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燃阅读期待 诱导快乐阅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对文本所预想的情景和所包含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无奈地看到:开学刚分新书,学生便如饥似渴地翻阅课本,待要真上起课来,学生却无精打采。这里面“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决定性因素。能否及时点燃学生的“阅读期待”,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质量的高低。本人现就如何引燃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导学生快乐、高效地展开阅读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巧设悬念,诱发阅读期待
  
  单田芳的评书为什么总能紧紧抓住听众的胃口?在于他总是在故事情节的紧要之处戛然而止,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听者欲罢不能。好奇是每个人的天性,在悬念的驱使下,学生也会如“听众”般主动地产生学习探究的意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像单田芳一样准确捕捉学生好奇渴求的期待心理,巧设悬念,制造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激起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冲动。
  在课文教学起始的导入时,我们应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初期的阅读期待。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于永正老师这样导入: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四周寂静无声。突然,一个黑影闪进一个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他来到窗下,摸出了小刀,准备划破玻璃。可是,刀子一碰到玻璃,四周顿时响起了警报声。警察立即赶来,罪犯束手就擒!哎,这是什么玻璃?怎么会报警……”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学生个个都睁大眼睛,期待着老师讲下去。老师说:“想知道是什么玻璃吗?请打开书……”同学们便迅速地翻开书,认真地读了起来。这样的悬念导入,不仅引燃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还抓住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二、融情入文,重唤阅读期待
  
  初读过后,老师们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否还具有强烈的“阅读期待”,一遍又一遍地引导学生机械地悟读课文,学生热情骤减,阅读变得索然无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王崧舟老师说“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阅读的过程就是“观文者”批文以入作者情感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技巧就体现在教师巧妙地把学生融入文本的情感和情境中,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热情,重唤初读时的那份欲望,引发他们的深层次思考。
  1.创境生情,让阅读期待长伴文本的理解
  孙双金老师教学《二泉映月》时,五次播放《二泉映月》的曲子,巧妙设境,步步唤情。初步感知时,教室里响起了《二泉映月》的曲子,凄苦、悲哀的旋律回荡教室,大屏幕显示阿炳卖艺的场景,曲终孙老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音像配合营造的情境,一下子把学生与阿炳拉近了。第二次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阿炳在二泉旁听到了什么?”学生在凄美的二胡声中,道出了“优美”、“苦难”、“悲惨”意境的理解。第三次听时,孙老师问学生:“阿炳在二泉旁听到了哭泣声、叹息声、呐喊声,可为什么师傅说长大了就能听到奇妙的声音?难道师傅在骗他?”第四次听时,孙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小泽征尔要跪下来听这支曲子?他究竟要跪阿炳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启发、追问下,学生融入了文本,对文本的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懂得了:比苦难更能打动人的是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最后孙老师第五次播放《二泉映月》,学生怀着敬仰的心情,在孙老师富有磁性的结课语中下课,课堂达到了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境界。孙老师正是融入自己的感情,不断营造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在情感的感召下,师、生、文本融为一体,阅读教学渐入佳境。
  2.以读促情,让阅读期待保持永恒的状态
  朗读是替作者做有声的表达,不同的朗读赋予作品以多姿的生命。所以入情入境的朗读是在初读过后重唤学生阅读期待,并使之保持在永恒状态的良剂。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并为之动情、情感趋向高涨时,教师应敏锐捕捉,及时把握,顺势推进多形式的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文本的神韵。
  在教学《丑小鸭》一文3、4自然段时,我这样设计: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丑小鸭的“孤单、可怜”,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1)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A.指名读读画出的相关语句,说说画出这一句或一段的理由。(相机结合插图,引导通过人物神情展开想象“哥哥姐姐怎样欺负它,养鸭的小姑娘又会怎么讨厌它”。)
  B.引导抓住重点词“除了……谁” “连……也”朗读。
  C.带上动作读。
  ②引导学习第4自然段
  A.在树林里,丑小鸭还会有什么遭遇?
  B.引导抓住重点词“只好……才”朗读。
  C.换位说说:如果你是丑小鸭,此时的心情?
  D.一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边抓住重点关联词朗读,在读中感受丑小鸭的不幸。注重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心”的参与和“情”的共鸣。
  (3)变换人称朗读3、4自然段:此时,如果把丑小鸭当成我们自己来读,一定会对丑小鸭的遭遇有更深的感受。把3、4自然段中的“丑小鸭”换成“我”来试着读。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性地再现“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并在层层推进的多元导读,尤其是以换位、设置情境朗读中,让学生走入文本,“身临其境”与“丑小鸭”齐悲伤,也为后来变成白鹅的共惊喜奠定感情基础。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让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感悟文章的真谛,感悟人生的真谛,让阅读期待一直伴随着整个阅读过程。
  
  三、寻根探源,延伸阅读期待
  
  叶圣陶先生说:“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通过教材寻根探源,延伸学生的阅读期待,指导他们把课内的阅读延伸为课外的“悦”读。因此,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学习完一篇课文,教师可向与本课有关的篇目拓展,寻找相似点、相关性,通过联系、比较,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期待视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后,我有意识地介绍辛弃疾的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的主要内容与风格,带学生了解它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知道辛弃疾的一生,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故国难复,至死还喊“捉贼”,却为什么会有如此“恬淡如风的《村居》”?是忘却自己的使命?是逃避现实的不堪?其中是否另有原因?学生期待着我把原因分析给他们听时,我故意制造玄机,告诉他们:“答案就在大量的辛词之中,想要了解,就开始阅读有关辛弃疾作品,半个月之内看谁能给出最合理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发现文本风格的冲突,给他们指明解决困惑的道路,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期待,调动学生自主阅读辛词的急切愿望。
  语文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课外阅读,文化的提升、文学修养的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有敏锐的教材意识,引导学生以某篇课文或某部作品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向同一题材的作品拓展课外阅读,这样语文才能完成自己的学科使命。
  “阅读期待”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的要求,教师要相机引燃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孩子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让文本一次又一次拨动他们的心弦,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让快乐读书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永恒的乐趣!
其他文献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人们对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美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更是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以我国河南Y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为例,对其美
【正】 六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准备,精心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九·一八”事变过程中,日本
祖国四化的宏伟大业,神州大地上兴起的改革浪潮,在强烈地呼唤着理论工作者去大胆探索和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需要在斗争中丰富、发展,亿万人民的改革实践需要进行理论的升华,
【正】 归纳(本文指不完全的归纳)是由一类事物的个别知识推出该类事物一般性知识的认识过程。它是人类进行科学认识的重要形式,并为人类的科学认识带来了辉煌的成果。然而,
【正】 近年来,美国把“人权”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和“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石”,向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向我国发动了猛烈的人权攻势。剖析美国的人权外交,揭露其反动实质,无
【正】 我国古代“变”“常”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哲学范畴渊源与演变过程,充分地反映了古代哲学家们的继承关系。从先秦到近代,这些哲学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辨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的确,教学是一门科 学,也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为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每一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接受程度的相对滞后,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是我们数学老师喜欢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所在。本以为师生一对一辅导,师生面对面交流,效果肯定很好,可在实际实践中,有时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不仅收效甚微,甚至还打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由于知识和阅历、是非辨别能力有限,所以,要形成良好的品行光靠口头说教,收效往往甚微。而故事能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以活生生的形象直接与孩子的心灵对话,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感染力强。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借助故事,教师再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效果往往比冗长的道德知识讲述要好得多。  一、用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一个新颖、别致的开头,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一、在探究起始阶段,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