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纽约女性爱的呢哺与感伤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198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这部影片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进行改编,于1993年搬上银幕。笔者在这篇文章里着重描写了故事中梅与艾伦两位女性形象,进而阐明了她们是父权社会中的牺牲品,她们在父权社会中备受折磨与压抑,无法独立追求爱情的事实,揭露了当时纽约上层社会的浮华与冷漠。
  [关键词]《纯真年代》梅 艾伦 女性形象 父权社会
  
  因翻拍香港《无问道》,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近期在中国炙手可热,随着《无间行者》的上映,扑面而来的与之相关的消息更是比比皆是。作为美国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不禁使我想起了由马丁·斯科西斯在1993年执导的另一部电影——《纯真年代》(The Age of lnnocence)。这部电影是斯科西斯根据美国著名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搬上银幕的。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公映。使我国对这部曾经使伊迪丝·华顿成为“普利策”文学奖史上第一位女性作家的小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也推动了国内学界对伊迪丝·华顿及其作品的研究与涉略。《纯真年代》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上流社会的三角恋情的故事。年轻的律师纽兰(Daniel Day Lewis饰)在剧院里见到了未婚妻梅(winona Ryder饰)的表姐女伯爵艾伦(Michelle Pfeiffer饰)。刚从欧洲回来的艾伦生性自由、叛逆,正准备与丈夫离婚。可当时贵族女人离婚被认为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所以整个纽约的上流社会都在议论着她的绯闻。表面上循规蹈矩的纽兰,却在心中蔑视上流社会虚伪无聊的生活。多年以前,他曾暗恋过艾伦,如今的再次相遇使他感到无法平静。但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与荣誉,纽兰压制了自己的感情,向梅正式求婚。在与梅结婚后,纽兰发现自己始终无法忘记艾伦,他便勇敢的向艾伦吐露了真情。正当纽兰决定同艾伦一道离开美国,前往欧洲的时候,梅却平静的告诉纽兰她已经有了身孕。这样纽兰只好再次放弃可贵的爱情。多年之后,梅已去世,年近花甲的纽兰终于来到欧洲,在艾伦的楼下,他却没有上去拜访,只是遥望着爱人的窗口,仿佛再次看到了艾伦年轻时灿烂的微笑。对这部作品故事情节的简短追忆,影片中的幕幕场景隐然再次浮现,引出颇多思绪与感触,但感慨最深的莫过于对故事中两位悲剧式女主人公的感伤与悲切。在这篇文章中,笔者着重通过对故事中出现的梅与艾伦两位女主人公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评述,阐明纽约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态和那些所谓的贵族的种种行为实为当时传统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折磨与压抑。
  
  一、黯然索味的铃兰——梅(May)
  
