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塑造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因而,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并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就必须设法培养学生比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我们数学教重中之重。
  一、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逻辑思维;
  利用情景教学,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典型感性材料,把间接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记忆新知识。
  首先,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及教材特点,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尽量把文字的东西变成直观具体的东西。如讲解“长方体的体积”一课,当学生明白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时候,教师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呢?”老师演示:每排摆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3排,摆1层,就拼成了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数一数木块的总数,想一想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摆2层呢?想一想,求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动脑思考,在讨论中发现:用长方体的长乘以宽再乘以高,就得到了长方体的体积。
  其次,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练习,主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产生认知能力,是最直接的。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分组发给学生准备好的实验器具:圆锥、圆柱、砂子,提出问题,在空圆锥里装满砂子,往空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能发现什么?一种结果:用圆锥装满砂子往圆柱里倒,3次正好装满,发现了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种结果:用圆锥装满砂子往圆柱里装,5次才装满。此时学生顿生疑惑,各抒己见。老师因势利导,再动手操作,解决疑问,从而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创造多思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为学生创造多思的条件和境域,设计有趣恰当的问题。适时提出,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
  如在“求一个数的几分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教学时,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仓库有一批化肥,运走2/5后,还剩几分之几?
  (2)仓库有化肥10吨,运走2/5 吨后,还剩多少吨?
  (3)仓库有化肥10吨,运走2/5后,还剩下多少吨?让学生讨论:“三道题中的2/5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画出线段图,可以使学生知道(1)(3)中表示分率,(2)10-2/5;(3)10×(1-2/5)此时,学生的思维处在探求缘由和解决问题的状态中。
  二、创设迁移情景,关注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全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教具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应注意最终还是要把学生的思维落实到逻辑思维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离开直观的东西,让学生说知识的形成过程,说出问题解决中的一些为什么,长期训练,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求新问题的能力必将会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图形,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启发学生建立直觉思维,教师提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熟知的图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呢?”学生很快受到启迪,于是兴趣盎然,积极动起手来,将平行四边形用两种剪法将其转化成长方形。在此,教师又提出关键的两问:“萍乡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又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把學生的思维推到了新知的前沿,学生很顺利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这一设计过程让学生投身于数学的探索实践活动之中,进行归纳猜想,教师向学生渗透“化归”的数学思维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强化学生语言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人们进行思维的武器,思维又必须通过语言表述,同时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准确的语法结构,所以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更好的掌握数学规律。如 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3+2-1=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这道题先算3加2等于5,再算5减1等于4.通过语言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所以语言教学很重要,我们必须长期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只有坚持大面积的口头语言训练,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智力,开阔眼界,逐渐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意识。
  因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持之以恒,踏实进取。
其他文献
一、加强法制教育,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1.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以学生的法制教育为主体,以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熏陶,来激励号召少年儿童,激起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强烈意识。学校紧紧围绕“依法治市,依法治校”的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寻访烈士足迹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反对邪教系列活动;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期刊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思想品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也将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定格在现在的许多青少年身上时,不禁有点心寒,有点迷惘。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藏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汉语文教师发出“不会教”的感叹,尤其是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关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及其实施问题作初步探讨。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实施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实施新教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
期刊
小学藏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藏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藏语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那么现如何培养小学生藏语的兴趣,提高藏语的教学质量呢? 曾经马克思主义强调过 “语言和民族的相互关系是非常特殊的,”如今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上,由于汉语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大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汉语言教学,认为藏语言为“弱势语言”,忽略了本民族的藏语文,因此,如今的孩子藏语文化水平比汉语差了很多。 我认为语言文化的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方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美术教育则是被公认为培养新型学生的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我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中美术教学,现将如何在高中如何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刊
我校是一所城市初中,实行了素质教育,由于招生分片来招,学生来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来自农村小学,因此生源差,升学率相对同等学校来说是高,但是我校的差生,还很多,他们功课不及格,学习不良,纪律不强,有时打架,要把他们素质提高,是农村中学的一项艰巨和繁重的任务,根据我校的实践认识,严格要求转变差生是不可缺,但尊重信任是转化重要教育原则,也是学校教育艺术,不过转化差生必须抓住时机,下面就谈谈我转化差生的做
期刊
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众多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变过去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今天的“学海无涯乐行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关键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有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里的一篇篇文字优美、精炼而规范的课文,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供了典范的样本和丰富的语言材料。高年段阅读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朗读训练为基础,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朗读贯穿始终,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藏语文是必修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由于藏语文学科具有必须连续性、传统性等特点,导致在小学藏语文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阻力。作为长期性学习的科目,小学藏语文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藏语文教育的成效。在学生的系统藏语文教育中,小学藏语文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小学藏语文教学必须应与时代接轨,教学方式要不断创新。本文着重探讨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藏语文教学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具体措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今的教育越来越社会化,那么学校德育究竟要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学校教育对人到底有什么特别的作用?普遍认为学校通过对人的教育,可以改变整个人。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接受的教育并不是一个自发的产生过程。但对儿童的真正尊重,并不是让其所有的个性毫无约束地发展。我们有目的地对他们的成长进行规划才是对儿童真正的责任。这就好比野花儿,虽自由自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