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爱情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a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鲲,女,1976年夏生,北京人。祖籍四川。自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近一百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阳光雨季》(1995年)、《言情故事》(1998年)、《非一般爱情小说》(2001年)及散文集《地铁里的眼睛》(2001年)等。现居伦敦。
  
  陈彬发现自己是一个写作天才还是七年前的事。七年前她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女孩,鲜花般美丽。她像所有那个年龄的女高中生一样,成天为了考大学而辛苦地啃着厚重的课本,在巨大的压力中每天三点一线机械地忙碌。她曾经很为这种抑郁呆板的生活状态烦躁不安,甚至渴望某种她所不知道的奇迹的出现来打碎这一切。每到周末,陈彬就面临着苦闷的选择。对于是回她父亲家还是去她母亲家的问题陈彬很为难,难免这边高兴了那家又伤心。陈彬父母的离异是在陈彬高二下的时候,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陈彬上高三时才会从A班到了B班,陈彬从上高三B班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从今以后绝不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包括父亲母亲还有死去的外公,为了摆脱周末的尴尬局面永远逃离永远解脱陈彬下决心一定要考上一所外地的名牌大学。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讲名牌,大学也不例外。
  所以,本来陈彬应该是在日以继夜的紧张学习状态中度过她十八岁的这一年的,但是一件事情打乱了她的全盘计划,当然不是写作但也与之有关,这件事就是江晓文的出现。
  江晓文在陈彬十八岁的生命里出现时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吸引陈彬的注意力的。那是一个要多糟有多糟的日子,天气真是糟糕透了,不出太阳也不下雨地阴着,天空就那样不干不湿地晾在头顶上,城里风沙弥漫,又冷又脏。那天正好是一个星期五,这个不祥的记号首先就给江晓文的出现打上了不良的印记。事情发生在一条马路上,陈彬骑车去书店买一本新出的参考书,路上车多人也多,风刮得一塌糊涂。一粒沙一不留神跳进了陈彬的右眼,这一下陈彬睁不开眼,车把一歪,就连人带车地歪了下去,她后面的一个人没来得及捏闸,就撞在了一起,两辆自行车的前轮后轮东倒西歪。
  陈彬“哎哟”着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懊恼地拍着一身的土。那个男人也站起来了,放下车扶起她,问怎么了?
  “沙子迷眼睛了,”陈彬嘟哝着,“对不起。”
  “没关系。你摔着没有?”他说,“我没捏住闸,撞着你了吧?”
  陈彬这才觉着右腿有些疼痛感,她弯腰一挽裤腿,禁不住“呀”了一声,小脚上蹭破了一大块,青红相间。
  “我送你上医院。”他不由分说就扶她上车,在路边锁好陈彬的车然后把她带到了附近的一家医院。
  “我自己能行。”陈彬开始还嘴硬。
  后来陈彬看着他的背影,就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话:“谢谢。”
  
  陈彬的伤休息了两天就好了,她又可以骑着车到处乱跑,奔波于父亲和母亲两个战场与学校这个大战场之间了。江晓文在陈彬被撞后的第八天居然又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老实说,陈彬这一次才注意到穿戴极其随意的江晓文是个很漂亮的男孩。偶像般的五官与不经意间流露的捉摸不定的忧郁的气质一下子让陈彬觉得他和她十八年来在校园里接触的男孩们完全不一样,说得俗点儿,就是与众不同。
  陈彬住校,星期六她正在盘算去父亲家怎么跟母亲打电话交待,忽然听见楼下喊“陈彬有人找”,陈彬意外极了,这是一个意外的周末。她怀着新鲜与好奇匆匆背上包跑下楼来,一时竟找不着那个找她的人。就在陈彬打开车锁的时候,江晓文飞车而至,老远就冲她大叫了一声:
  “咳!”
