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人对男子的审美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晋时代政权更迭,战乱频仍,因儒家经学束缚的解除和老庄、佛教思想的影响, 人们从儒家经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现了自我、情感和个性。在魏晋名士的积极推动下, 新观念、新风尚不断涌现,社会审美风尚变幻迅速,人们从追求功业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才能政绩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男性超过女性成为审美的主要对象。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审美风尚;容貌衣饰;谈吐性情;人生追求。
  魏晋时代,是一个政权更迭,战乱频仍的乱世,思想却高度自由开放。儒家思想统治衰微,老庄、佛教等思想发展迅速。人们从儒家经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现了自我、情感和个性。各种新观念、新风尚不断涌现,社会审美风尚变幻迅速,人们从追求功业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才能政绩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男性超过女性成为审美的主要对象。《世说新语》广泛而精微地记叙了魏晋士人的活动和精神风貌,从中可以看出看魏晋时人对男子的审美取向和风格。
  一.关于容貌衣饰方面的探讨
  魏晋是一个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并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男性超过女性成为审美的主要对象。那个时代对于男性容貌仪表的关注评品蔚然成风。魏晋的美男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四方阔口,豹眼圆睁,鼻如悬胆,目似朗星’'式的男子不同,反而大都如“肤如凝脂,唇赛点朱,面似月下白玉,腰如风中杨柳,口嘘兰麝,体溢芳香”一般有些偏中性的形象,这倒与如今的审美取向有些相似。《世说新语·容止》就专门用于记录于魏晋的文人名士,譬如嵇康,王衍,潘岳,夏侯湛,符融,陈茜,谢珧,慕容超等,无一不是貌冠群雄的美男。
  (一)对肤白的追求
  按照当时的审美标准,男子如女子般肤白才貌美。何晏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世说·容止》云:“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口敢,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面如傅粉,肤色皎然,当时被认为是“美姿仪”。何晏“至白”,白到了极点,到了让人怀疑的程度。因为当时的人有搽粉的风气,所以魏明帝曹叡便怀疑何晏的“面至白”乃“傅粉”所致,就想了一个办法试探他:大夏天给他热汤面吃。何晏吃完以后果然大汗淋漓,就用“朱衣”的衣袖擦了擦脸,没想到“色转皎然”,面色居然变得更加皎洁明亮了。由此看来何晏是属于“天生丽质”。但有个“傅粉何郎”的典故确是形容他的:“晏性自喜,动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顾影。”《晋书·五行志》说:“尚书何晏好服妇人之服。”意思是说他喜欢穿女人的衣服,这在古代叫作“服妖”。他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对当时的上流社会产生了莫大影响,天下名士都爱美起来,肤白如玉成了男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再如西晋名士王衍,说:“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这把麈尾的柄,是用玉做的,可是当王衍手执麈尾的时候,人们发现他那只手竟然和麈尾的玉柄一样白。这可以看出,时人对于白面小生的异乎寻常的欣赏和迷恋。先秦时即有“君子比德”的传统。其中最为人喜闻乐见的就是“君子比德于玉”。因为玉的洁白、坚硬、温润等特点和君子的德行节操最为相似。所以当时把男人称作玉人、璧人,玉山、玉树,也就顺理成章了。许多玉人或者想当玉人的男人,就坚持在脸上抹粉。孔子曾说:绘事后素。一个人如果皮肤白皙,五官端正,就给人以美感。从这个角度上说,美和白的关系真是古今同理。
  (二)对柔弱之美的追捧
  上述是一种柔弱之美,魏晋时人就以这种柔弱的女性美为尚,觉得男子如果慵软无力,就能平添三分优美。“弱不胜衣”并非为女子所独擅,也是帅哥的美德。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是卫玠。他五岁时神态便异于常人。其祖父卫瓘说:“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年少时乘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而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阶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曾对别人说:“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但卫玠最大的问题是身体不好,从小体弱多病。小时曾问乐广人为什么做梦,乐广说是因心有所思。卫玠说:但有的事情身体也没有接触过,也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在梦里呢?乐广和他解释半天,但卫玠并没有得到答案,就整天想这个问题想得生了病。他在豫章和谢鲲谈了一夜后非常疲惫,病情加重。到建邺后,全城的人听说他姿容非凡,纷纷走到大街上为一睹他的风采,人山人海。卫玠走了很久才到了王导府邸。王导对他也是倾慕不已,又和他聊天。卫玠终于顶不住了,病越来越重,不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时人都说“看杀卫玠”。卫玠身体之弱可见一斑。
  (三)对香气的迷恋
  魏晋时人不仅爱白,还对香气有特殊的迷恋。《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於青琐中看,见寿 ,说之。”后因以“韩寿”借称美男子。 唐乔知之 《倡女行》:“昨宵绮帐迎韩寿 ,今朝罗袖引潘郎 。” 唐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七:“当时若是逢韩寿 ,未必埋踪在贾家。” 元曾瑞《青杏子·骋怀》套曲:“大筵排回雪韦娘 ,小酌会窃香韩寿 。”欧阳修也填过一首《望江南》的词:“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偷香韩寿传为美谈,明代陆采作过《怀香记》,许多文人将“韩寿偷香”作为典故使用。史上将“韩寿偷香”与“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一起作为风流四事。李商隐诗曰“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前半句就是讲韩寿与贾氏的故事。
