不可能完全兼顾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出现逆向选择时,委托人希望能用现值这种相关性更强的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与决策更相关,而在管理层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偏向于可靠的历史成本来约束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当市场环境良好时,使用相关性更强的现值计量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决策,当市场处于低迷时期,投资者更信任可靠的历史成本。
采用储备确认会计(RRA)来披露油气储备与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油气储备,得出的报表上的收益不同,产生了不同计量属性带来的报表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权衡的思考。各国制定的准则要求不同,不同的计量基础的信息质量要求也不同,历史成本下,会计信息最具有可靠性,而现值会计下,信息的相关性更强一些。对于二者的权衡,我们还要根据财务报表的特征进行判断。随着会计的发展,对于金融资产类价值变化较频繁的科目,我们用能够反映现值情况的公允价值来对进行计量,以加强的财务报告的相关性。我国以受托责任观为主,所有计量要以可靠性为主。
参考文献
[1]李晓冬,张永珅,方博轩.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逻辑关系的权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8):38-42.
[2]葛家澍.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6-21.
[3]朱清香,李烁.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辩证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1):90-91.
[4]董盈厚,盖地,杨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逻辑关系——基于思想实验的验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63-67.
[5]葛家澍.未来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模式──兼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01):1-5.
[6]威廉·R·斯科特[M].财务会计理论.北京: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18:39-45
[7]李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J].区域治理,2019,{4}(37):218-220.
[8]郭娣荣.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8,{4}(3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