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意逆志”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方法,其为文学阐释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式,甚至被称为中国诗歌阐释学的“开山纲领”。“以意逆志”隐含着对“诗言志”和“言不尽意”两个文艺理论命题的整合。
  【关键词】以意逆志;诗言志;言不尽意
  一、“以意逆志”的提出
  孟子最初作为读《诗》方法提出的“以意逆志”,经过历代的演化,成为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为文学阐释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式,甚至被称为中国诗歌阐释学的“开山纲领”。《孟子·万章上》记载,咸丘蒙问孟子,“语云:‘盛德之人,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咸丘蒙以帝王舜为例,指出这二者不是相互矛盾吗?孟子答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认为咸丘蒙只看到了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忽略了联系全文之内涵,这是断章取义。孟子又给咸丘蒙做了进一步解释:以《诗经·云汉》中“周余黎民,靡有子遗”为例,按字面之意理解为“周无移民”,但这显然是误解。由此,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孟子强调,要严格把握对诗歌的理解。其中“不以文害辞”的意思就是不要拘泥于文字片段的意义来理解篇章整体的意义。而“不以辞害志”就是不要拘泥于篇章的文辞义,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二、“诗言志”与“以意逆志”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发端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中“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均说明诗是言志的载体,这里的“志”是以诗乐舞等不同表现方式呈现出的心志内容。关于“诗言志”,我们不仅要领会何以言志,即通过何种途径、手段、方法来言其志,也要领会所言何志。显然前者“诗”乃其所求,而后者则关乎读诗之人。所以“诗言志”就包含了双重内涵:一是言作者之志,作者借诗歌来表达某种情怀、志向;二是赋诗、读诗之人通过自身对某诗句的理解,加以借用,以表达赋诗、读诗之人的志向、情志。
  进一步来看,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则是在“诗言志”的双向内涵基础之上,着重强调了读者在閱读文本时进行的文学再创作,突出了读者在文学欣赏中的地位。“诗言志”是通过诗歌言作者自己之志及言读者等他人之志,“以意逆志”是用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去求取作者的意向、情志。二者都突出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能动作用,都强调了文本的重要性。文本可传达作者创作意图,具有整体性。因此,“以意逆志”是用“意”去探求“志”,这个“意”形式多样,“志”内涵丰富。
  三、“言不尽意”与“以意逆志”
  语言作为文学作品中传递作家思想感情、心理体验的物质媒介,对于文学作品的构思和创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言不尽意”正是反映了语言和思想、情感不尽一致的一面。庄子曾有“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之说,“诗言志”在表达言意关系上也有两种:言能致意与言不尽意,充分诠释了言意关系的精髓。“以意逆志”是以读者之意去“逆”作者之意,一个“逆”字足以说明作者之意不是轻而易举可以捕捉到的,即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不是表现在文字的表面意思中,而是蕴含在更深层的文字、语句含义中。如上文的“周余黎民,靡有子遗”只是一种写作的夸张手法,意在突出旱情的严重。因而“以意逆志”体现了“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言意关系。诗言志时,出于表达主观感情的需要,作家往往采用比兴譬喻。故而注重“以意逆志”,而不能以文害辞,也不能以辞害志。不能因为“文”的装饰就错解了“辞”的本意,不能停留在“辞”的表面,不深入挖掘“志”的内蕴。诗人心里有了“志”,通过修饰过的“辞”表达出来,“辞”就有了“志”的意味。读者就要善于剥离“文”的虚伪性和粉饰性,找出其真正意义上的属于“志”的“辞”,去解读真正的文本之意、作者之意。
  文学中“言不尽意”的现象不仅不会妨碍读者欣赏作品,相反能调动读者欣赏作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读者能从这“不尽意”中走进更为深广的艺术氛围,透过有限的语言形式去寻求无限的艺术境界。“言不尽意”也造成了一种含蓄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言”的艺术表现力。
  四、结语
  孟子“以意逆志”论中,“逆”作为一座桥梁衔接了读者与作者这两端,读者连续、积极地参与作品,使阅读形成一种富有意义的对话,让文学作品的价值得以完成。“以意逆志”作为古代文学重要的批评方法,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并不是孤立的。王国维就曾指出,“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可见,“知人论世”是“以意逆志”的基础。所以,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要用知人论世的眼光,以意逆志的思维,拉近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距离,要用开放圆通的心态对待文学作品“辞”中蕴含的“志”。在阐释作品时,可以“以意逆志”,但是不能将“志”局限于伦理道德范围之内,以逆作者之志为唯一目标,还要看到作品的多义性。阐释作品时在理论的选择上要避免非此即彼的一元性选择,这样才能对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
  参考文献:
  [1]《朱自清古典文学 论文集》上册,朱自清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第一版,第190页
  [2] 《四书章句集注(精装)》,朱熹撰,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85-286页
  [3] 《尚书译注》,樊东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第一版,第11页
  [4] 《礼记》,[西汉] 戴德、戴圣著,杨靖、李昆仑编,敦煌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第157页
  [5]《玉溪生年谱会笺》,张采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0年02月版,第16页。