  像韩寿这样的香男子绝非少数,如指挥淝水之战的大将军谢玄,小时候就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对此很是担心,在某次游戏时将紫罗香囊作为博戏的筹码,设法把香囊取到手中烧掉,谢玄从此再也不去佩带。谢玄的重伯父谢尚年轻时特别喜欢穿花裤子招摇过市。像谢玄一样,谢尚也是被叔伯们一顿纠正才放弃了这一嗜好。 宋祎曾是大将军王敦的侍妾,后又归属谢尚。谢尚问宋祎:“我和王敦相比怎么样?”宋祎回答说:“王敦和使君相比,只是农家儿比贵人罢了。”时人认为这是谢尚容貌艳丽的缘故。   (四)对气质的追求
  南渡以后审美风尚又有所改变,名士们开始注重人的气质风貌,尤注意人的神韵。《容止篇》载:“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赏誉篇》“殷中军道王右军”刘孝标注引《文章志》说:“羲之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也。”又载:“王子敬语谢公:‘公故潇洒。’刘注引《续晋阳秋》曰:“安弘雅有气,风神调畅”。“风神”涉及人的内在精神,当时对人物美的最高评价“神朗”,“神朗”包含气质的清爽,更有内在精神的明澈。《赏鉴篇》王戎称赞王衍“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王衍则赞裴楷“精明朗然,笼盖人上”。支道林外貌本不佳,但王羲之却赞叹他“器朗神隽”。是知东晋士大夫对人物审美多重精神。
  东晋士大夫更多地将才貌才情与内在精神结合起来,推崇神明与风姿统一的人格美。《世说·言语》“周仆射雍容好仪容”刘注引《晋纪》曰:“伯仁仪容弘伟,善于免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晋人开始以人体为审美对象,对人体的审美又经历了从单纯的重外貌整丽,到重视风度气质和内在精神,再到追求内外统一的人格美的过程。进步和发展之快,是中国古代其他历史时代所不及的。
  二、关于谈吐性情方面的探讨
  魏晋之际的名士已没有了建安文人那种建功立业的进取心,也没有那种慷慨的情怀。士林普遍出现了一种别致的心态:追求一种适意人生。适意主要表现在纵欲和清谈两方面。
  (一)纵欲
  魏晋士大夫的纵欲,有不少是出于对名教的反抗,《世说》所载大多为这种情形。《任诞》篇言:阮籍、嵇康等“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刘伶“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巾军衣,君何为入我巾军中?’”“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书》《文苑传·张翰传》载:张翰,字季鹰,吴郡人也。齐王阎辟为大司马东曹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谓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二)清谈
  放纵是追求自适在生活上的表现,而清谈则是一种审美活动。 《世说·文学》载:“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又支道林、许询等人在会稽王斋头开讲,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座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支许二人都通佛理,二人主讲定然掺杂许多佛理,在座众人未必都懂,但反应却那么强烈,主要还是两人的口才、文辞吸引了他们。谈者、听者都从清谈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感情上的满足。因而当时之人乐此不疲。
  三.关于人生追求方面的探讨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老庄思想也乘儒学衰微之机而迅速扩大其影响,一些士大夫开始习老庄,崇尚自然。后汉郭林宗云:“天下所废,不可支也。虽在原陆,犹恐沧海横流,吾其鱼也。况可冒冲风而乘奔波乎!未若岩岫颐神,娱心彭老,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
  正始时期玄风大畅,阮、嵇为反抗名教而公开标榜“自然”,提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阮籍《咏怀诗》云:“登高远望,周览八隅。山川悠邈,长路乖殊。感彼墨子,怀此杨朱。抱影鹄立,企首踟蹰。仰瞻翔鸟,俯视游鱼。丹林云霏,绿叶风舒。”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欣爱之情。左思《归隐诗》言:“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石崇《金谷诗叙》述说道:“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欣之物备矣。”
  (二)对自然的美学鉴赏
  西晋人对自然山水的依恋只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东晋士大夫对山水的爱已进入美学层次。《世说·言语》载:“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林萦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忘怀。’”。这表明士大夫们已在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自然山水,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并在审美活动中领悟宇宙万物为一的哲理,达到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这一境界的生动写照。
  (三)山水的神韵
  东晋后期,人们注意到自然山水的神韵并品赏其神韵美。《世说·巧艺》云:“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隽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宗炳则正式从理论上阐述了审美意义上的“神”:《画山水序》说:“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无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陶渊明写山水田园,以意会形,情景交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谢氏写山水物我交融,以欣喜之情,佛学眼光看待山水草木,体味自然山水所含美质,其笔下山水极富禅佛意境:“白云抱幽石,绿波媚清涟。”,“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因其把握了自然景物的生命状态,故能传达出景物的神韵,景物具有浓郁的意境。
