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跳穴在中医减痛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概况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性质的改变,越来越多人面临长期坐位工作,加之不正确的坐姿,很多人都罹患了腰腿痛。也正是这种常见的疾病,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众多治疗方法中,除外科手术可以达到较理想的疗效外,中医治疗效果也备受关注。其中环跳穴坐作为足少阳胆经穴位,与坐骨神经关系密切,是中医治疗腰腿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重要穴位。因相关文章较多,本文旨在总结多方经验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腰腿痛;针灸;环跳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67-02
  
  腰腿痛是包括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伴有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腰骶部是脊柱腰曲、骶曲两大生理弯曲的链接点,结构复杂,所以极易因各种原因引起疼痛。它并非独立疾病,多数人认为它是一组症状多、病因复杂、损伤多见的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临床上除小儿较少见外,其余年龄均可患病,以青壮年和老年最为多见。国内统计,腰腿痛患者的门诊仅次于感冒和心血管病[1]。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穴位,与坐骨神经关系密切,古人用此穴主要治疗风寒、湿痹、中风引起的腰腿不适症,现代医学主要用以治疗腰腿痛、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1环跳穴
  1.1定位:
  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穴位,与坐骨神经密切相关。但对于其定位,古籍中并未具体提及,后虽经历代中医名家整理,仍未对环跳穴准确定位,均曰此穴在“髀枢”中。直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写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才正式提出环跳穴取侧卧位,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针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2]。也一直沿用至今,并写入各种中医学、针灸学教材。
  但杨凤琼和陈良金2005年提出,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内3/5与外2/5的交点处进行直刺会得到更为满意的效果。除对体型偏瘦者收效较低外,对体型正常和偏胖者以96.0%和100%的实验结果提示其环跳取穴法针感优于传统环跳取穴法[2]。至于可靠性临床尚未给出定论。
  1.2针灸治疗理论:
  针灸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缓解肌紧张,解除肌痉挛,从而减轻局部的不适感。
  环跳穴是太阳、少阳两经的交会穴,是疏导下肢少阳、太阳经气的关键穴位,可用于治疗骶臀部痛及由此而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及运动障碍等痿痹症[3]。
  现代医学研究:针刺环跳穴有较好的针麻效应,电针动物双“环跳”穴,可以使痛阈明显升高,同时使纹状体及下丘脑,壳脑啡呔、甲脑啡呔明显增加。还有实验表明电针足三里、环跳可减弱中央中核(CM)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4]。
  2腰腿痛
  2.1分类
  2.1.1器质性病变
  2.1.1.1内脏性器质性病变主要是因盆腔内脏器压迫腰骶丛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腰痛。此类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多属伴发症状,不典型。
  2.1.1.2躯体性器质性病变多因骨骼系统的炎症、损伤或肿瘤等病变所导致的腰腿痛。
  2.1.2非器质性病变即软组织损伤,多由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炎症引起。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在诊断上界线不是非常清楚,因此病名也较混乱。对于此类疾病多采用中医疗法。
  2.2治疗方式:
  临床治疗方式较多,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现行如下归纳:
  2.2.1手术治疗: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微创技术为主,包括:
  2.2.1.1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创治疗技术。Hijikata于1975年在日本率先开展了此项治疗技术,取得初步疗效。关于该技术的治疗效果,各家报告的治疗有效率在70%-97%之间。
  2.2.1.2经皮自动椎间盘切除术(PAD):是Onik于1985年对PD进行的更新改进。创始人Onik曾综述了19篇有关PAD文献,总病例数为3815例。其中6篇文献的有效率为72%~79%,12篇文献的有效率为80%~94%,仅1篇文献的有效率为53%。
  2.2.1.3经皮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切除术(AMD):也是近年来,在PD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微创治疗技术。Schreiber曾报告应用该项技术在8年间治疗了109例患者,平均随访近3年,其治疗有效率为72%。
  2.2.1.4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继化学溶核术、PD、PAD和AMD之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治疗的又一项新进展。Ascher的一组报道中,333例平均随访26个月,疗效为78.4%[5]。
  2.2.2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综合疗法。究竟采用何种疗法,须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寻找最佳治疗途径。
  2.2.2.1早期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保护伤处为原则。可行固定卧床休息、按摩、拔罐,内服活血药。
  2.2.2.2中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经早期治疗,瘀血渐消,疼痛减轻。治疗以舒筋活血、恢复功能为主,可行推拿治疗。同时针灸、理疗、功能锻炼相结合。内服活血舒筋药物或中药熏蒸辅助治疗,效果更佳。
  2.2.2.3后期由于损伤已久,多有肝肾不足、瘀血凝结、筋络黏连挛缩,同时伴有风寒湿邪。此时以锻炼为主。推拿以肘臂揉按法、屈膝运摇、叩击、牵抖等手法为主,力度逐渐加大,操作时间适当延长。腰椎慢牵拉加中药熏蒸等。内服舒筋活络药物为主。在防止继发损伤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以忍小痛,避免大痛为度[6]。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慢性腰腿痛,所以应与急性病变和内脏性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腰腿痛进行鉴别,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3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的成果
  因腰腿痛困扰众多患者,广大医务人员在其机制与治疗措施上不断探索创新,从单纯的针刺治疗腰腿痛,到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环跳穴阻滞治疗坐骨神经痛,再到环跳穴埋线治疗坐骨神经痛,以至于童志英深究古法按时取穴配合循经辨证取穴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尝试。如此种种,使临床治疗腰腿痛不再仅仅依靠外科手术这种大创伤、高费用的方法,给无数患者带来福音。而环跳穴作为投影于坐骨神经上的一个关键穴位,在治疗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给了我们无数的启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背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及麻木和感觉异常,腰背部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腿痛重于腰背痛则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之一。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单侧为多。而取环跳为主穴,另配穴阳陵泉、承山、昆仑、解溪、双侧肾俞、大肠俞、秩边等均行平补平泻法联合针刺。可以得到一定的治疗效果[7]。
