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们之言语贤才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是孔门四科之一,指外交之辞令,学术之辨说。《论语·宪问》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这里“命”即指外交辞令。孔子说,郑国制定外交辞令,由裨谌起草,世叔研究,外交官子羽修改,东里的子产在文字上加工润色。一份外交辞令的制定,经过四道程序,高层把关,可见春秋各国对言语的重视。《论语·先进》:“言语——宰我、子贡。”孔子把言语置于德行之后,意在强调能言必须有仁德。《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花言巧语,伪善容貌,无德而能言,孔子斥之为“佞人”,告诫弟子远离小人。《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孔子主张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有德之言必须有文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宰我利口辩辞,子贡利口巧辞,他们能言善辩,受到孔子称赞。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称宰予。春秋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他自始至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未任过官职。他能言善辩,以善辞令著称,列言语科之首。孔子周游列国时,常派遣宰我出使齐国和楚国,楚昭王认为楚国的官员中没有任何人的才能可与他相比。宰我是缺点和优点都比较突出的弟子,既受孔子的批评,也得到孔子的表扬。《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神的木制牌位,用什么木?宰我回答了夏、商、周三代分别用松、柏、栗木,特别强调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了说,已经做过了的事不便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宰我知识面很广,回答很细,但孔子似乎觉得繁琐,他的话有责备之意。《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责备他是腐烂的木头雕刻不得,粪土似的墙壁粉刷不得。由此孔子悟出了“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至理名言。从这件事,孔子改变了看人的态度。宰我从此怎样呢?《论语》并未直接交待,但从孔子的总体评价中,可以看出宰我成了贤才。
  孔子因材施教,关心爱护宰我是很好的一例。宰我主张改革旧礼制,是孔门中唯一对孔子仁礼学说提出异议者。《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他认为守丧三年时间太长,影响生产,可使礼坏乐崩,应该为一年制。这遭到孔子的斥责,认为他没有孝悌之心,“予之不仁也”。孝悌是孔子仁学的思想基础,孔子从此出发,认为改“三年之丧”旧制是不仁。时至今日,我认为仁学的核心是“爱人”、“泛爱众”,宰予主张改革旧制,建“一年之丧”新制,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业耕于勤,发展各项事业,是符合孔子仁学思想总原则的。何况,在《论语》中也多处记载着孔子主张损益、改革的思想。宰予思想活跃,善于提出问题。《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
  不可罔也。”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就是告诉他,井里掉下一位仁人啦,他是不是会跟着下去?孔子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君子可以叫他远远走开不再回也,却不可以陷害他;可以劝阻他,却不可以愚弄他。宰我提出一个假设的两难问题,孔子是不赞成的。宰我深刻了解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见利思义”的为人,他出使楚国楚昭王要把一辆华丽车子送给孔子,他以理拒受,受到孔子的称赞。宰我在孔子弟子中是有建树的,尝问五帝德及帝系,其文今存《大载礼·五帝德·帝系》中,使孔子的观点得以传播。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也作子赣,亦称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少孔子三十—岁。拜孔子之前经商,是孔门弟子中最富有者,孔子周游列国时,他不仅跟随,并给以经济资助。子贡能言善辩,有志外交活动,孔子称之为“辩士”。《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他为最多,记载他的言语行事,达二十七次之多。孔子特别关心他,并多次赞扬他。《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经商很富有,他自悟,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孔子肯定他这一认识,又帮助他升华,贫穷却乐于道,富有却谦虚更好。子贡道,《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是这样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是孔子对子贡学识能力的夸奖。《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子贡问,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道,你好比一个器皿。子贡问,什么器皿?孔子道,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是相当尊贵的,孔子用瑚琏来比喻子贡是受人们尊重的有德才之人。孔子曾问,他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自谦地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在这篇文章中颜回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可以说子贡同颜回一样都不愿意夸耀自己的好处,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贡经常问政于孔子,关切治国之经略。《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是—段经典的对话,子贡讲,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可以说是仁道了吧?孔子回答,不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孔子告诉他什么是仁,实践仁道的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牢记了孔子名言。《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这些政治、经济思想,成了治国理政的古训。《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告诉他,自己行为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可以叫做士了。孔子还告诉他其次要孝顺父母、恭敬尊长,言必信,行必果的道理。《论语·卫灵公》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三段话孔子向子贡传授一以贯之的惠恕之道,告诉他住在一个国家,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贤人,结交仁人志士。《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是一段既有趣,又有哲理的對话,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道,您如果不说话,那我们传述什么呢?孔子回答,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孔子这里用简短的言语阐述了天、地、生命的规律,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子贡重视教化,主张废除每月杀羊祭庙的“告朔”仪式。他善于经商,“家累千金”,乐于抚恤和帮助贫者。他特别崇尚孔子,认为孔子学识高深,道德超人,他经常宣传孔子学说,“使孔子名布扬天下。”孔子死后他守墓六年。他忠诚孔子之道,并一以贯之。
  子贡在孔子的教导下,成为频有影响的外交人才。《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说的是鲁哀公六年,孔子在陈国断绝粮食,跟随人病倒。子贡奉命说服楚昭公迎孔子入楚,使师生摆脱了困境。次年,吴向鲁征牛、羊、猪各百头,季康子派子贡会盟说服了吴人。十一年,吴胜齐,吴王赐给鲁国叔孙氏甲、剑等,他出面答谢,圆满完成外交任务。十二年,鲁卫等国君会见吴人,吴人扣留卫侯,他说服吴太宰,使卫侯获释。十五年,齐鲁会盟,他说服齐国返归“成”地。他化干戈为玉帛,成就突出,受到楚昭王、季康子等人的称赞。
  孔子对弟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启发诱导、举一反三,使弟子成才,他对弟子有批评、有褒扬,看大节、助成才,培养了一批德能兼备的贤才。
其他文献
有个穷人游手好闲,不事生产,没钱买肉。可是他很想很想喝肉汤。于是,他就去问富人怎么办。有钱人给了他一块石头,告诉他,回家放在锅里,水放八成,不要掀开盖子看,十天之后就有肉汤喝了。穷人问,那我中间忍不住想看怎么办?富人说,为了防止你中间忍不住想看,你就到外面去打工。于是,穷人就每天出去打工,每天得到五两铜子的酬金。就这样,十天很快就过去了。十天之后,他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兴奋地掀开锅盖。你猜怎么着? 
