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学习、生活及毕业后的就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职业无缝对接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意义深远。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91-01
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适合企业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大学期间是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以及行为方式发展和形成的主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从整体上看,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主要集中在价值观念不正确、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明确的目标等三个方面。
(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潜意识认为自己就是所谓的学困生,自卑感较强,对什么事都表现出一副不认真、无所谓的态度;一些学生长期处于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没有具体计划和目标,只想着能在学校“混”完几年就行;还有部分学生不注重自身内在素养的提升,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同学之间甚至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
(二)多数學生心理素质较差
进入大学校园后,远离家乡和父母,学生大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这一阶段,学生普遍会面临很多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也许都是他们之前没有经历过的,如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师生关系的处理、与同学相处间出现的矛盾、学习跟不上等。当学生需要独自去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佳。
(三)学习和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
很多学生原本学习基础就比较薄弱,进入大學后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加之自律能力不强,导致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情况。在生活上,一些学生由于远离了父母的管束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经常熬夜、赖床、不按时吃饭等,少数学生甚至无视学校纪律,严重影响了自身身体健康,也深深伤害了家长和老师,给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学生上述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院校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和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及建议
针对高职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管理制度,规范养成教育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可以从学生课堂管理、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一套贯穿大学始终的行为规范标准及制度体系,明确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加强宣传和教育,逐步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
(二)奖惩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既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让学生在批评声和掌声中不断改进和成长。对一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既要耐心与之沟通,又要采取多鼓励的策略,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其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从而逐渐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而对一些态度不好且屡教不改的学生,不能一味纵容也不能一票否决,应该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让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引导和鼓励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加以改正。
(三)考评体系,落实养成教育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最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每学期末,学生首先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其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是在学期与家长的定期沟通与联系中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另外,合校纪班规和学期末的量化考核,以多方综合得到的评价和分数作为学生最后的成绩。这种多渠道的考评体系,不仅是学生自我参与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而且是落实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
三、结语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学生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付诸实践,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的积极引导和共同努力。高职学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准确把握他们的行为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同时制定正确的方针和对策,才能最终提高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静静.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60-63.
[2]俞伟忠.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才智,2013(24):41.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91-01
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适合企业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大学期间是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以及行为方式发展和形成的主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从整体上看,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主要集中在价值观念不正确、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明确的目标等三个方面。
(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潜意识认为自己就是所谓的学困生,自卑感较强,对什么事都表现出一副不认真、无所谓的态度;一些学生长期处于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没有具体计划和目标,只想着能在学校“混”完几年就行;还有部分学生不注重自身内在素养的提升,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同学之间甚至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
(二)多数學生心理素质较差
进入大学校园后,远离家乡和父母,学生大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这一阶段,学生普遍会面临很多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也许都是他们之前没有经历过的,如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师生关系的处理、与同学相处间出现的矛盾、学习跟不上等。当学生需要独自去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佳。
(三)学习和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
很多学生原本学习基础就比较薄弱,进入大學后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加之自律能力不强,导致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情况。在生活上,一些学生由于远离了父母的管束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经常熬夜、赖床、不按时吃饭等,少数学生甚至无视学校纪律,严重影响了自身身体健康,也深深伤害了家长和老师,给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学生上述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院校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和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及建议
针对高职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管理制度,规范养成教育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可以从学生课堂管理、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一套贯穿大学始终的行为规范标准及制度体系,明确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加强宣传和教育,逐步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
(二)奖惩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既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让学生在批评声和掌声中不断改进和成长。对一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既要耐心与之沟通,又要采取多鼓励的策略,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其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从而逐渐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而对一些态度不好且屡教不改的学生,不能一味纵容也不能一票否决,应该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让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引导和鼓励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加以改正。
(三)考评体系,落实养成教育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最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每学期末,学生首先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其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是在学期与家长的定期沟通与联系中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另外,合校纪班规和学期末的量化考核,以多方综合得到的评价和分数作为学生最后的成绩。这种多渠道的考评体系,不仅是学生自我参与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而且是落实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
三、结语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学生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付诸实践,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的积极引导和共同努力。高职学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准确把握他们的行为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同时制定正确的方针和对策,才能最终提高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静静.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60-63.
[2]俞伟忠.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才智,2013(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