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里的人间悲喜剧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n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堂是单位的社交广场。不少交情尚可的同事,虽在同幢大楼上班,但可能数年见不上,因为他们从不进食堂。
  匈牙利电影《肉与灵》,有些故事桥段发生在食堂。女主角是屠宰厂的质检员,严重的社恐症患者。她最怕进食堂,屠宰工的粗俗不想可知。财务总监是个单身老男人,左手残疾,内心自卑。两人彼此倾心,但每次食堂相遇,都不知说什么好。女质检员回家后,总要拿两个玩偶摆在桌上,模拟接续两人在食堂的对话。离奇的是,这一对男女每夜都各自梦见自己是一只鹿,化身为鹿才能正常交往。
  现实没这么有戏剧性。多数情况下,食堂很难回避。我有个朋友,某日去过食堂,悲从中来,长叹说,工作十年了,连个“饭搭子”都没混上。她调整了就餐规律,一到大家的午饭,她就去楼里的游泳池消磨时光。水面空阔,她孤独地游来游去,一下一下的回声,特别能衬出寂寞。也就是单位够大,才有这种躲食堂的浪漫。
  食堂是职场的隐喻。命运派定的角色,不经意间在这里表演得更本色。
  比如,窗口负责打米饭的岗位,最见聪明和功夫。我就餐的食堂,原来有位大姐,只要替你打过一两次饭,就能记住你的饭量。下次你把餐盘伸进去,她那一铲子切下的蒸米饭,分毫不差;几百人的饭量,她都能记住,就是让你自己伸勺子挖饭,都不如她精准。后来换过两个大姐打饭,效率就差远了。你会不断听到有人喊,哎呀多了多了,哎呀少点少点。如果剪辑一下窗口录音,配上音乐,就是一首有特色的“多少歌”。
  打菜排队,如果正巧跟在大人物后头,窗里窗外气氛微妙。掌勺分菜的大姐,会夸张地给那位重磅人物舀上一大勺。当然,紧随在后边的小人物,菜勺里分量也跟着多一点点,接着会逐次回归公平。这就像文章得有过渡段,拍电影得有空镜头,她不能显得太过分、太势利。换成我掌勺,分寸也只能这样,人之常情嘛。
  单位不断膨胀,新职工慢慢多过老同事。两者有如山野相遇的异类兽群,互相仔细观察着对方。从前在食堂,七成以上的同事,我能叫出名字,现在不到一成。
  当然,食堂也是时装斗秀场,一队女士站在那兒排队,在恰当距离看,效果不输模特与T台。
  有个女士夏天永远是T恤、冬天袖子总是高高挽在肘部,始终梳着马尾,飒得耀眼。这种风格,简直就是专业绾袖的类型模特。某日她改成披肩发,换了长裙,温柔路线让人极不习惯。有人吃饭时,也一样腰背挺拔。人总不是那么完美的,个子修长的,往往曲线欠佳。曲线玲珑的,腿又显得短。好在年轻人的肤色,总是那么耀眼。
  在食堂看年华流逝,也观察人的自制与修养。
  好些女士的午餐,只点三四个菜,从不吃米饭,所谓“控制碳水”。有的人端餐盘找桌子时,金属筷子当啷一声落地,他连头都不低一下,马上回筷子筒那儿另取一双。饭后在洗手池边,大家挨个漱口洗手,有人会把水甩得你满身都是。
  人生时光漫长,如果有个内在分段,食堂时间称得上是“垃圾时间”,不重要但必不可少。称进食时间为“垃圾时间”,并无不敬。这个比喻,只是说正常人不会爱食堂如爱家。当然,就算是看扔的垃圾,也可以准确评价当事者的生活质量。
  每个人的饭点都比较固定。有人总是喜欢12点20分以后,并非忙,只是讨厌排队和找座位。有人就是11点40分,早吃早了事。所以,这一群人永远是这一群,而非那一群。就像同一口池塘,投喂相同的饵料,但因鱼群品种有异,游动的水深,天然有所不同。
  有人吃饭神速,旁边另有一个精巧的餐盒,那是要赶着再带给老婆孩子吃的。有人每天上夜班,距离单位好几公里,但大中午还赶来食堂殷勤报到,只因老婆不做饭,要节约。生活难免挣扎、摧残、隔膜和无奈,只有这些举动能给某些人以某种坚实的底气。如果有一门食堂哲学存在,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正午,从来是食堂的高峰。光线最盛之时,不适于思考,不适于忧郁,甚至不适于细品慢咽。这个时间,只宜在嗡嗡回响的嘈杂空间里,举箸微笑。这个时间,只是一个启悟:你以为你是这单位的主人,而实际只是这世界的客人。
  身为单位人,我半辈子平稳辗转于各家食堂,只在去年碰上了异状。疫情最严重时,食堂规定按部门分时段就餐,由此打破了规律进餐者的时间外壳。有些食堂,还要求一桌一人,每位进餐者只能面朝同一方向。这么反常的食堂,幸亏不是常态。
  职场上,没人敢称自己是钻石。不过,如果有个奇幻的视角,把食堂空间看成一个巨大托盘,在它的各种光线下,你还是会以不同切割面,折射出自己的色彩。所以,你得知道,自己不仅是端托盘的人,也是命运大托盘上的人。
  【原载《新民晚报》】
  插图 / 人间烟火 / 佚 名