  窥一斑可见全豹,综上可看出这时期因儒家经学束缚的解除和老庄、佛教思想的影响,在魏晋名士的积极推动下,社会审美风尚急速变迁,不断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和内在精神演进。
其他文献
【摘要】:丰子恺先生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的绘画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大致上可分为儿童漫画、宗教漫画、抒情漫画、社会漫画和叙事性插图五大类,大都以毛笔绘成,构图简洁,线条优美。他以儿童漫画创作成就最高,画面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创作视角新颖独特,并汲取传统的美学思想,将艺术置身为纯洁透明的童心之中,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做出的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丰子恺;儿童漫画;童心;艺术教育  丰子恺先
期刊
中午,放学时候,楼下院里又响着孩子们吹小军号的声音,过些时日就是儿童节了。孩童们总能从简单的事物里找到无尽趣味,此刻刺耳的吱啦声,他们吹得多卖力呀。这声响,将我的记忆带到多年前的一个晴朗的晌午。  八十年代中期,小学里对儿童节很重视,每逢节日,所有的孩子都一定要穿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打红领巾。那些中队长、大队长更是要把二道杠、三道杠比往常更骄傲地戴在大臂。那个时候,走在路上的孩子们竟比平日里显
期刊
【摘要】:歌谣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本文试图研究《左传》中的歌谣。  【关键词】:《左传》歌谣;定义;类型;思想  一、“歌”、“谣”以及“歌谣”  在原始社会时期,在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歌谣。当时主要是靠人们口耳相传,之后逐渐开始有了相关收集与记载,像《诗经》中的《国风》便是由官方采集民歌加工集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的歌谣和谚中有一部分已经遗失,有的零散地存载于先秦典籍中,正是这些零散的存在于史
期刊
“嘀哒、嘀哒”正当手表上的秒针飞快地转着圈时,我惊愕地发现美好的初一生活就快结束了。现在有时间,让我回想我们班最令人称赞的时刻吧!  “11号,去防住对方中锋。8号快往前跑。”地点转眼倒回到火热的操场上。看!是我们班男生在踢球。“23号加油!加油!射门!”哎。错失了一次机会。中场休息。“快,水!”“来,擦擦汗。”这时,队长召集球员:“咱们得团结,不能向敌队一样,零零散散,不听队长发号指令。别灰心,
期刊
【Abstract】:As the initiative work of New Journalism,In cold Blood established Truman Capote’s literary status.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is novel comes from the reflection of the subjective living co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以畅销小说和电视剧收视之王的《琅琊榜》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含意理论对其人物对话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此加深对这部小说的人物性格的解读。  【关键词】:琅琊榜;合作原则;会话含意  一、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理论  1、合作原则  美国格赖斯(H.P.Grice)提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教的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必须要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对青年群众的探索与实践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沿着历史的脉络梳理了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从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实践历程,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党的青年群众工作进行了纵向历史维度的考察,总结了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青年群众工作;经验启示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青年群众工作,牢牢把握青年群众工
期刊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作为亨廷顿的代表作之一,从其诞生之日开始就毁誉参半备受关注,亨廷顿的名字也与“文明冲突”联系在了一起,亨廷顿不同于以往以经济发展水平抑或是意识形态划分世界格局,而是以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等几大文明划分世界,并认为文明的冲突,是冷战过后世界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不仅颠覆了是人原本对于经济政治军事引发
期刊
雨天,闲坐,这样的天气和时节很适合读龙应台的目送。  这样一处细节让你的心顿时很温柔:很多很多的孩子,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这样一段文字,扯的心生疼生疼: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
期刊
【摘要】:作为满族文化中独有的女性舞蹈类型,寸子舞艺术传承至今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本种舞蹈具备舒展、高贵、雅致的风格特点。诞生于1982年的满族寸子舞剧目《珍珠湖》,其艺术价值可被总结为:由于宣传展示了寸子舞民间舞种而具备的民俗文化价值;构建手法错落有致、层次感强而具备的舞蹈美学价值;暗喻了满族过往生活方方面面而具备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满族舞蹈;寸子舞;珍珠湖  根据当代史料记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