  故事中,男主人公纽兰送给梅的花是铃兰。铃兰被誉为“幽谷百合”。铃兰象征贞洁,象征处女的幸福与骄傲。梅,正如铃兰一样,娴静恬美,一出场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梅的美若天仙,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彰显这上流社会所要求秉承的一切规范,她在规范中成长,却丝毫不觉得约束,她是生活的常规,她是规范的标本,但更是规范下的牺牲品。进行反思,悉心体味,她的“天真纯洁”、“美丽无瑕”只不过是当时纽约上流社会所期许的良缘佳偶的最佳选择,是当时男权社会消遣娱乐的对象。她的遵循传统、温柔贤淑,只是使她自己成为了纽约婚姻市场上最畅销的商品,但后来在这桩婚姻中却成为让纽兰所试图逃避的对象。梅这一女性形象受当时男权社会毒害颇深,使她失去了批判的敏锐目光,却反又沦为男权意识的忠实捍卫者和倡导者。
  如上文提及的,在当时典型的男权的社会中,梅与社会却是同构的,是不折不扣的男权社会的派生体。她一丝不苟地执行着社会规范要求她做的一切,对事件的看法见解完全与社会舆论保持一致,毫无自己的想法,使自我身份消弭在男权意识的浩瀚海洋之中,心甘情愿的使自己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她表面上单纯、善良,但实际上她却用微笑,温顺以及女性的计谋小心的维持着这桩并无多少爱的成分涵盖的婚姻。感情敏感纤细的梅事实上早已察觉了表姐艾伦与丈夫纽兰之间非同寻常的情愫,只是装出一副毫无知觉、若无其事的举止而已。从她对表姐艾伦作出的反应,衍射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之间为谋得男性宠爱而进行的争风吃醋的战争。得知丈夫纽兰与表姐艾伦要共赴欧洲,追寻爱的真谛,梅却以为艾伦举办告别宴会的方式把表姐排挤出了纽约的社会,接着又以自己怀有身孕的消息,幻灭了纽兰与艾伦私奔的梦。这事实上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梅或多或少的扮演了男权社会制度维护者的形象:从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男权社会所奉行的道德准则对梅的影响之大。梅生活在男权的社会里,悄无声息的被男权意识所浸染,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深深的植根于思想意识之中的,使她泯灭了自己的思想,幻化了自己的本性,成为了一个毫无棱角,索然寡味的人物。在她自己的定义中,她把一桩貌似“体面”的婚姻当作自己生活中的救命稻草,当作对自己生活意义的最好诠释。但梅并没有从她苦心经营维系的婚姻中得到等值得回报。在丈夫纽兰的眼中,她却使他觉得“企图解放一位丝毫没有自由感的妻子是毫无意义的:他早已看出,梅认为自己拥有的那份自由惟一的用途就是摆在妇道的祭坛上。她内心深处的尊严总是阻止她滥用这份天赋,即使有一天(如上次那样),她鼓起勇气全部将他收回,也只是因为她认为对他有益。”(128)所以梅的天真纯洁、高雅迷人、温柔娴顺只能使她成为一个表面看似成功的妻子,但始终无法拉近她与丈夫纽兰之间的距离,无法成为纽兰志同道合、有趣的伴侣。纽兰对梅有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在蜜月旅行期间他发现:“他的妻子为了显示在外国人面前的轻松自如,所谈的话题反而越来越生硬狭隘,以至于尽管她的风韵令人艳羡,她的谈吐却令人扫兴。”(130)因此,对于纽兰来说,梅只是一个异己,难以与之寻求心灵以及感情上的共鸣。她只是男权社会的一个代表,一个象征,一个受害者,是阻碍纽兰与艾伦追求自由的羁绊。
  总之,梅是一个具有悲情色彩的人物形象,而她的悲剧正是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因为在那样的社会中“女性被要求应该是温柔,美丽,善良和纯洁的。这种传统的女性性别角色特征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人的期望和控制,是传统的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在文学中的折射。”
  
