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9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人教育的教学对象有其特点,那么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就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如何建立科学、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成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针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进行探究。希望对学校的学生管理以及今后的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 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
  
  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新概念,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扩展。成人教育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当我们把成人教育与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一系列奋斗目标紧密结合的时候,我们会认识到,无论是奋斗目标的实现,还是战略思想和决策的实施,成人教育都是必要条件,尤其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根据成人教育对象的特点,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方针指导下,对于成人教育需要采用新思路新办法,教育部于2005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在高等教育领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况,学生结构和需要难免会发生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这种变化,用“人本主义”的新思路去教育和管理学生。
  1 “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曾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也曾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说法,在这其中的“人”多指“民”,但归根到底是体现出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理念。同时,西方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也极大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今天我们所提到的“以人为本”,更多的是受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观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进而讲到:“社会是人同自然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
  2 成人教育学生特点
  人类已经进入了纪元的第三个千年,知识经济亦悄然而至。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如此巨大的作用。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负担着为社会输送人力资源的责任,所以他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面对当今社会的用人状况,有很多的教学单位,尤其是高职教育这部分,究竟应该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这类人才,这些问题亟待回答。成人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如人力资源的开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秩序的持久稳定。但是在教育学生方面,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就不能一味地从高职的功能性出发,尔更应该重视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注重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加人性化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内在要求。
  笔者认为在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今天,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状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成人教育的主体其意识越来越强烈,有很多学生比较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在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个性的表现,大多学生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趋向“义利并重”或者“利大于义”的价值观。在课堂互动的环节,当学生被问及“现在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钱”。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也会提到是“情感”,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义”。但是这种回答或多或少存在理想化的色彩,当利义的抉择摆在学生面前时,在判断决定的过程中又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们的价值观念虽然经过了数年的教育,但是未明确的形成。
  (2)当今的社会,对于还不能够完全认知它的学生来说,充满了诱惑和无法判断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很多学生表现出了犹豫甚至是倒向了堕落腐化的价值观念。在课堂上曾经就有一位学生堂而皇之的表达了他毕业后的愿望就是赚钱和“包二奶”。这种冲击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讲着实不小,这让我看到了当今的学生在很多方面还是十分不成熟的,在没建立正确的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之前就进入社会,那么这个后果是十分可怕的。成教学生往往十分重视他们所看到的社会现状,不管这种现状是好是坏,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意识到后果,当我们无法有效地、令人信服的说明这些社会上的是非时,他们的表现是十分困惑的。
  (3)成人教育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有自卑的感觉。有很多的学生外表安静,可是内心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是偏激的、不可取的。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门户网站看到很多地区的学生群体发生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暴力冲突,我们不得不说,这些暴力事件的发生是与教育理念无视学生内心的要求有着紧密关联的,这种抑郁的心情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
  3 “以学生为本”,推进成教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面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和如此多的问题,笔者认为成教学生管理应该从学生的人性化角度出发,尽量改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存在的学生与老师之间,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对立局面。在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中,提高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多想想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单纯地要求他们该做什么。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自主去管理学生,首先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这种信任体现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上,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中,可以淡化学生对于辅导员的逆反心理,并且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找到自己的价值、存在感和主动性。把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变成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为了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从入学后不久,我们就进行了学生会的选拔工作,学生会是学生自治管理的最主要部门,而学生会干部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组建高效有素的学生会对辅导员的工作将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竞选学生会干部的环节,最初由很多学生都非常积极,有极大的热情,辅导员对于竞聘的同学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在竞选的过程中进行谈话、了解情况,辅导员之间交换意见,很多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新的学生会组建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效和便利。经过实践证明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充分的扮演了管理者的角色,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找到了被管理者,也就是学生本身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锻炼,最终成熟。