  作者简介:孙姝怡,女,1995年11月7日,安徽省合肥市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一年级,文艺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意象就是客观的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态。在中国,最早提出"意象"的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中道:"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从此,历朝历代画家在创作时逐渐开始重视意象的重要。在中国写意花鸟画中,注重写意,画家们注重通过客观事物描绘自己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故而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本文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写意花鸟画中的意象。  【关键词】中国写意花鸟画;意象;
期刊
【摘要】戏剧小品是戏剧的一种,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短小、形象、活泼、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特点,备受人民喜爱。近年来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戏剧小品的演出机会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舞台为小品表演提供了机会,使小品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如《笑傲江湖》、《欢乐戏剧人》、《开心麻花》等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所以,这也对戏剧小品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戏剧小品目前发展的现状,对小品创作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说明“互联网 +” 思维和“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指出现今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新的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  “互联网+”借助了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来对传统行业实现变革,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发展相融合。现今高校图书馆既要满足高校师生知识信息的需求,还要高度关注“互联网 + ”下服务工作创新的趋势,促进高校图书
期刊
【摘要】通过对当地幼儿园的实地调研,该文作者发现一些幼兒园在空间设计方面有局限,如设计较为单调、缺乏趣味性等。针对这一现象,该文综合考量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要,遵从幼儿的思维而设计,借鉴一些经典的幼儿园设计案例,为幼儿营造充满趣味的幼儿园空间。  【关键词】幼儿园;趣味性;空间设计  教育是无处不在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课堂。幼儿天生拥有好奇心,对周围环境有探索的欲望。在幼儿园空间设计中,设
期刊
【摘要】美术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需要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美术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老师们需要不断的研究分析,提高中小学生美术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顺利进行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教学  一、美术的基本概述  美
期刊
清明  岁岁年年我的泪水从未断过  春草已经还魂  生我养我的亲人却长眠于此  一杯黄土掩盖了所有  天也地也  只听得悲歌响起  却不见故人回来  生我的恩刻在深处  养我的恩何以报答  你的墓前  我只能长跪不起  悲歌响起  你走了  犹如晴天霹雳  在胸口狠狠地捅刀  泉涌  分不清血和泪  哥呀  我和你来自同一母亲  在同一被窝里睡觉  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  围绕着同一盏油灯  站同一
期刊
周末的正午,太阳就像一个火球炙烤着大地.知了在炎热的空气里扇着愤怒的翅膀,仿佛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我家小区旁边的街上偶尔只有几辆车行过.不知道是谁家的小狗,爬在一棵芒果树底下吐出长长的舌头,不停的喘着粗气,它正在散热吧.此时的人们大都躲在空调屋里午休呢。  空旷的街道上,突然,一个急急匆匆的背影映入了我的眼帘,原来是一名外卖小哥。他穿着米黄色特制的外賣制服,骑着一辆电瓶车,穿过了狭小的人行道,停在我
期刊
【摘要】细节作为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编剧对其进行合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编剧工作中发挥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文学作品而言,细节处理非常关键,因为细节体现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它还取决了艺术作品在欣赏着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所以必须提高对文学作品中细节处理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进行科学构思,合理选择细节,并积极运用适当的手法,以此充分体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期刊
【摘要】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长时间的发展下,传统文化元素内涵不断丰富和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建筑装饰设计中能够实现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并在建筑装饰中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此,文章结合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类型和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对传统元素的应用方法,具体探究传统装饰纹样、雕塑元素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传统元素;融合实践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在社会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满足了快节奏生活的人们。与传统的手机性能相比较,智能手机不仅可以实现功能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玩游戏的乐趣。目前我国基本人人都已使用智能手机,同时互联网发展速度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然而,在这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中,手机游戏也紧跟趋势,迅速的抓住机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