  二、追寻自由的黄玫瑰—一艾伦
  
  与梅不同,故事中,男主人公纽兰送给艾伦的花是黄玫瑰。黄玫瑰象征着逝去的爱情;分别:深深的歉意:请给我一点温暖。黄玫瑰虽然清新靓丽,但却带着些许惨淡、凋零的色调,散发着淡淡的幽怨与哀思。这隐喻着纽兰与艾伦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意指着艾伦是父权制下当时社会酿造的另一个悲剧人物。
  艾伦是与梅完全不同的女子。她虽同梅 一样,美貌艳丽,但她从小就拒绝上流社会的陈规陋习,长大后远嫁欧洲,又因婚后生活未能像想象中的那般幸福美满,试图挣脱婚姻的樊篱,重新回到美国。在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度里,艾伦希望重拾生活的希望与真实。她执意要与欧洲的丈夫奥兰斯卡公爵解除名存实亡,貌合神离的婚姻,但没想到在纽约上流社会却遭到了不小的阻力,她的言语、行为遭到了难以理喻的非议。她的这种追寻自由,寻找适合自我的生活的精神,与故事中梅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她更自信、更成熟,具有更加广阔的视域,过着一种不一定比梅更幸福,但生命体验更完备的生活。但我们同时也体味到虽然艾伦具有果敢追寻自由、追寻自我生活的精神,但与旧纽约男权社会旧有的框架与统治相抵触,使她在故事中始终未能走出上流社会及男权统治对其的折磨与压抑成长成为一个具有悲情色彩性质的人物形象。
  艾伦与丈夫奥兰斯卡公爵离婚,在当时纽约上流社会被看作是与境况格格不入,不合时宜之事。这使得她遭到众人的责难非议,让她的亲人也倍感羞愧。艾伦原本想回纽约寻求经济援助的,从而好让她走出这场不幸的婚姻。因为在伊迪丝·华顿生活的那个年代,妇女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没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地位去干她们想干的事。在经济、法律和家庭方面,社会也无法给予女性与男子等同的地位与机遇。在这样大的社会背景下,艾伦虽是一个追寻自由,具有反叛精神的个体,但她同时仍是在男权社会中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孤立无助的广大女性中的一员。面对艾伦的求助,纽约上流社会做出了最为惨淡的回应,虽说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考虑当时社会背景,诚然也属情理之中之事。她的所有亲人甚至包括与她关系最为亲密的祖母在内,都以经济手段胁迫艾伦回到欧洲,继续她那并不美满的婚姻生活。而纽兰虽然表面上支持艾伦离婚,却又违心的充当了家族的说客,劝艾伦放弃离婚的想法。当艾伦不予以就范之时,则受到了整个纽约上层社会的排挤。因为她破坏了传统的男权社会习惯于把女性囚禁于道德与纯真的牢笼里并由男人主宰一切的准则。
  爱情是伟大的,是诚然可贵的。但在父权制下的爱情是着实脆弱的,如同过早夭折的可爱婴孩儿——令人怜爱,却早早逝去,留下的只有唏嘘的徒劳与悲叹。艾伦虽然承受了来自上流社会的各种抵制与胁迫,但在面对真爱纽兰的劝说,最终却毅然决然的沦陷了,放弃了自己秉持了很久的离婚念头,同意回到欧洲,继续维系惨淡的婚姻。于此,纽兰与艾伦都放弃了追求美好爱情的机会。所以,我们说,即使是像艾伦这样一位敢于追求自由,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面对爱情,她同样选择了彷徨,选择了牺牲自我,选择了妥协与屈服。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当时女人在婚姻中只有被奴役,被控制的地位,她们毫无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可能。在男权社会中,等待女性的只有悲情的角色,她们永远不可能谋得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及经济地位的独立。
  因此,艾伦是父权社会下的又一牺牲品。她的最终屈从以及她与纽兰爱情的殒灭增添了整个故事的感伤,折射出19世纪美国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冷漠以及那个年代的浮华与肤浅。让人深深的体味到苦涩心头,却无力回转。
  
