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体育课的安全风险分析,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本文分析体育课的安全隐患,探究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课堂;自我保护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09
引言
体育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受到其自身特点和其他各类因素的影响,体育课安全风险系数相对较高。体育课中一旦出现意外运动伤害事故或运动损伤,不仅会给学生身心带来痛苦,甚至会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体育课中,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安全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能对其他学生的安全进行保护。
一、体育课的安全隐患
(一)场地隐患
近些年来,因场地、体育器材等原因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例如当学生进行单双杠训练时,由于器材的稳定性较差,造成危险,或者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部分学生在沙石地进行跑步训练,因而容易出现摔伤、擦伤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场地、器材的原因而引发的不安全事件,该类事件的出现充分暴露出学校相关管理方面的不足。
(二)器材设施隐患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通常要利用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许多小学学校的体育器材位于室外,长时间经受风吹日晒,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一些固定设施会存在老化情况,进而增加小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另外,受到小学体育教学条件限制,场地共用情况较为普遍,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干涉增大,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自身安全意识不足
小学生年龄通常在7-12岁之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对危险的认知程度处于低级阶段。小学阶段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对未知领域好奇心较强,对自身行为缺乏控制能力,对行为后果缺乏判断力。而小学体育教学侧重于实践教学,学生之间互相接触的机会较多,体育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器械也较为复杂,进而增大小学生体育课中安全风险。
(四)身体素质不佳
小学生身体素质是学生力量、耐力、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等综合体现,学生身体素质差,在体育运动中容易产生动作不规范的状况,而小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对自身能力缺乏准确衡量和判断,体育运动一旦超过小学生身体承受极限,很容易给小学生的身体带来损伤。
(五)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帮助学生进行热身的关键环节,能让学生身体的肌肉、器官等进行活动,这能帮助小学生适应接下来的强度较大的活动。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体育课程在训练之前,学生往往会出现活动不充分或者没有进行活动的情况,致使学生在体育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拉伤、不适等状况,严重时将引起学生昏厥。
二、体育课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相关措施
(一)检查体育设施器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地规划,对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体育课堂教学中设施和器械的安全性。在进行危险性较高的运动项目中,要做好小学生的安全防护。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的铅球投掷项目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警戒线和相关提示,确保体育器材不会对学生造成损伤。同时,学校要保障大型体育设施的安全性,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老化严重,危险系数较高的设施要及时更换;另一方面,加强设施和器材的定期维护和检查,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二)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
学校想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需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充分了解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点,这能帮助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增进与小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性格特点,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体育教学安全性,也能让学生都从教学活动中拥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提高教师的风险意识
小学体育课中,实践性项目较多,安全风险系数相对较高,教师需要具备安全风险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将自我保护教育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在体育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身体状况存异常情况的学生进行排查,另行组织其他活动项目。教师在对强度较大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事先安排应急措施,如何课堂出现意外情况,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将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点。
(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在体育运动训练前,需要对安全风险进行预判,制定体育课堂活动规则和课堂纪律,并向学生进行讲解。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运动着装进行检查,提醒学生避免在体育运动中,携带具有危险性的装饰物。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剧烈运动前做好热身项目,避免其在运动中出现拉伤等情况。教师通过提高小学生安全保护意识,不但能减少学生体育伤害的发生,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因为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攀比心态,具有不服输的精神,一旦教师组织竞赛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往往忽视自身承受力,当运动量超出小学生的身体负荷时,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身体损伤和技术动作变形,进而带来体育课安全风险。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使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教师在对篮球项目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别将小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安排运动场地,在组织对抗比赛中,要平衡两队之间的综合实力,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密切关注,避免对抗过程中,运动量超出学生身体承受极限,避免学生在对抗冲撞中,给学生带来意外伤害。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校方和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应提高工作期间的责任心,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教学中杜绝各种安全隐患,重點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官彦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12):119-120.
[2]李彬芳,骈其仓.小学体育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9):62-63.
[3]张子艳.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摭探[J].成才之路,2018(02):65.
