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一直正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从事慈善事业的家族及企业带来积极的作用。如今,这一点已被国外的研究机构所证实。
近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与肯尼索州立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上81%的家族企业都有参与慈善活动,这些慈善活动的形式,慈善捐款与社区服务旗鼓相当,大概各占一半。同时,有47%的家族企业设有家族基金会,通过家族基金会开展慈善事业。99%的被调查家族企业表示将在来年维持同等水平的慈善支出,甚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安永看来,家族基金会是做慈善、公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慈善事业如此受家族企业青睐,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慈善是维系世代家族的关键纽带,它既是家族传承的载体,又是企业内部的凝结剂。
1.家族基金会是家族传承的密码
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有兴趣参与家族企业,或者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参与到家族事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家族事业的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慈善则成为家族每位成员贡献自己力量的平台。
当把公益和慈善当成了事业,家族成员之间的竞争性降低,“兄弟分家,拔刀相见”的麻烦无疑会相应减少,“富不过三代”的怪圈也可能因此改变。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家族基金会将可以实现家族财富向社会财富的转移,将会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
曾经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就对接班人和财产分配作了非常明智的安排。大儿子李泽钜负责李氏家族的实业部分,小儿子李泽楷则获得现金资产并投资喜欢的公司。尽管两个儿子各司其职,但却共同管理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
通过李嘉诚基金会,李家两个儿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使得李氏家族的关系更加和谐。李泽楷不愿涉足家族事业,但借助家族基金会这个平台,既可以追寻自己喜欢的事业,也不会与家族事务完全脱离。
对于部分家族继承者而言,赚钱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不愿走父辈的老路,而是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样一来,家族基金会成为他们参与家族活动的方式之一,并提供在生意场上小试牛刀的过渡平台,从而有助于培育领导力和提高社交能力。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家族财富传承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家族文化的凝聚和家族慈善的传统。但是,对于大陆的大多数家族而言,这两个必备条件现在似乎都很薄弱。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族基金会带给家族的直接好处就是让家族更和谐,子女更幸福。
2.慈善是企业内部的粘合剂
来自安永的另一个调查显示,企业家的慈善事业对“员工及雇主关系”有着积极影响。对于部分家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因为通常会忽视慈善在此方面的作用。
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日前对全球家族企业中500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5%的被调查企业员工声称通常是通过慈善事业上的成就来了解雇主的,而不是经济业务上的成就。
另一项由北京师范大学的“企业慈善对员工态度与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也佐证了企业慈善对员工的积极意义。该研究发现企业慈善事业在多个方面对员工有促进作用,包括工作投入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同时,企业慈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员工的反生产行为。
万达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李先生近日向《Family Office》分享了集团为5·12汶川大地震捐款时他的感受,“作为员工,很高兴看到集团心系灾区,我们员工与有荣焉。”据了解,自万达集团成立以来,企业和王健林的慈善公益捐助累计已逾32亿元。
万达积极承担了企业社会责任,在慈善事业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而且集团在企业经营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做好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中国富人要先做合格的企业家,再来做慈善家。徐永光说:“我最反对企业家赚不义之财来做慈善,还当所谓的‘慈善家,。企业首先要肩负起法律中强制性的、刚性的社会责任,给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其次才是自觉自愿地担当社会公益责任。”
3.家族基金会将大有可为
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企业慈善对员工的正面影响,但慈善对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及企业家的积极作用是无可非议的。在“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中国社会信用的环境下,中国富人办家族基金会受到道德绑架的可能性是有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易经》里这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教义性质的话,表明慈善的观念存在于中国文化基因。
家族基金会是一种现代慈善模式,中国企业家也许不能完全理解这种现代化慈善制度和运行模式。玻璃大王曹德旺从来没吝惜过捐钱,但当他想成立基金会时,却遇到种种困难。曹德旺后来表示,“自己只是个企业家,并非慈善家。”
今年3月,规范我国慈善事业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终于出台,并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让我们充满更多“善法更善”的期待。
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在某次慈善论坛会上表示:随着民间财富家族的不断涌现,中国家族基金会在未来十年将大有可为。他表示,“在他们决定做慈善之前,第一笔钱先用于接受培训并了解学习相关知识,而且要从小公司基金会做起。”
对于国外家族财富管理的安排,一般分为商业和慈善两条线,包括人员的分工。美国一些财富家族的后代,家族里商业头脑好的将负责商业拓展,具有“慈善之心”的继承人将被安排去学习慈善专业,专职做慈善和“花钱”。洛克菲勒家族就有专门培养家庭成员做慈善的基金会—洛克菲勒家庭基金会,也足可见国外家族企业对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视。
