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云公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luo5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晚晴》与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打造“党史”专栏,讲述和传播贵州省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1978年,关岭县顶云公社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县委、公社党委的充分認可和积极支持下,探索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当年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效果。顶云公社作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农村改革的亮点,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一些重要经验。
  贵州农村在1958年以前,经历了互助合作社、互助组和初级社,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互助合作只是一种劳动形式,干完还可以开展自己的副业。1958年以后,在“一大二公”思想的指导下,贵州也和全国一样大办食堂大炼钢铁,大搞人民公社化。60年代初,贵州农村在坚持“队为基础,三级所有”体制的同时,普遍推行了责任制,农民除了责任田外,还有自留地。到了“文革”期间,单干被当成是搞资本主义,凡是个人的经营活动一律取缔。1976年,贵州各族人民的思想逐步从“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大胆地探索适合本地生产力水平的责任制形式。顶云公社的探索与实践,正是发端于这样一个思想大转变大开放的时期。
  1978年,拨乱反正、落实党的农业政策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读着报纸,顶云公社八角岩生产队队长武正才坐不住了。春节一过,他就把群众召集起来,让大家为发展生产出谋划策。经反复磋商,定产到组的思路在顶云公社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后,武正才给省、地、县分别写信说明情况。时任关岭县委书记李清泉接到信后,亲自到顶云公社听取武正才意见,并向地委作了汇报。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首肯和支持后,顶云公社更加鼓足干劲,当年28个生产队中有16个队实行了定产到组,主要实施内容为:主要生产资料归生产队所有,由队统一调配;生产计划、经营范围和增产措施由队统一制定;种子、肥料等生产费用由队统一计划开支;劳动定额由队统一制定;粮食农副产品和现金由队统收统分。在“五个统一”前提下,把生产队划分成若干作业组,生产队对作业组实行“五定一奖惩”,即:一定劳动力,二定生产资料,三定当年生产投资,四定各种作物产量指标,五定工分报酬,超产奖励工分,减产扣减等。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鼓舞,创造了灾害频发年取得大丰收的良好成绩。据统计,实行“定产到组”的16个生产队的粮食产量平均比1977年增产30%,全公社粮食总产达143.6万公斤,比1977年增产10% ,突破了粮食增产十年的徘徊局面。
  秋收季节,时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马力到关岭县视察工作,关岭县委书记李清泉汇报了顶云公社的经验和做法。马力同志听后非常高兴,让抓紧准备材料,要带到北京去汇报。由于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11月11日,《贵州日报》以头版整版篇幅刊发了《定产到组姓‘社’不姓‘资’》 《定产到组超产奖励行之有效》两篇报道,介绍了顶云公社生产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并加发编者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迅速在全省引发强烈的反响。然而,这篇报道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贵州省委班子的一致认同,报道出来的第二天,省委办公厅就向各地州市打电话表示,昨天的报纸没有经过省委审查,不代表省委意见。正当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确定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两个农业文件,广大农民群众受到极大鼓舞,纷纷学习顶云公社做法,以至于“定产到组”成为当时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覆盖了半数以上的生产队。
  1978年底,贵州一半的生产队都搞了包产到组,省里各种会议,都在讨论“顶云试验”。1979年3月,《人民日报》突然登出了张浩来信,说“包产到组”是复辟资本主义,要纠正。贵州省委随即给各地州市打电话,说要向下传达和讨论。李清泉组织关岭县委学习,县委认定该报道是错的,不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多天后,《人民日报》对张浩那封信违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中央权威认定。自此,对顶云公社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才宣告最终消停。随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关岭全县范围内推广“顶云经验”,一千多个生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1980年,中共贵州省委下发38号文件,以正式红头文件形式肯定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其在全省农村迅速铺开,并迅速走在了全国前列。