  笑容灿烂极了,和他身后的阳光一样。陈彬在阳光下一下子就怔住了。
  江晓文在她面前停住车,一腿支在地上说,你的腿好了吗?今天星期六,所以来看看你。陈彬笑了笑说早好了,谢谢你,你怎么知道我住二楼?江晓文一回头说问呗,你们学校就这么大,想找一个人还不容易。陈彬发现他的眼睛又深又亮,陈彬就想如果有一天它们只属于我多好。
  江晓文问你今天有时间吗?陈彬想了想,怀着一份好奇和刺激的心理说没有。江晓文一笑,说声“那走吧!”就骑车走了。陈彬想也没想就跟他一起走了。陈彬后来才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那样毫无异议地就跟着他走了,而他也那样地自信他只要说一声“走吧”就能够让她跟他一起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自然到有些奇怪的地步。
  江晓文的自行车带着陈彬驶出校园,驶过街道,驶过城市的林荫,最后来到一间破败的平房前。江晓文说“到了”,两个人便在门口停了车。进去之前,江晓文对陈彬说“知道这儿是哪儿吗?”陈彬说“知道”,江晓文就很宽容地一笑,牵了她的手带她进了屋。
  关于那个周末的叙述似乎就应该到此为止,尽管后来发生的事实际上是这一天的事件的延伸与转折。在情绪到达之前,陈彬本来根本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喜欢上这个男人,她对他一无所知,她对他根本不了解,甚至可以说,她根本不认识他,他对她来说是一个陌生人。而她,陈彬始终觉得,他在第二次见到她的第一眼起就完全地看透了她,他太了解她了,所以他才会对她有那样十足的把握。他根本没对她说任何有关爱情的话,甚至一点想爱她的意思都没透露,但陈彬就是不由自主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俘虏。她还是处女,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她并不认为这怎么了。高考压力下每天的功课已经成了她的噩梦,伴随着这个噩梦一起出现的还有她梦魇般的家庭,在江晓文这里她全然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少女的初恋就在这个十八岁的初夏季节迅速而狂热地绽开,喷薄而出的芬芳最后连江晓文这个见多识广的老手都感到惊异。一个月后的又一个周末,也就是在离高考还有四十九天的时候,江晓文看着在他怀中沉睡的陈彬轻轻叹息了一声,陈彬忽然美丽地睁开双眼,冲他诡秘地一笑问你干什么叹气?江晓文说不为什么,陈彬安静地又闭上眼睛,含糊地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江晓文心中突然动荡起来,他摇醒她的眼睛说你说什么?陈彬“卟哧”笑了,睡眼惺忪地说行了我什么也没说。
  陈彬周末不再为回父母哪一家而伤脑筋了,每个星期六她都先后给两个家里打电话告诉父亲她在母亲家告诉母亲她在父亲家,要多轻松有多轻松。然后她再快乐地一路哼着歌飞速骑车到他家,熟练地开门,洗脸,打扫屋子的卫生。江晓文下午一般都在睡觉,他晚上总是熬夜,白天又得早起去单位报到,所以只能在下午睡一觉。陈彬总是一个人快乐地弄好一切以后才去把他弄醒,两个人一起吃晚饭。有时候江晓文也装睡,故意等她离得近了才忽地大笑着一把抱住她,任她在怀中笑闹挣扎,折腾半天才起床。周末现在成了陈彬生活中最快乐的日子,陈彬有计划地享受着这一份快乐,陈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江晓文开始意识到这个十八岁的少女已经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威胁是不久以后,有一个周末她没有来,不知道为什么。江晓文一觉睡到太阳下山发现床上还是他一个人,他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想她。他是那么地想念她,甚至烦躁不安,他担心是不是她出了什么事情。江晓文在自己冷清的小屋里熬到晚上九点,终于忍不住试探着冒充陈彬的同学往她父母家打电话,但是陈彬的父母都说她在对方家里。江晓文挂上电话时恼火透了,他不知道陈彬又在哪儿玩什么花招,不过他的的确确是有点着急了,又没地方可去找她,然后他居然一夜未眠。为了一个女孩子一晚上睡不着觉,这在江晓文是从来没有过的,他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不知道自己纯粹是因为担心她的安全还是在担心别的什么,他发现自己可能是有点儿爱上这个精灵般的少女陈彬了。
  第二天陈彬一开门就被焦急不堪恼羞成怒的江晓文一把搂在怀里深深地吻了下去,那个漫长而狂热的吻几乎没把陈彬憋死。陈彬心差点跳出嗓子眼儿来,只觉得天旋地转。吻完以后两个人都累坏了,急促地呼吸着抱在一起,江晓文轻轻吻着她的头发,低低地说:“这个晚上我一直在想你。所以我想,我爱你。”