其他文献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板块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古文识记与理解迁移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于此认识,笔者结合自身创制高考模拟试题实践,提出一个建立在课程目标基础上的高考文言文本模拟试题研制框架。  一、命题文本  【考情分析】新高考文言文命题选文呈现出以
期刊
行为缺乏自律,创作三心二意。   功夫不在筆下,忙于沽名钓誉。   托人低三下四,形象斯文扫地。   四处跑奖贿选,暗中营私舞弊。   有损作家名声,败坏文坛风气。   人与作品一样,灵魂早已失去。
期刊
一杯冷水叫纯净冰泉。  不見油星叫健康饮食。  半生不熟叫保持原味。  青菜长虫叫绿色天然。  死虾臭肉叫山珍海味。  天价收费叫高端定位。  不伦不类叫中外荟萃。
期刊
买了书,摆在书房里,就等于認真读过了;   交了钱,得到了文凭,就等于有水平了;   办了卡,去健身房看一看,就等于身体健康了;   开了会,发了领导讲话稿,就等于贯彻执行了;   刷了标语,大肆宣传,就等于城市治理了。
期刊
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出过一本书叫《金钱不能买什么》,他认为把好东西明码标价地买卖,会“腐蚀”这个好东西,会让社会更加不平等。  世界上有很多好东西是不能用钱买到的。一个金钱的效用很有限、有钱人不能为所欲为的社会,是我们可以接受的。而这就包括富人要像穷人一样面对生老病死,面对生孩子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的比较是多维度的。你钱多,可是我学问大;你漂亮,可是我强壮。金钱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人们
期刊
中国的汉字总数超过八万个,常用的有三千五百个,因此,讲话、写文章,没用错、读错字的人恐怕不多。不过,同样是写错、读错了字,情况不一样:我老汉这样的人,即使大庭广众之下把某个字读错了用错了,哪怕错得很可笑很离谱,也不足为奇。可“主角”要换成我们的某些领导同志,影响可就大了。  引发我老调重弹“领导读错字”的是这么一件事:大约半年前,我去参加一个与会人员多达二三百人的表彰大会。会上,一个正县级领导也是
期刊
该文构建了证券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框架,将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和研究,以满足证券市场投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的实践需要.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又具有风险控制与管理实践需要的针对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当代伟大文人、伟大思想家、伟大教育家。   中国诗圣、词仙、中华文学领袖。   世界级艺术大师、联合国首席演說家。   银河系艺术学院院长兼名誉博士。   宇宙文学学会创始人兼终身会长。
期刊
最近有人撰文,对寓言《愚公移山》提出异议,认为愚公移山是愚蠢之举,唯有修路或者搬家才是科学的选择,并建议把《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从中学课本中移出来。对这个观点,恕我不敢苟同。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出自《列子》,虽说列子其人其书的时代均有争议,但至迟不会晚于为《列子》做注的晋人张湛,流传至今至少也有一千六七百年了。在作者创作和历史积淀中,这则寓言早已有了它固有的命意——作者设置了一位“傻老头”、
期刊
我之前赴美国哈佛大学访学,儿子随行,并进入了波士顿的一所公立幼儿园。  入学两周后的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特别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当Line Leader(隊长)了。”说着,还拿出一张很大的海报,上面写着一个大标题“Morning Message(晨间信息)”。具体内容包括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今天的队长是谁,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等等。“晨间信息”海报每次只发给当天当队长的小朋友,因此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