  三、结语
  
  纯真年代,像花蕾般散发着美丽与芬芳,然而时光中它却弥漫着淡淡的忧郁与感伤。正如故事中的两位女主角一样,虽然艳丽,但实为凄美。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她们注定只能成为牺牲品,无法逃脱社会的种种折磨与压抑,去独立自由的追寻美好的爱情,品味情丝爱意的甜蜜。故事的结尾也给出了同样的暗示:夕阳下霞光灿烂,天空仿佛泛着美和爱意,似乎对人世间有着无限的留恋与不舍,波光粼粼的海面,平静流淌着的水流,仿佛在低声呢喃,也不知道在倾诉着什么……此景很美,但也着实让人感伤,遥想当初相爱的纯真年代毕竟一去不复返了。
其他文献
[摘要]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短暂的人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为数不少的瑰丽诗篇。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强烈的美感,还有着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体现着生活的真与美。本文通过对济慈诗歌的探讨,通过济慈诗歌的理念、想象、生活及修辞手法运用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济慈的美学思想,从而寻求从真实中发现美,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济慈 诗歌理念 美学思想    济慈是19世纪初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他的人生很短
摘要 电影《集结号》是根据杨金远的原著《官司》由刘恒编剧、冯小刚导演、张涵予等名角主演、华谊兄弟影业公司制作的一部商业贺岁片;上映以来,由电影《集结号》的主题、内容以及编、导立场引来了诸多争议,并形成了所谓的挺“冯”派和倒“冯”派;而现象学的文化视野为《集结号》“现象”之“真”的是非争议提供了一个“面向事实本身”的机会。  关键词 电影《集结号》挺“冯”派和倒“冯”派“现象”之“真”“面向事实本身
破案应该和开车一样,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生存技能。因为自诩聪明的我们,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好骗得多。  为什么这么说?前几日,我在网络上看到一条爆炸新闻——亚马逊雨林着大火了。这条新闻越看越让人揪心,甚至让我有了窒息感:整整烧了三个多星期的火势此刻仍在蔓延,这让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变成了一颗随时会威胁地球安全的定时炸弹。火灾的破坏力已经从雨林深处蔓延到了巴西的圣保罗,飘来的浓烟造成了城市大面
摘要 艺术作品需要想象,但是不能丢失艺术的真实性,否则,这种想象只能是艺术作品失败的表现。艺术作品的想象和幻想都要遵循逻辑的规则,符合事理的逻辑,无缘无故“想当然”的表现就会使艺术作品缺乏真实性。导演的考虑和想法全表现在文本中,没必要再去琢磨导演,一切向文本说话。  关键词 创作 幻想逻辑 同化 文本    艺术创作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作品的产生。但是,无论我们怎样夸大艺术的想象,也不能丢
摘要 从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看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小说中的人物戈德波尔虽然从某种角度认可了印度教存在的合理性,但小说对印度教徒戈德波尔及其所代表的宗教的描写并没能超越西方集体的殖民话语和东方主义思想,作者思想的矛盾性与难以摆脱的殖民话语使得小说中东西方沟通的结局注定是分离而非联结。  关键词 福斯特 《印度之行》 后殖民主义 东方主义 分离    《印度之行
摘要 英国著名的文化研究者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文化属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应用两种不同方式来思考文化属性,即文化双轴性。在华裔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中,主人公拉尔夫一家人就呈现了文化属性的双轴性。小说中的主人公,代表了新的华人形象,不再以他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主体进入了美国主流文化。  关键词 华人形象 《典型的美国佬》 文化属性    从踏上美国这
[摘要]从《伯恩的身份》到《伯恩的霸权》,再到《伯恩的最后通谍》,《谋影重重》拍到第三部,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伯恩该知道他是谁了。和前两部影片相比,《谍影重重3——伯恩的最后通牒》在剧情设置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在结尾处将绝望顷刻化为希望。虽然前两部影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也是把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刻,可毕竟这回揭示的是大结局,伯恩知道了自己是谁,但在世人眼里,在主人公自己心里,大卫·威尔和杰森·伯恩一起死
摘要 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表现主题是情欲与历史感,而小说《天鹅绒》着重强调的是自尊,两者有着不同的主题,《太阳照常升起》一片可以看作是对《天鹅绒》的颠覆与再发现。  关键词 自尊 情欲 梦与历史感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但它们的主题有着显著的不同,本文将着重论述两者在表现主题方面的差异。    一、内容的比较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采用四段式结构,全片分为“疯
市雕 陈裕 摄九洲丽影(河唇镇) 郭龙碧 摄鹤地银湖风光 罗炳森 摄大美廉江 胡均廉 摄环境廉江,美景交融  廉江地貌丰富,境内山水相依、古迹众多,加之近年来全面挖掘、整理和建设,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文化带。  廉江新八景经廉江市重新评定为:鹤湖晴波、塘山龙吟、红树绿韵、九洲丽影、双峰藏幽、谢鞋野荔、龙飞古寺、长青鸣翠。新八景包括湖、岭、海、江、峰、树、寺、园等,充分体现廉江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生
摘要 电影音乐在确立电影时空、改变电影时空、营造心理时空和转换电影时空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无疑应该得到制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 音乐 电影时空    电影是一门表现时空的艺术。镜头的剪辑不仅粘贴了不同的空间,也组合了不同的时间,而故事和意蕴就在这时空扭转之间。被投影到银幕上。因此。如何用电影的方式表现时空,历来是电影学界探究的热门话题。在对蒙太奇组合时空做出深入分析之后,也许我们应该将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