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倦 教海扬帆——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青年教师“不倦”研究社研修活动掠影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是一所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办学经验的百年老校,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学校秉承“让儿童成为儿童”的教育思想,打造童心教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儿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未来优质发展的重要基石。2012年9月,如东县实验小学将35周岁以内的60多位青年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名为“不倦”研究社的校本研修共同体。
其他文献
【摘 要】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演讲中对当时的教育和教师提出了若干要求,即在教育目的方面主张用“活的能力”实施教育使学生过上美好生活,在教育对象方面主张实施“活人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主张重视社会现实生活,在教育方法方面主张与时俱进实施新方法。这些要求对当下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依然有着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活的教育;基础教育;教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1年2月刊发的《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中职语文专题教学策略》(作者:徐健)一文,立足核心素养下的中职语文教改基点,剖解专题架构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而提出具体的语文专题教学实施策略。当下,类似徐老师这样的文章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此类研究不惮更精准而应力戒飘浮。就中职语文课程而言,其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等与普通高中是否应有差异,如果有,诸般“差异”的界定依据又是什么,等等。诸多问题不应回避,只有对中职课程性质、学科大概念以及类型教育教学方法等问题研究多了、研究
家庭是推进性教育的首要场所。为了解西部城区家庭性教育的实施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了解到小学高段家长依然存在错误的性道德观念、性教育认知、性知识来源、性教育方式等问题。而家庭性教育推进困难的根源与家长观念、文化素质、性知识掌握等有密切关系。为此,各地应创新跟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重点加强家长教育。
【摘 要】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班主任要做家校沟通者,开展高质量的家校共育工作,促使学校、教师、家长更好地发展;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尊重、理解儿童;班主任要做班级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发挥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功能;班主任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学而不厌、践行不止。这样,班主任才能享受到职业幸福。  【关键词】家校沟通;精神关怀;班级活动;终身学习  【中
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深刻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后劲和品质。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创新青年教师培养路径,建立青年教师“不倦”研究社,依托该社团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青年教师正逐步向科研型、智慧型、学者型教师迈进。
研读了《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21年1月沈世红教授的《名师的修炼:从追求到责任》和刘玮校长的《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及人物访谈,学习到了名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智慧和探索精神。他们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教育初心始终不变,自觉提升职业认知,把教学经验与实践反思紧密结合,不断修炼理论、实践素养,坚持不懈地打磨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真正地变成一道绚丽的风景,并一步一步地实现自我的超越。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通过对这些名师的教育教学探索的梳理、总结,感受学科教育的前沿,更新学科教学理念,加快专业成长
期刊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的快速进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改革。对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来说,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也不符合现代节能环保的理念。因此,节水灌溉技术应运而生且被广泛应用,然而,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措施。
主持人语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它不仅连接着学生的未来,而且连接着民族的复兴。任何一项教育改革也只有深入到这个主战场,其成效才能彰显出来。基于此,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从课堂的“战略地位”出发,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要“掀起‘课堂革命’”,吹响了改课号角。南通“立学课堂”则是这场课堂改革的一種区域样态。  早在2013年,南通就明确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12字”课堂教学基础要求(为
江苏省苏州市吴绫实验小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生生园”耕读文化课程基地为载体,将耕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中,致力于培养“亲自然、善生存、会学习、爱生活的、站在大地上的新时代儿童”。学校积极构建以学科课程为主,以拓展课程、探究课程、活动课程为辅的“一体三翼”式课程体系,开发了稻花香、无土栽培、蔬果种植、水八仙、中草药等近百门妙趣横生的课程。学校以学科融合、主题统整、项目研究等多样态的课程实践,有效打破了学科与学科、教育与生活的壁垒,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究中创新,增进了劳动情感,提升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