  顶云公社创造的定产到组的承包制经验,成为全国农村改革最早的典型之一。“顶云经验”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顶云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是改革开放之初贵州地域精神的典型代表。之后,在“顶云精神”的鼓舞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在农村改革方面进行了超前和持续的探索,通过各试验区、试点县和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增加人口、不再分地”等一批农村改革试验成果先后得到中央肯定,进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
  而今,顶云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不仅成为改革开放初期贵州时代精神的象征,顶云公社的成功实践也成为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不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把贵州各项改革推向纵深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花似雪,  花满天。  花香溢,  花浪掀。  花开盛世花如海,  花海花涌花娇艳。  花娇艳,  花娇丽,  花丽千山,  花醉九天。  霞飘逸,  风和熙。  蜂蝶舞,  鸟歌喧。  花海花丛涌朝日,  日映花灿耀天阙。  耀天阙,  耀天脊,  花醉天迷,  鷹醉天旋。  人潮溢,  车涌连。  笑语喧,  歌舞翩。  千家万户争来赏,  花赏心醉心荡激。
期刊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中央宣传部在8月20日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桓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
期刊
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东方1929年,18岁的钱学森以优异成绩从北师大附中毕业。从蒙养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钱学森基本上是由父亲钱家治安排,走着一条循规蹈矩的路。  现在,中学毕业了,下一步路该怎么走?上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钱学森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毕业之前,语文老师董鲁安希望钱学森读大学时改学文科,他认为钱学森具有文学天赋,可以成为一个作家。数学老师傅仲孙则叮嘱钱学森,一定要
期刊
中秋月色如水,空气中散着桂花的清香。月亮在缓缓运行,姿态曼妙,一会被云遮住了,隐隐露着羞涩的脸,微微露出点金黄。中秋赏月,着实让人心情愉悦舒畅。  余光中有一首《中秋》: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要一刀挥成了残缺?自古以来,明月寄托着思念,寄托着对亲人对故土的绵绵深情,它成了一种文化的积淀。  周作人曾在《中秋》诗中写着:“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
期刊
中共方针安宇内,领航龙裔九州腾。  兴邦须继毛公志,强国当持马列灯。  舵手探寻新观念,黎民辞别旧楼层。  河山万里东风劲,喜我中華又长征。
期刊
为传播贵州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晚晴》与贵州省博物馆联合打造“档案”专栏,传承文化之美,共享文化之乐。  近些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做了很多土司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工作,遵义高坪播州杨氏土司遗址成果不断推出。这项工作最早于1953年开始考古发掘,近些年的土司研究对早年的相关成果做了一些梳理,以下跟大家分享的便是1953年至1954年入馆的一批器物。  墓葬概况  从杨端入播至末代土司杨
期刊
洁白的云朵衬托蔚蓝,  宽广的牧场一望无边;  牛羊成群骏马奔跑,  无限生机映入眼帘。  留下脚印留下心愿,  今生愛恋托付草原。  灿烂的星空月儿高悬,  温暖的毡房情意缠绵;  美酒醉倒远方来客,  诗画梦境呈现人间。  留下脚印留下心愿,  今生爱恋托付草原。  清澈的河水曲折婉延,  历史的画卷色彩斑斓;  马背上成长英雄的民族,  好生态护佑美丽的家园。  留下脚印留下心愿,  今生爱
期刊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甘肃临夏盆地首次发现了隐匿剑齿虎带有颊齿的下颌骨化石。这填补了剑齿虎属原始类型在中国的空白,为研究晚中新世剑齿虎属演化和迁徙路径补上了关键一环。  剑齿虎亚科是一类长有发达的匕首状上犬齿的猫科动物,生活在约1300万年至533万年前中新世的剑齿虎属,是剑齿虎亚科的一个典型代表,成员普遍有着与现代狮虎相当的体型。中科院古脊椎所助理研究员孙博阳介绍,此次在甘肃发现的化石,属于晚中新世最
期刊
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初秋时节,在暑后还有些闷热的夜里,宫女们会三五成群地“轻罗小扇扑流萤”。一把扇子,在没有电器的古代,成为人们纳凉的好帮手。那么,扇子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最早长什么样子呢?  扇子的起源  “扇”的本义是扇动,鸟和昆虫飞行时都得扇动翅膀,所以扇字从“羽”。扇子之所以叫“扇”,就是因为使用时需要来回扇动,扇子因扇动而得名。  扇在先秦典籍中就有扇子的意思。如先秦典籍《管子·四时篇》中记
期刊
近期,一項研究报告显示,玩手机和看电视时间长的孩子,不仅吃得多,甚至暴饮暴食,而且还容易得贪食症。  研究小组以11025名儿童为对象,询问并记录每个孩子使用6种媒体的屏幕时间,其中包括通过短信交换信息、收看电视和视频等,并根据从父母处获得的有关孩子进食行为的信息,判断是否患有贪食症以及发病风险。追踪1年的结果表明,贪食症的患病率,由研究之初的0.7%上升到1.1%,并且,每天看屏幕的时间增加1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