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社区的一种重要职能。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应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享资源。学校要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向社区开放,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与社区双方整合资源才能实现“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设想。
关键词: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应当与社区教育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社区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自身从事的学校教育工作为出发点,以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为切入点,谈谈我校的初步探索。
一、双向开放,资源共享
(一)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
近年来,社区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社区这块重要阵地,如果正确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分析当今青少年教育,德育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青少年犯罪频频发生,与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以及社会教育的不确定性有密切关系。
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希望。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
(二)双向开放,学校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1、学校教育资源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习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學校可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辅导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疏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等。学校也可面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学校可以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等。
2、社区资源给予学校充分的帮助社区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不健康的文娱、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社区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能为保证学校、社区活动的长久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社区可以给予学校资金上的资助,社区里的很多单位都乐意资助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建设,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三)学校、社区联系紧密,共享资源
双向、开放的社区活动不仅拓宽了学校教育的途径,而且使学校和社区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清早,居民们在校园里健身、锻炼;放学后,学生们在社区里放松、游戏;工作日,学生们在校园里努力学习;双休日,居民们在教室里积极充电;老革命、老战士干起了校外辅导员,开革命故事会,做传统文化讲座,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学生们做起了礼仪小使者,打扫敬老院、慰问社区孤老;社区单位给学校送来了资金和帮助,学生们给社区带来了洁净和欢乐……这一幕幕场景,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共享,加强了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初步体现出“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教育设想。
二、整合资源,实现“双赢”
(一)整合资源,学校受益
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起步阶段,学校是最大受益者。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社区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学校该为社区干些什么?社区教育的参与成员是互动的、双向的,所以也应该是双赢的。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探索将由“学校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地区为主”的现代化社区教育模式过渡。学校和社区都应充分意识到这个过渡的必要性,意识到社区教育的内涵要进一步增容,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的输出与辐射,结合双方的需求,利用自身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二)关注学校与社区需求,实现资源整合
1、学校资源与社区需求的充分整合
第一,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培训需求的整合。我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硬件和师资条件,配合社区进一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同时学校针对本社区内居民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实际状况,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开展集中性的定期家教观念探讨、专题教育讲座、家教方法访谈、家庭教育介绍、家教书目推荐以及个别学生跟踪指导等活动。提高整个社区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学校--家庭教育间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家长素质的提高又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提升了整个社区居民的素质。因此,家长、学校、学生、教师都是这一活动的受益者,而最大受益者就是整个社区和社会。
第二,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文化宣传需求的整合。学校应利用自身的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与社区的密切联系,从多层面、多角度指导师生,用实际行动向社区献爱心。此外,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不定期地对社区居民进行多种形式的“文明宣传”活动,影响和带动社区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展了德育途径,深化了德育的内涵,使学校由封闭式向“无围墙”式的大德育转换。
2、社区资源与学校需求的充分整合
第一,社区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社区里往往有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能大大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社区充足的硬件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活动阵地。学校由于受到资金、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社区则正好弥补了学校的这一不足。学校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挖掘并突出、强化其中的教育功能,就能寓教于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与社区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有效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为学生乃至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社区的同步发展,从而为实现“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张雨晶(1991年1月30日),性别女,满族,辽宁省沈阳市,专任教师、兼职社区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沈阳城市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12)
关键词: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应当与社区教育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社区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自身从事的学校教育工作为出发点,以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为切入点,谈谈我校的初步探索。
一、双向开放,资源共享
(一)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
近年来,社区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社区这块重要阵地,如果正确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分析当今青少年教育,德育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青少年犯罪频频发生,与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以及社会教育的不确定性有密切关系。
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希望。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
(二)双向开放,学校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1、学校教育资源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习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學校可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辅导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疏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等。学校也可面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学校可以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等。
2、社区资源给予学校充分的帮助社区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不健康的文娱、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社区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能为保证学校、社区活动的长久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社区可以给予学校资金上的资助,社区里的很多单位都乐意资助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建设,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三)学校、社区联系紧密,共享资源
双向、开放的社区活动不仅拓宽了学校教育的途径,而且使学校和社区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清早,居民们在校园里健身、锻炼;放学后,学生们在社区里放松、游戏;工作日,学生们在校园里努力学习;双休日,居民们在教室里积极充电;老革命、老战士干起了校外辅导员,开革命故事会,做传统文化讲座,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学生们做起了礼仪小使者,打扫敬老院、慰问社区孤老;社区单位给学校送来了资金和帮助,学生们给社区带来了洁净和欢乐……这一幕幕场景,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共享,加强了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初步体现出“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教育设想。
二、整合资源,实现“双赢”
(一)整合资源,学校受益
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起步阶段,学校是最大受益者。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社区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学校该为社区干些什么?社区教育的参与成员是互动的、双向的,所以也应该是双赢的。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社区教育的现代化探索将由“学校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地区为主”的现代化社区教育模式过渡。学校和社区都应充分意识到这个过渡的必要性,意识到社区教育的内涵要进一步增容,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的输出与辐射,结合双方的需求,利用自身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二)关注学校与社区需求,实现资源整合
1、学校资源与社区需求的充分整合
第一,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培训需求的整合。我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硬件和师资条件,配合社区进一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同时学校针对本社区内居民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实际状况,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开展集中性的定期家教观念探讨、专题教育讲座、家教方法访谈、家庭教育介绍、家教书目推荐以及个别学生跟踪指导等活动。提高整个社区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学校--家庭教育间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家长素质的提高又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提升了整个社区居民的素质。因此,家长、学校、学生、教师都是这一活动的受益者,而最大受益者就是整个社区和社会。
第二,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文化宣传需求的整合。学校应利用自身的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与社区的密切联系,从多层面、多角度指导师生,用实际行动向社区献爱心。此外,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不定期地对社区居民进行多种形式的“文明宣传”活动,影响和带动社区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展了德育途径,深化了德育的内涵,使学校由封闭式向“无围墙”式的大德育转换。
2、社区资源与学校需求的充分整合
第一,社区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社区里往往有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能大大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社区充足的硬件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活动阵地。学校由于受到资金、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社区则正好弥补了学校的这一不足。学校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挖掘并突出、强化其中的教育功能,就能寓教于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与社区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有效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为学生乃至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社区的同步发展,从而为实现“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张雨晶(1991年1月30日),性别女,满族,辽宁省沈阳市,专任教师、兼职社区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沈阳城市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