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建筑市场的发展, 指出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可能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分析了现代建筑的防护范围及其措施, 强调了建筑防护问题属于建筑安全范畴, 应予以足够重视。
关键词:建筑防护的意义;标准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从业人员众多,但是防护状况不容乐观。每年都有众多从业人员在施工中重复整改。分析表明,施工现场防护设施不完善,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1、防护的意义
(1)全防护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一向重视建筑问题,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颁布了多部安全标准,其中对于安全防护也有所涉及,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安全防护的监管也不严,导致了防护设施缺失或安全防护设施仅仅只是一个摆设,根本不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本文建立了建筑安全防护统一的标准,并设置了监管的标准,以使防护设施规范化,真正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1]
(2)低建筑事故的发生
有了规范化的安全防护设施,就能够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因此在危险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建筑安全防护设施就能够保障人员的安全,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的伤亡率。
(3)于安全监管部门进行安全防护的监管
建筑防护检查评分表,包括:建筑安全防护检查评分汇总表、临边防护检查评分表、洞口防护检查评分表、井道防护检查评分表、安全通道及防护棚检查评分表、悬挑式钢平台检查评分表。能够给有关建筑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使建筑安全监管部门能够更好的监督管理建筑安全。
(4)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安全问题己成为阻碍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建筑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的研究,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善建筑安全现状,提高安全水平,进而改善整个建筑业的形象,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筑防护设施的标准化为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防护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搭设标准化。通过搜集相关技术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建立起一套建筑防护设施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临边防护、洞口防护、井道防护、安全通道及防护棚、悬挑式钢平台的标准化。[2]
2、建筑防护的标准化
2.1防护标准化
(1)业时,必须设置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防护设施。
(2)场内的作业区、作业平台、人行通道、施工通道、运输接料平台等施工活动场所,如临边落差达到或超过2 m,必须沿周边设置防护栏杆。各種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
2.2护标准化
(1)本身存在或因工序需要而产生的,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而危及人身安全的洞口,必须设置有效防护设施。
(2)墙洞口,挖孔桩、钻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天窗、地板门等处,必须按洞口防护要求设置稳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它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的防护设施。
(3)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竖向孔、洞口,必须予以盖严,或加以防护。
(4)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应设红灯警示。
2.3护标准化
(1)管井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标志警示。
(2)洞口、宽度超过400mm 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必须设置防护门,井道内应每隔两层并不超过10m设一道安全平网。
(3)需要临时拆除防护,需经专职管理人员审核批准,工作过程有人值守并设置标志,工作完毕必须原样恢复。[3]
(4)护采用上下翻转防护门。门高1.40 m,下部设200 mm 踢脚板,紧贴楼地面安装,门两侧边超出电梯井口边不得小于100mm,上端固定,门栅间距不大于150 mm。使用钢筋直径不得小于Φ14mm。
(5)的下一层的井道内设置一道硬质隔断以防物件掉落,施工层以及其它层统一采用安全平网防护,安全网应张挂于预插在井壁的钢管上,网与井壁的间隙不得大于100 mm。
2.4道及防护棚标准化
(1)通道、场内通道、出入建筑物通道、施工电梯及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作业通道处于坠落半径内或处于起重机起重臂回转范围内时,必须设置防护设施,以避免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2)道、防护棚应采用建筑钢管扣件脚手架或其他型钢材料搭设。
(3)道及防护棚的顶部严密铺设双层竹串片脚手板或双层18mm 厚木模板
等水平硬质防护,以及封闭的防护栏或挡板,整体应能承受10kPa的均布静荷载。
(4)要以及大型安全通道或防护棚或其他悬挑式防护设施必须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审批后实施。
2.5式钢平台标准化
(1)钢平台必须采用定型制作的钢平台,悬挑式钢平台上吊运材料时必须缓慢起钩和落钩。作业人员在平台上吊运物件时必须拴挂安全带,吊运物件时指挥必须到场。
(2)额定载重量不得超过1吨,有效载料面积不得小于7平方米,一般不得超过9平方米。荷载超过1吨或构造尺寸超过规定或用其他型钢材料制作的卸料平台,必须经设计计算并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定;特别重要以及承载力或构造尺寸超过额定要求1.5倍的。
3、建筑防护的措施
3.1建筑防水