期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六百八十年前,一个名叫张养浩的人路过潼关时,看到了渭河流入黄河时的滔滔,看到了秦岭与华山的巍峨,也看到了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的潼关,留下了这首曲子。那一年,关中地区大旱。  如今,我們陪着渭河来到潼关,看着渭河在这里投入黄河的怀抱,化作一条黄龙,东流而去……千百年来,渭河和黄河一起见
期刊
雷横打死了郓城县知县的相好白秀英,知县一心要雷横死,派朱仝押解雷横去州里判决。朱仝在路上私自放了雷横,自己去顶罪,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沧州牢城曾经是林冲待过的地方,我们领教了那里的黑暗和无道,但是我们不必为朱仝担心,因为朱仝碰到了一个好人,这个好人就是沧州知府。  沧州知府见朱仝仪表不凡,面如重枣,美髯过腹,并且知道他是因为私放雷横而获罪,内心便对朱仝有了一分敬重,于是没让他去牢城营服刑
期刊
昔有兄弟二人,兄不谈阴阳,弟多迷信,频年兄弟均未逢凶宿。弟拘禁时日,颇以为苦,思效其兄,以自疏放。不择日径出,果遇黑煞神于途,责其不循故辙。弟曰:“吾从吾兄,奈何独当其咎?”神曰:“汝兄懵懂,阴阳怕懵懂,不得不避之。汝畏服我者也,胡可违命。”  ——清·刘体智《异辞录》卷一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这个故事的,是清朝所谓的“中兴名臣”胡林翼。而听故事的人,是另一位清代名臣曾国荃。  当年
期刊
《荀子·臣道》载: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
期刊
自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北宋进入比较安定的和平时期,至宋仁宗庆历年间,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俨然一派盛世景象。这时候,宋仁宗满以为能够解决西夏的边患问题,于是北宋与西夏进行了全面战争。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北宋军队三战皆败,同时国内还出现诸多兵变、叛乱和民变事件。  宋仁宗并非昏君,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他没有无动于衷,而是力图化解危机。庆历三年(1043),宰相吕夷简病退,宋仁宗起用范仲淹、韩
期刊
小时候背二十四节气歌,只是为背而背,真到了节气来临,并不关心也不知道。如今年岁渐长,却逐渐喜欢上了老祖宗的节气歌。  小满已经走过,芒种将要到来。忽然看到了一句很个性很有哲理的签名:人生“小满”足矣,当须“忙种”辅之。  小满时节,麦类等作物的籽粒日渐饱满,但尚未成熟,而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才刚刚拉开。所以,小满之后是芒种。不过,也有点奇怪,节气里的其他小字辈节气,如小暑之后是大暑,小
期刊
成语铁石心肠亦做铁肠石心、铁打心肠或心如铁石。如今,人们常将其作为贬义,比喻心肠硬得像铁和石头一样,冷酷无情或无情无义。唐代皮日休的《桃花赋序》中说:“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其实,这是一种明显的誤读误解。“心如铁石”的原意本为“心如铁石坚”,是一个褒义词。  这个成语出自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中郎将,被派出使匈奴。抵达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欲劫持单于母亲阏
期刊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十分完善的时期,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涵盖了民事、刑事、经济等各方面的规定,同时也包含了交通管理方面的内容。从现存的唐代文献看,唐代关于交通管理方面的立法还是十分完备的,如唐太宗贞观年间制定的“右侧通行”的陆路交通规则,唐律中规定的“上泝避下泝”的海上交通规则,以及对交通肇事罪适用保辜制度的审判程序等,都反映中国古代的交通立法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中的某些规定,对于现阶段我国
期刊
有位青年来信言道,自读大学起,因老想着做“最有意义”的事,又老念着要成就“伟大”的事,因此,总无法“把心好好搁在一事上”,总不断地“怀疑自己做的事没有意义”,最后,满脑子都是各式各样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彼此又相互抵触、相互辩驳。结果,就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非常烦乱”。  回信给他时,我要他把“意义”“伟大”这些词儿都先暂时放下。这些词儿未必不好,却常常会把人困住。先搁着吧!事实上,中国人不太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