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1. 以“教”代“读”。“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快速浏览后,就将学生向预设的答案引导,最后归纳出几条阅读规律,老师“教”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很少能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 重“意”轻“文”。阅读教学应该是最富有情感熏陶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即便是鉴赏文章,更多的停留在遣词造句“好不好”这个层面上,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常常被忽略。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缺少体会与感悟,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特别是针对中考,教师更多地将阅读教学与考纲考点一一对应,肢解语段,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与文本交流。
  3. 重“课内”轻“课外”。由于教学时间及阅读资源的局限性,教师往往按教材进行阅读教学,课外阅读严重匮乏。即使有课外阅读,也只是浏览式、自发式,没有计划与有效的指导,没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应有的对课内阅读有益补充的作用。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 以互动对话为前提。“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定义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实质,也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思考的能力,而不应该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以“标准答案”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引领和点拨,为学生创设对话的空间和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如教学《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我这样设置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回导演,拍一部电影,电影名叫做《安恩和奶牛》,你们说要拍哪些镜头呢?这些镜头里都有哪些东西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把握,学生就自然明白了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
  2. 以方法传授为突破。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将学生引进阅读这扇门后,就要教授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乐读,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首先,讲求阅读“三部曲”。在阅读教学中,我强调以读懂文本为出发点,强调阅读三个步骤。一是读懂“写什么”,告诉学生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写作重点,如读记叙文,要读懂文本写了何人、何事,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而读议论文,则要读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读说明文,则要了解说明对象以及围绕说明对象选择的说明内容。二是读懂“怎样写”,在这种阅读的赏析过程中去走近作者的心灵,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去分析这句话“怎样写”,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去探析作者所寄寓其中的感情。三是读懂“为什么这样写”,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立意?为什么这样谋篇?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达到阅读教学的体悟之目的。
  其次,讲求阅读“三结合”。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来进行。一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很多文本在题材、结构、立意上有相似之处,在学习新的文本时可以结合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巩固旧知,领悟新知,加深阅读之理解。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时,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想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种手法,我结合初一时所讲的一篇文言文《爱莲说》,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让学生真正知道:什么是托物言志,什么是象征,两者有何异同。从而正确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结合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一些小练笔,可以是文本的续写和仿写,也可以是文本的感触和反思,这种随课文阅读安排的练笔,将体验、模仿、反思、研究、创新融为一体,通过提高写作能力,自然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一文时,我在检测反馈环节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续写一个结尾,想象一下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阅读与生活的结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阅读和生活携手,用生活唤醒阅读,让学生在体验阅读的时候也体验生活。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以自己情感体验去理解文中的情感。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时,很多学生对文中所写的后妈痛恨至极,厌恶至极,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继母是充满爱心的,是伟大无私的,所以讲授本文时,我们要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人与事,不要误入死胡同。成功的阅读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在有所得、有所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由此及彼,不断内化升华。
  3. 以习惯培养为基点。“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一是动笔阅读的习惯。为了让初中学生坐得住,读得进,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或值得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哪怕是只言片语,旨在养成边阅读边记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是捕捉信息的习惯。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通常文章的标题,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文章的结尾都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教师在教学时应很好地加以利用。如果能养成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的习惯,则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是主动阅读的习惯。学生的主动阅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如果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那么学生将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阅读之中。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常组织学生利用晨读、午间等零星时间,开展“相约好书”“故事会”“读一本书,交一个朋友”等不拘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以文学社团的形式,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性的读书活动,加强读书心得的交流。通过一系列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真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宿迁市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一、 透视言语的独特美  散文是美文,其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的精美与句式的和谐。人教版《唯一的听众》是篇抒情散文,作者对环境的描写十分耐人寻味。如“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样的句子虽是偶尔出现在课文中,也不强调声音韵律,但是读起来却极富韵味,由表及里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把他们带入美感氛围中,而这种环境氛围的描写,也同时在反映作者不同的心境。  师:小令就是小曲。悠
一、活用“突发状况”,化解尴尬,实现要点的巩固  【课例】二上《狼和小羊》教学片段描述  老师在学生完成初读课文、归纳文本大意后,开始指导写生字。老师出示生字“弄”后
写字动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升审美能力和书写技能,很好地达成“课标”要求。  写字动画,有笔顺的演示,有书写要领。其中的书写要领,用口诀和动画同步演示,可谓一目了然。  一、 写字动画具有五大优势  1. 具有范写功能。写字动画中笔顺的演示,完全可以替代教师的范写,而且效果优于教师的范写。理由有三点:(1)动画展示的字体,就是手写体,起笔的停顿、折笔的顿笔,在动
一、 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把握适时宽松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应创设气氛宽松的学习“质疑场”,努力做到“三要”:一要允许学生课堂内外发表各种不同的见解,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交流关系;二要避免简单的指责和批评,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有疑可问的环境;三要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问或质疑,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并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课堂研讨气氛浓郁。做到了上述三点,学生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知名跨国企业纷纷入住中国。1980年国务院在“暂行规定”中规定:外国公司常驻代表机构聘请工作人员应当委托当地外事服务单
蒋金华,字怀文,号三和居士,斋号怀文堂、拾心草屋、十心草屋,1971出生于湖南衡阳。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怀素草书艺术委员会委员、何绍基书法艺术委
最近,笔者三次执教《卧薪尝胆》,三次打磨,三次提升,有了一些深入思考,逐渐理清了认识,走出了误区。  【困惑一】完不成目标怎么办?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达成目标。一般而言,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  我们在
从1996年起,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经济型酒店,而自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型酒店以其特有的经营模式、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价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从而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增长,一些品牌连锁经济
年级组里两位老师同题异构,执教《嫦娥奔月》的第二课时。在集体备课的时候,甲老师提出,《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情节耳熟能详,语言通俗易懂。那么,在教学时,应该把重点
一、 活用教材知识系统化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如苏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和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学完了这几课之后,我让学生找它们的相同点,学生发现了这几篇课文都跟“春”有关。我顺势提出,那么,每一篇文章又是怎么写春天的?学生爽快地说出。于是我问道: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