现代建筑, 尤其是高层建筑, 一般都有地下室, 常年处于地面以下, 经受地面水渗透及地下水的侵入, 必须采取防水措施, 以免影响使用。地面水的渗透主要靠处理好排水系统来解决。而地下水的防水措施则与地下水位高度有关, 如地下最高水位及常年稳定水位均在地下室地面以下, 则只可做防潮处理, 如有压力水位, 则须做防水处理, 宜将地下室墙身及底板做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与垫层间及墙身外侧抹防水砂浆或其他防水层。如墙身是砖墙, 则需做卷材防水, 将底板与墙连续裹住, 形成防水套, 通常做在外侧防水效果较理想。混凝土及砂浆内常掺入防水剂, 做成密实性防水混凝土和防水砂浆。
3.2建筑防腐
现代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生产性建筑, 如工业厂房或生产车间, 经常会接触酸、碱、盐及其他侵蚀性溶剂, 另外大气、地下水、地面水、土壤等含有的侵蚀性介质, 对建筑也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因此对这类建筑, 应采取防腐处理措施。除生产工艺上采取缩小侵蚀范围及将介质稀释排放等措施外, 建筑上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 以利于自然通风, 门窗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 楼地面做成耐腐蚀、耐碱地面,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提高混凝土标号, 加大钢筋保护层, 表面再涂以耐腐蚀的涂料,如环氧树脂。
3.3建筑防震
建筑物抗震设防有基本要求, 如设防烈度的选定, 地基及基础的取舍, 平立面的要求, 各种结构类型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 地震计算及关键部位的构造措施等, 规范中皆有明确规定。值得注意的是, 人们往往对建筑物中某些非结构构件抗震构造重视不够, 特别是现代建筑中, 大玻璃墙面、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大吊灯及较重的装饰物等, 缺乏与建筑主体牢靠的连接, 地震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 设备管道的抗震设防, 也往往被人们忽视, 如燃气及电气管道缺少抗震措施, 易受地震破坏, 引起火灾或有毒气体蔓延等次生灾害。[4]
除了传统的抗震设防外, 一种新的方针技术,震和减震。它与传统的抗震技术不同, 不是着眼于建筑物本身的整体刚度及组成构建的强度等特性来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而是利用一种装置把建筑物的上部与基础隔开, 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不受地震力或减轻地震力的破坏。隔震的方法有橡胶隔震支座法、滚珠隔震支座法、双柱网系统法、悬挂柱底基础法及滑动支座法, 隔震技术由于造价过高, 国内外未能大量推广使用, 只是对某些特殊重要工程如原子反应堆等需确保安全的生命线工程才使用。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物适当位置, 装设有吸能能力的阻尼装置, 如各种橡胶垫及阻尼器, 使之大量吸收结构的动能, 减小结构的变形, 保护受力构件。
4、结束语
安全、实用、经济、美观, 是我国建筑的八字方针, 安全防护问题首当其冲,实建筑防护也属于安全范畴, 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才能真正发挥建筑服务人类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减小危害, 这是我们建筑者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叶小群.工业建筑创作对建筑设计学科创新的意义[J].工业建筑.2006(11)
[2] 费麟.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工业建筑.2003(04)
[3] 黄杏玲,王宇,沈春红.环境世纪中的工业建筑[J].工业建筑.2003(04)
[4] 付志前,姜萍.LOFT风格与工业建筑再生[J].工业建筑.2005(11)
关键词:建筑防护的意义;标准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从业人员众多,但是防护状况不容乐观。每年都有众多从业人员在施工中重复整改。分析表明,施工现场防护设施不完善,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1、防护的意义
(1)全防护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一向重视建筑问题,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颁布了多部安全标准,其中对于安全防护也有所涉及,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安全防护的监管也不严,导致了防护设施缺失或安全防护设施仅仅只是一个摆设,根本不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本文建立了建筑安全防护统一的标准,并设置了监管的标准,以使防护设施规范化,真正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1]
(2)低建筑事故的发生
有了规范化的安全防护设施,就能够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因此在危险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建筑安全防护设施就能够保障人员的安全,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的伤亡率。
(3)于安全监管部门进行安全防护的监管
建筑防护检查评分表,包括:建筑安全防护检查评分汇总表、临边防护检查评分表、洞口防护检查评分表、井道防护检查评分表、安全通道及防护棚检查评分表、悬挑式钢平台检查评分表。能够给有关建筑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使建筑安全监管部门能够更好的监督管理建筑安全。
(4)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安全问题己成为阻碍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建筑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的研究,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善建筑安全现状,提高安全水平,进而改善整个建筑业的形象,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筑防护设施的标准化为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防护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搭设标准化。通过搜集相关技术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建立起一套建筑防护设施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临边防护、洞口防护、井道防护、安全通道及防护棚、悬挑式钢平台的标准化。[2]
2、建筑防护的标准化
2.1防护标准化
(1)业时,必须设置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防护设施。