  陈彬惊诧地推开他,望着他,渐渐地她的眼神越来越迷茫。她知道这句话江晓文说出来意味着什么,这是她和他认识两个月来江晓文第一次说这样的话,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江晓文看着她,眼色弥漫着完完全全的忧伤与喜悦,他看着她,有些可笑地坚决地说:“是,我爱你。我不想骗你,但这是我第一次说这三个字。”巨大的感动顿时包裹了陈彬的心,陈彬刹那间完全被快乐堵满了。她一动不动地和他对视着,渐渐地她的眼睛里蓄满了晶莹透亮的泪水,星星一样地闪烁。
  江晓文急不可耐地说快告诉我你昨天上哪儿去了我很想你我都快疯了,陈彬一言不发,只是怔怔地看着他。江晓文轻轻把她揽在怀里,长长地吐了口气陈彬我再也不离开你了,陈彬。陈彬在他的怀抱中,晶莹的泪水滴落在他的胸前。她始终一言不发。
  
  这以后日期离高考越来越近。很快就是六月中旬,六月下旬,日历越来越吓人。江晓文也开始像个中学生一样对七月恐惧起来。他莫名地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也许是这一次爱得深了,他开始担心失去她。他开始明白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女孩,他已经爱上她了,这是他以前没有过的。
  而陈彬对他却是越来越不可捉摸,由于爱的屏障,江晓文已经感到自己的愚蠢,因为爱情的愚蠢,他已经猜不透她的心了。而这个女孩却慢慢地完全地掌握了他,他开始变得无能为力,从爱上她的那一刻起。他本是一个随处留情也经常惹得无数女子为他痴情的男人,这次却被一个第一次的十八岁少女弄得晕头转向。至此江晓文才明白他第二次去学校找她是命运为他安排的一个怎样的陷阱。
  高考的前一周,陈彬和他说好暂时不见面,高考结束后再见面。漫长的两个星期,从六月底到七月初,江晓文无所事事,成天被思念的欲望苦苦折磨。他越来越发现陈彬是个非同寻常的女孩子,她的不简单不仅仅表现在她能够得心应手地对付她的父母她的老师她的同学们,还包括他。他越想越觉得奇怪,他回忆自己是怎么爱上她的,可竟然什么也想不起来。于是他开始决心耐心地等待,等待七月九日的夜晚陈彬向他做出的回答。江晓文下定决心自己将在那一天对陈彬说以后他要和她结婚,不管她后来是考上了还是落榜了。
  七月九日,江晓文下午破例没有睡觉,他开始紧张地等待那庄严的一刻的逼近。时间在他耳边一分一秒地过去,安静的小屋里一直保持着沉默。江晓文忽然间意识到了什么,这种意识使得他陷入一种深刻的恐惧里,他极力想摆脱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陷越深以至于无法自拔。在午夜十二点终于到来的时候,江晓文一把摔碎了那只嘀嗒作响的钟。
  陈彬在阳光依然灿烂的八月如期收到了来自那所她向往已久的名牌高等学府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终于完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使命。当九月陈彬走进那所异域的校园的时候,她纯洁而快乐的笑脸打动了所有见到她的新生。陈彬轻松自然地和每一个人打着招呼,她知道新的生活已经在她生命的前方铺展开来。
  在陈彬十九岁生日到来之前她给江晓文写了一封信,信里没写什么,只是告诉了他那个她没有出现的星期六她做了什么。寄出那封信的时候陈彬所在的城市正是晴朗的天,阳光大把大把地洒落在校园的地上,树上和信箱上,灿然若梦。
  
  七年后,陈彬回忆起来才发觉自己的写作天才就是在写那封信的时候被发现的。她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写出那样优美哀婉的文字。那以后她就开始写一些小说和散文诗,写的都是浪漫而美丽的爱情。
  全是她虚构的。
  *ÿÿÿ
  
其他文献
老爸是个虽长了岁数,却仍然是童心严重未泯的人。喜欢玩是一回事,尤其是贪吃,真真是出了名的,以致受老爸的影响,一家人的嘴巴都给惯得刁了起来。然而在以前,哪里能有余钱买什么山珍野味?于是,老爸就想了许多奇点子来丰富我家的餐桌。而最奇的,莫过于捉田鸡了。   夏季是田鸡最多的季节。   我家所在的小镇上,横竖也就两三条街,徒步绕个大圈也不过几十分钟的事。镇中心以外的地方便是一些农田和大大小小的村落。所以
期刊
王云雁,上海同济大学日语系学生。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小镇的平凡的家庭里。  我的家在当时是一个大家庭,父亲有七个兄弟姐妹,父亲是长子,他是我们老家那个小山村的骄傲,因为他是贫农出生的吃公家饭的人,而我的母亲,又是她们村上第一个女高中生,而如今的我,是我们村上第一个女大学生,然而纵然是这样,父母和我都只是平凡地过着平凡的生活。  我的出生并不是家中多大的骄傲,作为长孙,却不是男
