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慧眼” 快乐生活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曾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对于学习并逐步精通一门学科,一种知识其目的在于应用,笔者认为有这样三种“应用”:第一是知识层面的应用;第二是能力层面的应用;第三才是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应用,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目的“三过”——“过耳、过脑、过心”。显而易见,新教材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不如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能力的培养亦不如素质的培养,这就对进行新教材的传播者和讲授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上好《生活与哲学》课便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焦点和一项必须精彩完成的任务。
  关键词慧眼快乐生活生活与哲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1 为学生开启“慧眼”,教会学生怎样用哲学来观察生活
  
  有句歌词里写到:“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吗?”这恰好表明学习哲学的人任务之一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怎样透过复杂易变的现象,帮助学生看清生活的本质呢,这就需要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学会并善于引导学生,开启学生“慧眼”,把这变幻莫测、纷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马克思又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因此政治教师要作为学生开启智慧生活之路的领路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转变讲授哲学的基本教学理念。
  针对新教材中的教学设计理念——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融入的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摒弃以往的重哲学基础知识传授与掌握,培养知识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向让学生在接受了基本哲学知识的基础上重能力、重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转变。惟其如此,才能使教师真正领悟新课改的精髓,才能使学生正确看待自我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与思维的关系,最终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达到高中新课程《生活与哲学》改革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研究领会新课标,学会使用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会使用教材。教材的编写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把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出发点,在其指导下对许多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另一方面,用心感悟,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师要进行“洗脑”——由一名教授哲学知识的教书匠成长为切合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情感要求、自我编写教案的研究型学者。因为新课改条件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要对教材——《生活与哲学》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教师不仅是这门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更是这门课程的开发者,可以根据客观和主观条件,减少教材内容,也可以增加教学内容。教师还要淡化哲学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讲授,这里不重视哲学基本原理内容传授,而是要把学生对哲学基本原理内容的掌握贯穿于学生感知,学生体验,学生活动的每一框,每一课,每一单元的探究中(根据新教材中每个单元设定的综合探究可以设计每一框,每一课的探究内容),变抽象的理论为简明、生动有趣的生活语言和生活实例。创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情趣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以达到对学生运用哲学基本原理来认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更有利于学生感悟“哲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真谛,领悟哲学在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借学生一双“慧眼”,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哲学理念学会生活、规划生活,从而快乐享受生活。
  再次,注重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让学生成为自主型、主动型的学习者。
  第一,教师要设计综合探究计划,具体实施步骤,评价标准。第二,教师要争取引导学生针对每一单元探究内容逐步展开探究。第三,教师要用心阅读每位学生的探究成果,给予针对学生个性的评价。
  这里针对《生活与哲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举例论证“学生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怎样开启学生‘慧眼’,教会学生用哲学观察生活。”
  第一个举例意图让学生生动、直观地明确矛盾的普遍性特征——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阅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与世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师: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追求一个没有矛盾的世界,那大家来想想这个世外桃源真的一点矛盾都没有吗?
  生:思考讨论
  师: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了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为什么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桃花源中存在哪些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9页最后一段到第90页第四自然段,读完后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阅读,讨论。
其他文献
摘要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人教育的教学对象有其特点,那么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就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如何建立科学、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成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针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进行探究。希望对学校的学生管理以及今后的工作提供
期刊
摘要山西省平息地震谣传事件是我国近期发生的一起典型事件。在事件中,民众因误信谣言造成恐慌,政府在应对这一突发事件时,利用了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辟谣,解除了危机。本文主要以该典型事件为例,指出信息社会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影响:政府要提供互动平台,重视公民的利益表达;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善治目标的实现;依法管理,促进网络治理法制化。  关键词信息社会 政府
期刊
摘要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就业心态的问卷调查,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 就业心态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会计系、金融系、工商管理系、国际贸易系、法学系等五个系的在校大学生。  (2)调查时间:2
期刊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校、毕业生自身三个方面对影响建筑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找到提升建筑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建筑类 中等职业学校 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71文献标识码:A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辐射影响下,就业问题正引起整个社会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建筑类中等职业学校的
期刊
摘要《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经典形象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人物形象中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和深刻内涵。笔者认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人和物的形象分别对应着“骑士神话”罗曼司中的各个“原型”,因此以“骑士神话”的各种原型来分析这篇小说可以获得与众不同的新鲜视角。  关键词原型分析 骑士神话  中图分类号:I712.06文献标识码:A    1 理论框架  原型理论:“神话原型批
期刊
摘要2008年一场近似于飓风的金融危机突如其来,2009年更是席卷全球,面对无法预计的金融危机,就业更是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意义非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总是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被很多的人拿来思考。我们试图从华中地区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调整,得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方式 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2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优化《机械基础》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包括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科内综合,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列表对比,学习培养概括总结能力;咬文嚼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 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的本意不在于让学生了解或记住一些学习方法,而在于提高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我觉得素质教育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即身体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性素质教育。小学寄宿制教育是素质教育很好地体现,很多实验研究表明,从小抓孩子的自主能力,应该是素质教育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独立自主素质教育寄宿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即身体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性素质教育。小学寄宿制
期刊
摘要有知识且有能力的员工的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企业新进大学生将会成为这类员工的代表,他们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然而,国有企业一江春水向“私”流的现象越演越烈,如何吸引并留住新进大学生成为国企的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进大学生的特点,接着详尽说明了新进大学生离职的原因,最后提出运用员工的弹性职业生涯开发这一新策略以期留住新进大学生。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才流失
期刊
摘要唐代诗人王维,也是名画家和音乐家,他的诗只讲大处落墨,不求诗藻华丽,淡淡数笔,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寥寥话语,却语颇隽永,耐人寻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每一首诗的意境,都会展现出一幅优美而绚丽的画卷。这种艺术特色,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的形象刻画上,也是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他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千古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给人以美的享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