  (2)把握“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路,并将此贯穿工作始终改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为引导、激励式的管理。社会的发展使学生群体也具有了新的特点和思想上的变化,因此以往的命令式或者强迫式的管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使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开展,甚至会到发生师生冲突的地步,因此有很多的教育学教也就当今学生的特点研究出了很多的管理方法,其中激励、引导的方法是值得称道的。在管理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学生表面上不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甚至在公开场合反对老师的意见,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拖后腿”,那么在这个时候,辅导员老师不能一味地责备或者压制,更重要的是疏导引导,去弄清楚他行为的动机。通过长时间的沟通,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同学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渴望与别人进行良性的接触,去参与很多的活动,但是由于性格上的欠缺让他无法用相对正常的方式去表达自己,那么这个时候,辅导员必需了解真实的情况,及时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通过谈话或者组织活动等方式去给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的管理工作才会顺利的进行下去。辅导员基本上每天都会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并将这些谈话记录下来,通过聊天式的谈话与沟通,可以让老师知道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另外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在前面提到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其个人的发展规划。现代学生之所以出现管理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于在校生活的不满意和对步入社会后的迷茫。那么这个问题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制定,可以达到一定的解决。比如帮助学生建立本月目标、本学期目标,并严格督促和检查学生进度,让学生有事可做,并且乐意去做,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学生进入相应的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找到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那么管理问题将不再棘手。
  (3)“以学生为本”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从教务处到学生处,从各系部辅导员到宿管科,学生的事无大小,但是牵动全身,所以学校各部门应当通力合作,不断强化组织协调功能;在学生管理方面,要适当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让辅导员积极努力的参与到管理中去,积极的深入到学生中去,自动自觉自愿地去管理学习、激励学生,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学生的管理,可以采用与学分挂钩的制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确责任和规则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对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高职成人类教育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成教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又要把握机遇,勇于接受挑战,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争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好更多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摹仿”的真实涵义,应是艺术技艺对大自然创造过程本身的摹仿,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自然”也就意味着两样东西:质料和形式。自然界正是按照一种不断重复的模式(即不断把材料发展为形式的过程)进行创造的。技艺所创造的一切也都按这种模式即从质料与寓于创制者的理性灵魂中的形式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技艺募仿自然就是艺术家以出自理性灵魂中的形式之于创造材料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募仿 质料与形式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是翻译中的重头戏,要做好文学翻译需要文化、历史、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协调运作。本文主要从翻译美学角度入手讨论文学翻译,通过研究董秋斯和张谷若两位翻译家对David Copperfield所翻译的不同译本,并借助一些译例讨论了译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对原文的平行结构、对比结构等语言结构进行美学再现。   关键词文学翻译 语言结构美 平行结构 对比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突破常规,找寻特色,构建“四变”开放型教学,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讲学稿 教学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的会话为实例,重点分析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违反所表达的会话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说话者可以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成功地表达特定的会话含义即隐含于字面意义下的说话人的真实意义而不打断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合作原则 违反 会话含义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期刊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应如何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间进行选择?大学生的尊严如何得到保证和实现?大学生的价值和幸福在何处体现?成为摆在政府、社会和大学生群体面前的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5月15日,以“尊严价值幸福——大学生的未来与守望”为主题的第九届农业人才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嘉宾有中国人民
期刊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先发展事业。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不但要解决学生专业知识、技术的问题,更承担着学生道德和人格等诸方面发展的责任。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相对缺失的人文素质。人文教育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文撷取从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切入对我区三所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人文教育活动、人文课程和人文书籍三个方面的受教者—
期刊
摘要李斌先生是与共和国同龄的著名油画家,他精益求精的绘画技巧在取得众多艺术成就的同时也给我们来了很大的艺术享受。本文以李斌先生《换了人间》、《油灯的记忆—八》两幅作品为例对李先生的艺术风格作一些初探。  关键词李斌 油画 赏读   中图分类号:J223文献标识码:A    1 李斌先生简介  李斌先生,著名油画家,1949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成为黑龙江省美协专职画家,1979年李斌与陈宜明、刘
期刊
摘要由伯明翰学派代表Sinclair 和 Coulthard提出的伯明翰模式旨在为各种日常会话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提供理论框架,而到目前为止,它还主要用于课堂会话的结构分析。本文将经典伯明翰模式进行了修改,用于戏剧文本的会话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课堂会话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如下:伯明翰模式稍作修改同样适用于戏剧文本的会话分析;戏剧会话结构总体上与课堂会话文本结构类似,但是在回合结构、课段结构和实现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家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批国家级杂技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可分为开放式传承与封闭式传承两大类,开放式传承以办学授课为最主要的形式,封闭式传承又可分为带徒传承、寺庙传承、家族传承、家族传授与带徒相结合的传承4种方式,其中以带徒传承为最主要形式。开放式与封闭式两种传承机制各有利弊,传承机制总体有由封闭式向开
期刊
摘要本文就当前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格局,提出只有实现运维综合化即统一运维,为市场前端提供强有力的IT支撑,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关键词电信 统一运维 调度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1 从市场到服务的竞争  很多人会问“现在的电信运营商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商,我们能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切身体会到。中国电信业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