(2)场内的作业区、作业平台、人行通道、施工通道、运输接料平台等施工活动场所,如临边落差达到或超过2 m,必须沿周边设置防护栏杆。各種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
2.2护标准化
(1)本身存在或因工序需要而产生的,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而危及人身安全的洞口,必须设置有效防护设施。
(2)墙洞口,挖孔桩、钻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天窗、地板门等处,必须按洞口防护要求设置稳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它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的防护设施。
(3)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竖向孔、洞口,必须予以盖严,或加以防护。
(4)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应设红灯警示。
2.3护标准化
(1)管井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标志警示。
(2)洞口、宽度超过400mm 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必须设置防护门,井道内应每隔两层并不超过10m设一道安全平网。
(3)需要临时拆除防护,需经专职管理人员审核批准,工作过程有人值守并设置标志,工作完毕必须原样恢复。[3]
(4)护采用上下翻转防护门。门高1.40 m,下部设200 mm 踢脚板,紧贴楼地面安装,门两侧边超出电梯井口边不得小于100mm,上端固定,门栅间距不大于150 mm。使用钢筋直径不得小于Φ14mm。
(5)的下一层的井道内设置一道硬质隔断以防物件掉落,施工层以及其它层统一采用安全平网防护,安全网应张挂于预插在井壁的钢管上,网与井壁的间隙不得大于100 mm。
2.4道及防护棚标准化
(1)通道、场内通道、出入建筑物通道、施工电梯及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作业通道处于坠落半径内或处于起重机起重臂回转范围内时,必须设置防护设施,以避免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2)道、防护棚应采用建筑钢管扣件脚手架或其他型钢材料搭设。
(3)道及防护棚的顶部严密铺设双层竹串片脚手板或双层18mm 厚木模板
等水平硬质防护,以及封闭的防护栏或挡板,整体应能承受10kPa的均布静荷载。
(4)要以及大型安全通道或防护棚或其他悬挑式防护设施必须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审批后实施。
2.5式钢平台标准化
(1)钢平台必须采用定型制作的钢平台,悬挑式钢平台上吊运材料时必须缓慢起钩和落钩。作业人员在平台上吊运物件时必须拴挂安全带,吊运物件时指挥必须到场。
(2)额定载重量不得超过1吨,有效载料面积不得小于7平方米,一般不得超过9平方米。荷载超过1吨或构造尺寸超过规定或用其他型钢材料制作的卸料平台,必须经设计计算并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定;特别重要以及承载力或构造尺寸超过额定要求1.5倍的。
3、建筑防护的措施
3.1建筑防水
现代建筑, 尤其是高层建筑, 一般都有地下室, 常年处于地面以下, 经受地面水渗透及地下水的侵入, 必须采取防水措施, 以免影响使用。地面水的渗透主要靠处理好排水系统来解决。而地下水的防水措施则与地下水位高度有关, 如地下最高水位及常年稳定水位均在地下室地面以下, 则只可做防潮处理, 如有压力水位, 则须做防水处理, 宜将地下室墙身及底板做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与垫层间及墙身外侧抹防水砂浆或其他防水层。如墙身是砖墙, 则需做卷材防水, 将底板与墙连续裹住, 形成防水套, 通常做在外侧防水效果较理想。混凝土及砂浆内常掺入防水剂, 做成密实性防水混凝土和防水砂浆。
3.2建筑防腐
现代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生产性建筑, 如工业厂房或生产车间, 经常会接触酸、碱、盐及其他侵蚀性溶剂, 另外大气、地下水、地面水、土壤等含有的侵蚀性介质, 对建筑也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因此对这类建筑, 应采取防腐处理措施。除生产工艺上采取缩小侵蚀范围及将介质稀释排放等措施外, 建筑上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 以利于自然通风, 门窗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 楼地面做成耐腐蚀、耐碱地面,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提高混凝土标号, 加大钢筋保护层, 表面再涂以耐腐蚀的涂料,如环氧树脂。
3.3建筑防震
建筑物抗震设防有基本要求, 如设防烈度的选定, 地基及基础的取舍, 平立面的要求, 各种结构类型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 地震计算及关键部位的构造措施等, 规范中皆有明确规定。值得注意的是, 人们往往对建筑物中某些非结构构件抗震构造重视不够, 特别是现代建筑中, 大玻璃墙面、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大吊灯及较重的装饰物等, 缺乏与建筑主体牢靠的连接, 地震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 设备管道的抗震设防, 也往往被人们忽视, 如燃气及电气管道缺少抗震措施, 易受地震破坏, 引起火灾或有毒气体蔓延等次生灾害。[4]
除了传统的抗震设防外, 一种新的方针技术,震和减震。它与传统的抗震技术不同, 不是着眼于建筑物本身的整体刚度及组成构建的强度等特性来抵抗地震力的影响, 而是利用一种装置把建筑物的上部与基础隔开, 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不受地震力或减轻地震力的破坏。隔震的方法有橡胶隔震支座法、滚珠隔震支座法、双柱网系统法、悬挂柱底基础法及滑动支座法, 隔震技术由于造价过高, 国内外未能大量推广使用, 只是对某些特殊重要工程如原子反应堆等需确保安全的生命线工程才使用。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物适当位置, 装设有吸能能力的阻尼装置, 如各种橡胶垫及阻尼器, 使之大量吸收结构的动能, 减小结构的变形, 保护受力构件。
4、结束语
安全、实用、经济、美观, 是我国建筑的八字方针, 安全防护问题首当其冲,实建筑防护也属于安全范畴, 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才能真正发挥建筑服务人类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减小危害, 这是我们建筑者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叶小群.工业建筑创作对建筑设计学科创新的意义[J].工业建筑.2006(11)
[2] 费麟.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工业建筑.2003(04)
[3] 黄杏玲,王宇,沈春红.环境世纪中的工业建筑[J].工业建筑.2003(04)
[4] 付志前,姜萍.LOFT风格与工业建筑再生[J].工业建筑.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