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作文教学放在主要地位,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成效。作文教学作文兴趣写作技巧有些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能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一视同仁,常常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讲读课时的不足,总以为课文教学是硬任务,不完成不行,作文是软指标,少作几次不妨事。二是没认识到作文对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逢到作文课,随便出个题,让学生写写就了事。另外,就总体而言,相当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素质是不高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素质,主要体现在一定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四个方面。 写作能力应当包括命题、修改、评析和教师本人写作以为学生范文的各类文体的文章的能力。而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这个方面的认识是片面的,他们把命题、修改、讲评当成是作文教学的全部任务,自己从来不写文章,尤其是不写要求学生写的教学中暴露出的弱点,而且在阅读教学中也没有加以注意,处于一种无意状态之中。 表达能力主要指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语言的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重要素质,它包括语汇和警句的掌握量,字、词意义理解、把握的准确程度,相近意义的辨析能力,运用语言的艺术性等。 再从训练方法来看,目前中职作文训练一般仍采用传统的教程,在命题或供料之后分四步:老师指导,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课堂总结。这种程式单调乏味,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就学生方面来讲,应当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不少学生不愿或不会写文章,一名中职生写不出像模像样的文章已不是什么希奇的事,说穿了,为数不少学生面对文题不知道 “写什么”和“怎样写”。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和作文教学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要把讲读课与作文课同等对待,要向学生讲清作文的重要性:不管是升学、就业、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需要一定的作文水平。只有教师自己重视了,学生才会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辍学习、钻研,致力于自身水平的提高,要把自己的“一桶水”装满。 二、把讲读课和作文课有机结合起来作文内容空洞,原因就在于无东西可写,词语贫乏,原因就在于平时阅读的东西太少;层次不清,原因就在于平时阅读时缺乏揣摩;错别字多,原因就在于平时阅读马马虎虎,不注意辨认字的形、音、义。而要想切实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写什么”“怎样写”问题,关键在于一个“读”字,“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写好文章必须多读点书,读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扩大视野,又可充实学生作文的材料库,提高其审美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就目前教学手段和教育体制来讲,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阅读上。因此,利用讲读课,把讲读课与作文课有机结合起来,不失为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它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好处: 1.积累写作材料 目前,课本中所选用的范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生写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材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教学中,可将课文中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去“挑选”,“占有”。 2.提高写作技巧 在讲授课文时,教师经常是从欣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写作特色,结果是学生兴趣不大,收效甚微。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应把教师讲授的课文的写作特色同学生的写作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写作技巧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叶老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在课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有更具体的了解,而且能使学生较好地借鉴课文的写作技巧。 三、加强作文训练的计划性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计划,就是有所准备。作文训练的计划性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作文没有教材,如果教师再没有计划,那么,作文训练就可能是盲目的、随意的、主观的。 作文计划的制定,应该也必须依照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制定符合学生认知如律、年龄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序列。这个序列,既要有作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又要有各个学年、学期、单元乃至每堂课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在以文体为序的计划指导下,还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灵活安排,确立详细的训练点,如议论文的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归纳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分层论证法、反驳论证法、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等训练点,记叙文的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过渡等训练点。 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从命题入手,引起兴趣 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绪、爱好、心理等实际,拟定训练题目,例如,一年级学生处于心理上的闭锁期,闭锁期的学生有“小大人”感,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表现在习作上喜欢写较深刻一点的东西,就可以布置写《一个工人儿子(女儿)的抱负》一类的文章。二、三年级学生处于断乳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阅读量大,知识面宽广,表现在习作上,大都想表现自己的见解,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给他们《假如我当市长》这样的题目就可满足他们的兴味。2.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兴趣实践证明,传统的命题、指导、写作、讲评以其呆板的流程,扼杀了学生的兴味,只有灵活多样的形式才能使训练始终具有新鲜感,在计划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课内写与课外写,老师命题与学生命题,一题多作,办手抄报、黑板报等,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变换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3.互批互改,调动兴趣教师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既可以让学生在批改同龄人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又会把自己的作文同被批改者的作文对比,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总之,作文批改应灵活多变,切忌单一呆板,使学生失去兴趣。 4.赛、荐结合,激发兴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作文竞赛,并把学生平时的优秀作文和竞赛中的获奖作文推荐到有关刊物上发表,这种做法可大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