近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与肯尼索州立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上81%的家族企业都有参与慈善活动,这些慈善活动的形式,慈善捐款与社区服务旗鼓相当,大概各占一半。同时,有47%的家族企业设有家族基金会,通过家族基金会开展慈善事业。99%的被调查家族企业表示将在来年维持同等水平的慈善支出,甚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安永看来,家族基金会是做慈善、公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慈善事业如此受家族企业青睐,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慈善是维系世代家族的关键纽带,它既是家族传承的载体,又是企业内部的凝结剂。
1.家族基金会是家族传承的密码
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有兴趣参与家族企业,或者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参与到家族事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家族事业的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慈善则成为家族每位成员贡献自己力量的平台。
当把公益和慈善当成了事业,家族成员之间的竞争性降低,“兄弟分家,拔刀相见”的麻烦无疑会相应减少,“富不过三代”的怪圈也可能因此改变。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家族基金会将可以实现家族财富向社会财富的转移,将会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
曾经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就对接班人和财产分配作了非常明智的安排。大儿子李泽钜负责李氏家族的实业部分,小儿子李泽楷则获得现金资产并投资喜欢的公司。尽管两个儿子各司其职,但却共同管理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
通过李嘉诚基金会,李家两个儿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使得李氏家族的关系更加和谐。李泽楷不愿涉足家族事业,但借助家族基金会这个平台,既可以追寻自己喜欢的事业,也不会与家族事务完全脱离。
对于部分家族继承者而言,赚钱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不愿走父辈的老路,而是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样一来,家族基金会成为他们参与家族活动的方式之一,并提供在生意场上小试牛刀的过渡平台,从而有助于培育领导力和提高社交能力。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家族财富传承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家族文化的凝聚和家族慈善的传统。但是,对于大陆的大多数家族而言,这两个必备条件现在似乎都很薄弱。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族基金会带给家族的直接好处就是让家族更和谐,子女更幸福。
2.慈善是企业内部的粘合剂
来自安永的另一个调查显示,企业家的慈善事业对“员工及雇主关系”有着积极影响。对于部分家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因为通常会忽视慈善在此方面的作用。
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日前对全球家族企业中500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5%的被调查企业员工声称通常是通过慈善事业上的成就来了解雇主的,而不是经济业务上的成就。
另一项由北京师范大学的“企业慈善对员工态度与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也佐证了企业慈善对员工的积极意义。该研究发现企业慈善事业在多个方面对员工有促进作用,包括工作投入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同时,企业慈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员工的反生产行为。
万达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李先生近日向《Family Office》分享了集团为5·12汶川大地震捐款时他的感受,“作为员工,很高兴看到集团心系灾区,我们员工与有荣焉。”据了解,自万达集团成立以来,企业和王健林的慈善公益捐助累计已逾32亿元。
万达积极承担了企业社会责任,在慈善事业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而且集团在企业经营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做好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中国富人要先做合格的企业家,再来做慈善家。徐永光说:“我最反对企业家赚不义之财来做慈善,还当所谓的‘慈善家,。企业首先要肩负起法律中强制性的、刚性的社会责任,给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其次才是自觉自愿地担当社会公益责任。”
3.家族基金会将大有可为
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企业慈善对员工的正面影响,但慈善对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及企业家的积极作用是无可非议的。在“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中国社会信用的环境下,中国富人办家族基金会受到道德绑架的可能性是有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易经》里这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教义性质的话,表明慈善的观念存在于中国文化基因。
家族基金会是一种现代慈善模式,中国企业家也许不能完全理解这种现代化慈善制度和运行模式。玻璃大王曹德旺从来没吝惜过捐钱,但当他想成立基金会时,却遇到种种困难。曹德旺后来表示,“自己只是个企业家,并非慈善家。”
今年3月,规范我国慈善事业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终于出台,并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让我们充满更多“善法更善”的期待。
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在某次慈善论坛会上表示:随着民间财富家族的不断涌现,中国家族基金会在未来十年将大有可为。他表示,“在他们决定做慈善之前,第一笔钱先用于接受培训并了解学习相关知识,而且要从小公司基金会做起。”
对于国外家族财富管理的安排,一般分为商业和慈善两条线,包括人员的分工。美国一些财富家族的后代,家族里商业头脑好的将负责商业拓展,具有“慈善之心”的继承人将被安排去学习慈善专业,专职做慈善和“花钱”。洛克菲勒家族就有专门培养家庭成员做慈善的基金会—洛克菲勒家庭基金会,也足可见国外家族企业对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