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写作的几点体会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近年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我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写读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常讲该怎样写作文,学生也常看作文指导书,这是件好事,而且也很有必要。但仅仅这样,对提高作文水平还是不够的。写作文就好比游泳,即使你把游泳常识和方法背得滚瓜烂熟,下到水里还是要出洋相的。学游泳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到水里反复划,使劲练,到了一定时候你自然就可以在水里纵横自如了。不下水,在岸上讲得再好,也等于纸上谈兵。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仅靠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一切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只有经过自己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地把客观事物认识清楚了,才有可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从而发展成为能力。
  因此,作文是写读结合的。在教学中,彻底打破传统的单一读、单一写的教学,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坚持读为基础,从读到懂,由懂到写,由写到思,由思到会,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二、多练
  
  不常练笔的同学,每次作文都会感到笔下很涩,写起来十分吃力。即使最后写出来,也一定是疙疙瘩瘩、内容干瘪。所以,我们得经常不断地练笔,就像磨刀一样锻炼自己的文字能力。坚持天天写,能写多少写多少。让学生在不断练笔的同时,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作文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好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是可以激发孩子兴趣的,而学生要写一篇好作文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在帮助学生形成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让学生在写中学写,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说:“天才只是一种状态”很多写手喜欢别人认为他有天才,掩盖所下功夫,更不承认被严酷地训练过。写作才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集学问之大成者,均离不开这种严酷的训练,但是训练中要有度,度即真理。其一,训练须是科学而生动的;其二,接受训练者须甘于被训练。
  
  三、善改
  
  从古到今,凡在写作上有成就的,除在“写”上下功夫外,还特别注意在“改”上下功夫。他们之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主张“落笔成稿”,反而主张删改润色而后工。古人说“文不厌改”,今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一次性写出来的。这正如鲁迅所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说明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托尔斯泰这位世界文学巨匠,对自己的作品也是一次次地推翻重来或精心修改,一部《复活》这样的长篇巨著他一共改了六次之多。路遥写200万字的《平凡的世界》,也竟然改了六稿,最后病倒在书桌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总之,无论是从主体、客体、受体、载体来说,修改文章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再创造的过程。修改是写文章的最后步骤,然而,这么一个重要的步骤却常常被一些同学忽视,甚至被放弃,这是不应该的。只有通过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质量的提升,好的文章才能翩然而至。时之以久,学生才会在即兴作文时有“天才的状态”——快速构思、准确思维、挥笔而就、一气呵成。
  
  四、要评
  
  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因此,在学生每次写完作文后,教师应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分析,体会其成功与不足,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另外,在教室开辟一处“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欣赏,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五、创新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上,经过众多人的努力,人们总结了一套作文的规律,作文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文无定法”,没有可套的公式。我们要提倡“活法”,反对“死法”,更希望创出“新法”。写作时,我们应该“忘掉”作文理论、放开胆子,像放开一匹野马似的,跳跳蹦蹦,自由放纵,毫无顾忌。用这种大胆和任性的方法,开启生活之源,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写出新意,让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真情实感从笔端自然流出。
  当作文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都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075300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越来越普及,计算机作为一种高度交互的媒体,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重要的教学技术之一。从而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直观性差等缺憾。在这里,我就作文教学与现代音像教学媒体相结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作一点尝试性的探索。    一、利用音像媒体优势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
期刊
在创新写作教学中,我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 ”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训练,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理想途径是开放式写作教学。    一、强化主体意识,讲究开放    “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我情”。开放式写作教学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为
期刊
在新课标语文教学实践中,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许多学生望“文”生愁,更别说是在写作中体会乐趣了。要改变这种艰难的局面,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写作,教师能恰当地处于主导地位,我们不妨调整一下教学思路,让学生们真正地以自己为主体,广大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充分地赏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人文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吐露心声,喜学乐学,从而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体会创作的乐趣。  
期刊
小学生语言积累有限,生活经历不够丰富,想象虽然充满活力,但有时又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所以很多小学生在习作上最大的不足,就是重点内容不具体。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觉得以下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一、用简单的方式构段    习作总要讲究方法。有的说最先确定中心,有的说最先确定内容。其实,一旦进入到“写”的实质阶段,最先在习作者头脑中冒出来的,往往是结构问题。如果不掂量这个问题,写着写着,就会出现写
期刊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都是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教控制着学,学的主动性被扼杀。今天的语文课堂老师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提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  【关键词】教师角色 师生关系 学生提问 教学活动    语文课上,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法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悖,再也不能
期刊
“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因而,语文教师都应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开始的四、五分钟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
期刊
如何把握教材、感悟教材、吃透教材、研读教材、科学而又合理地使用好教材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教师们议论的话题,也是教研人员与数学学科教师探讨最多的话题。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对“数学”是什么的问题作了恰当的描述。在课堂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相应的界定。“数学”也好,“数学活动”也罢,都离不开中间媒体——数学教材。而数学教材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工具,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足以说明它是实现课程目标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好“三维”目标呢?如何克服传统数学内容偏、难、繁脱离实际等现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    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目的是方向,目的能产生内在动力,有了方向和动力,学生对学习才会积极主动,不竭努力。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让学
期刊
【内容摘要】: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创造性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创新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和课堂结构。只有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课堂才会充满创新活力。  【关键词】:构建,创新,教学情境。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体现尊重与愉悦的乐土;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旅程,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发现;课堂是高效的驱动器,高效地处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期刊
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一、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