期刊
黄江林,20世纪末毕业于集美大学地理系。志大才疏,喜欢关注经济、军事、政治形势,作为乡村生活的点缀。除了经济学的论文和优美的情书外,没发表过文章。这是第一次投稿以明心志。     我从事了许多的工作,但始终离梦想还很遥远。2004年又如期而来,永远没法回来的却是我的青春、我的爱与哀愁。夜阑更深,我独坐寒灯下,从窗口望去,若明若暗的是我不很真切的过去。  初秋,我第一次来到厦门这座美丽的滨海城
期刊
4    炎热的天气仍在继续。自从妻子住院,我没看过报纸看过电视也没听过广播,但我还是听说几十年来的干旱记录早就被刷新好几次了。要是能下一场雨那该多好……站在妻子病房的窗前,我从早到晚等着下雨,倒不是我相信雨会带来好消息,只是我觉得这样太残忍了。一个人就要死了,天空却那么晴朗,阳光那么夺目,绿色如同厌倦了生存被烧得皮开肉绽……路上走过的行人,露在短袖外面新鲜的肩膀,绝不知道沉重为何物的大腿……以及
期刊
当旅行者回到自己的故乡,他惊异地发现这里的土地已经是一片荒芜。他也曾严格地拷问自己的记忆,十分肯定天空里那颗黯淡的星宿一直引领着往前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在旅行者的记忆里,故乡是被青山环抱的村落,而不是眼前一口枯竭的老井。树叶萧索地自头顶上纷纷而落。他很早就离开故乡,只是依稀记得在秋天,这里曾是一派繁荣的收获景象,金黄耀眼的玉米结成扎挂在房梁上。居住在这里的男男女女,他们嘹亮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使
期刊
万之,本名陈迈平,1952年生。1985年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硕士毕业后赴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长期任教,并担任《今天》文学杂志编辑。出版有短篇小说、剧本和翻译文学作品等数种。    好像是一夜之间绿色就占领了整个视野。我也看见街上的清扫车把冬季防冰雪路滑而撒的沙子再收集起来放入路边的沙箱以供下个冬天使用,我这才相信我终于又熬过了一个黑暗寒冷漫长忧郁凄凉荒芜的北欧的冬天,到
期刊
方冰,生于70年代初,少随父从军于粤,1978年大裁军时北归江西,又十六年后,别父母归于九江。生平不喜交际,懒于运动,亦不好牌九歌舞娱乐。喜欢清谈,喜欢单身出游,喜欢读古书,闲时偶尔也学人写几行字。    阳光依旧灼人,树影下迎面的一阵风,凉意却极分明了。  斯人说秋从风起,风凉了,也就秋来了。于是,他寄来的画里,云正从山南的翠绿里迤逦而出,漫卷过天空。而仿佛是昨天,斯人还在电话里叹息着不堪夏长,
期刊
我们变得互相防范却又不愿绝交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仍不愿放弃这份友谊,还是,要防范情敌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对方熟识,尽可能看得见对方的一举一动?  曾经有一本杂志上刊载了一则心理测验的题目,是这么问着:  当你在寒冬的清晨用完早餐之后,你最希望在你的面前出现什么样的热饮?  第一,浓郁的热咖啡。第二,可以回冲的热茶。第三,热牛奶。第四,热可可或者阿华田。第五,热开水。  分析选项的专业人士写着,如果你选择
期刊
姚亚兰,川妹子,生于80年代初,现在西南一所大学练习做老师,在朋友们和编辑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勤奋写字。等待毕业。热爱生活,热爱文字。  你要去哪儿?  我仅仅是想离开这儿,离开。  ——引言  冬天没有阳光。透明而混沌的下午,我想念着未降临的雪以及阿莱。阿莱说不要告诉别人你今天难受过,什么也不要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我相信阿莱说的一切。  天上下了雨,地上就会长蘑菇。外婆总在夏日的午后喃喃地说,我躺
期刊
张格嫣予,女,1990年8月出生,现就读于福州三牧中学初一。已出版个人作品集《在夜空中飞翔的精灵》。    养蚕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啊!家中从来只有我和我的父母。每当父亲有事在外时,家里就静悄悄的,假如有几只贪吃的蚕宝宝,说不定还能听见它们吃东西的声音呢!  多年来久久未能实现的梦想啊!不知何时才能使幻想成为现实呢?这个我不知想了多久的愿望终于在今年实现了。曾经一只只画在纸上的,印在心上的蚕宝宝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