关键词:体育课堂;自我保护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09
引言
体育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受到其自身特点和其他各类因素的影响,体育课安全风险系数相对较高。体育课中一旦出现意外运动伤害事故或运动损伤,不仅会给学生身心带来痛苦,甚至会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体育课中,教师应当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安全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能对其他学生的安全进行保护。
一、体育课的安全隐患
(一)场地隐患
近些年来,因场地、体育器材等原因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例如当学生进行单双杠训练时,由于器材的稳定性较差,造成危险,或者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部分学生在沙石地进行跑步训练,因而容易出现摔伤、擦伤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场地、器材的原因而引发的不安全事件,该类事件的出现充分暴露出学校相关管理方面的不足。
(二)器材设施隐患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通常要利用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许多小学学校的体育器材位于室外,长时间经受风吹日晒,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一些固定设施会存在老化情况,进而增加小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另外,受到小学体育教学条件限制,场地共用情况较为普遍,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干涉增大,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自身安全意识不足
小学生年龄通常在7-12岁之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对危险的认知程度处于低级阶段。小学阶段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对未知领域好奇心较强,对自身行为缺乏控制能力,对行为后果缺乏判断力。而小学体育教学侧重于实践教学,学生之间互相接触的机会较多,体育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器械也较为复杂,进而增大小学生体育课中安全风险。
(四)身体素质不佳
小学生身体素质是学生力量、耐力、身体灵活性和柔韧性等综合体现,学生身体素质差,在体育运动中容易产生动作不规范的状况,而小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对自身能力缺乏准确衡量和判断,体育运动一旦超过小学生身体承受极限,很容易给小学生的身体带来损伤。
(五)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帮助学生进行热身的关键环节,能让学生身体的肌肉、器官等进行活动,这能帮助小学生适应接下来的强度较大的活动。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体育课程在训练之前,学生往往会出现活动不充分或者没有进行活动的情况,致使学生在体育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拉伤、不适等状况,严重时将引起学生昏厥。
二、体育课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相关措施
(一)检查体育设施器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地规划,对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体育课堂教学中设施和器械的安全性。在进行危险性较高的运动项目中,要做好小学生的安全防护。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的铅球投掷项目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警戒线和相关提示,确保体育器材不会对学生造成损伤。同时,学校要保障大型体育设施的安全性,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老化严重,危险系数较高的设施要及时更换;另一方面,加强设施和器材的定期维护和检查,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二)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
学校想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需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充分了解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点,这能帮助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增进与小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性格特点,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高体育教学安全性,也能让学生都从教学活动中拥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提高教师的风险意识
小学体育课中,实践性项目较多,安全风险系数相对较高,教师需要具备安全风险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将自我保护教育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在体育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身体状况存异常情况的学生进行排查,另行组织其他活动项目。教师在对强度较大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事先安排应急措施,如何课堂出现意外情况,能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将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点。
(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在体育运动训练前,需要对安全风险进行预判,制定体育课堂活动规则和课堂纪律,并向学生进行讲解。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运动着装进行检查,提醒学生避免在体育运动中,携带具有危险性的装饰物。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剧烈运动前做好热身项目,避免其在运动中出现拉伤等情况。教师通过提高小学生安全保护意识,不但能减少学生体育伤害的发生,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因为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攀比心态,具有不服输的精神,一旦教师组织竞赛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往往忽视自身承受力,当运动量超出小学生的身体负荷时,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身体损伤和技术动作变形,进而带来体育课安全风险。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使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教师在对篮球项目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别将小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安排运动场地,在组织对抗比赛中,要平衡两队之间的综合实力,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密切关注,避免对抗过程中,运动量超出学生身体承受极限,避免学生在对抗冲撞中,给学生带来意外伤害。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校方和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应提高工作期间的责任心,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教学中杜绝各种安全隐患,重點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官彦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12):119-120.
[2]李彬芳,骈其仓.小学体育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9):62-63.
[3]张子艳.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摭探[J].成才之路,2018(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