  杨艳杰等人也在此方面做过相关研究证明针刺环跳穴对治疗腰腿痛有确切疗效,并提出环跳穴是腰到腿的枢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既可治疗腰痛,又可治疗腿痛。因强刺激的针感加强了神经兴奋传导,使其所分布区域血液循环增加。而神经的兴奋,又滋润了组织,营养了肌肉。肌力的增强,又调整了骨环境,减慢了骨的退变,使骨、关节得到保护。而腰腿痛的病因不外乎肌肉无力、骨的退变、关节的劳损、风寒侵袭。所以强刺激环跳穴,对症治疗,可以起到显著疗效。如果同时针刺强阳、舒经活络止痛的命门、阳陵泉;强肾、补元气的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强腰膝、止痹痛的腰阳关、十七椎、委中。联合取穴,可以收到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8]。
  王顺等研究证实了电针环跳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在镇痛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4展望
  综上所述,非手术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损伤小,风险小,适用于我国现在的国情,但与手术治疗相比,治疗周期长,见效慢,根治效果差等,适用于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
  虽然我们在针灸环跳穴治疗腰腿痛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依然有很多地方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例如,我们只是粗略的知道环跳穴的解剖部位,但其真正针刺的有效结构是什么,如果能够详细定位,我们就有可能促进外科手术的微创治疗,从而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另外,对于腰腿痛的治疗,除简单的针灸外,尚可加入牵引,并在脉冲弱电流刺激下适当延长针刺时间,或许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对医学的探究也有很久的历史,这是一笔巨大的经验财富,值得我们不断挖掘,不断为人类健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一词.腰痛的最新疗法[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25-26.
  [2]杨凤琼,陈良金.浅谈环跳取穴[J].时珍国医国药,2005,17(6):1068-1069.
  [3]杜元灏.針灸处方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2.
  [5]齐强,陈仲强,付治安.腰腿痛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年4月第3卷第2期90-93.
  [6]巩桂双.对腰腿痛病的认识、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74-76.
  [7]高学全,赵克蕊.环跳穴浅析.天津中医药,2010;27(2);123-124.
  [8]杨艳杰,吴庆,张晓冬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25-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红霉素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氨肽素片和叶酸片,外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组同时给予消银颗粒、雷公藤多甙片和琥乙红霉素片口服,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和10%的硫磺软膏1:1搅匀后外用。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3%,有效率90.0%;对照组分别为36.7%和7
期刊
【摘要】探讨抗菌药物在外科的使用,对比分析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前、后的治疗情况。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缩短疗程。药学服务可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促进合理用药、提升我院疾病治疗的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外科;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中圖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52-02    据世界卫生组织(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手术指征的把握,非手术治疗时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可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症状,提高治愈急性胰腺炎的概率,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为有效开展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治疗经验。结论:通过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研究,探讨了急性胰腺炎更为合理的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方法治疗。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有明显上升,恢复的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3%。经统计,两组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本文针对本院2011年元-6月份各科送检的细菌培养中,共检出致病菌228例,其中31例为真菌感染,占致病感染13.6%,占本医院感染致病菌第二位。对本院真菌感染逐步增多引起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滥用抗菌药物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白色念珠茵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因。而且,患者中老龄病患居首位。56-83岁之间的患者约占65%;应予以重视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笑气吸入对临产后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将笑气吸入的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的5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的产痛程度、产痛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临床资料。结论:临产后笑气吸人能显著减轻产妇的产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产科临床推广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术后应用康复新液换药的疗效观察。方法:将58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消毒换药+庆大、康复新纱条方案组(治疗组)和常规消毒换药+庆大纱条对照组,对其愈合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促进愈合和减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优于对照组,其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较少出血,缩短病程,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100例初产妇在分娩中应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后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分娩初产妇100例,将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对产痛、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分娩方式、分娩疼痛、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非药物镇痛方法减轻产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PCEA组(A组)、PCIA组(B组)、硬膜外单次镇痛组(C组)、和肌注镇痛组(D组),每组50例,观察术后4、8、12、24小时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D两组,B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A、C、D3组,结论:PCEA、PCIA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哌替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均给与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点法舒地尔注射液30mg,2次/日,或法舒地尔注射液60mg,1次/日,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测6分钟步行试验(6MW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