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中的文化顺应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而恰巧翻译就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为了使得跨文化的交际得以顺利的进行,译者需要按原文的语境和目的,选择理解原文,运用多种相应的翻译策略,顺应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两种不同的语言背后必定蕴含着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这导致了来源语和目的语的读者群具有不同的认知因素和意识程度。因此,如何能在翻译中动态顺应来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语境是决定译文“好坏”的关键。
  一般来说,由于在不同文化的社交規范、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上存在着差异,如果选择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就会照成双方的交际障碍,所以需要在翻译中按照不同文化的差异之处调整译文的表达方式,利用解释扩充、词语替代或删减概念来调整译文的某些内容。
  比如在《围城》中钱钟书写道: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而莫宜家则翻译成“Sp?ter deutete man das als Vorboten des Kriegs-man schrieb 1937, das Jahr des japanischen Einmarsches.” 在此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关于时间的指示不同,为了顺应目的语的文化语境,译者选择省略了“民国二十六年”,补充点明了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这便是通过删减无关紧要的文化概念,补充扩展了目的语所缺的文化知识内容,进行了文化的顺应。
  同时,为了顺应双方的交际语境,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上下文,译者也可以选择解释的翻译方法来阐释原语的文化背景。原文中作者按照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描述以下内容:“他刚会走路,一刻不停地要乱跑;母亲怕爇,拉得手累心烦,又惦记着丈夫在下面的输赢,不住骂这孩子讨厌”。而译者翻译为“Da er gerade laufen gelernt hatte, fühlte er einen gro?en Bewegungsdrang, doch hielt ihn seine Mutter an einem Lederriemen, so dass er keine drei Schritte tun konnte, ohne zurückgezogen zu werden. Da die Mutter unter der Hitze litt……”在这段翻译中,译者增加了“中国人用皮绳拴住小孩,教小孩走路的方式”,为下句中“拉得手累心烦”做铺垫,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意识程度,补充了来源语的文化背景,成功完成了两者的文化顺应。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认知因素或用词习惯,往往会选择利用“归化”的翻译手段,在目的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原文中表达进行替换,以此达到其语用性的效果和双方交际的目的。比如把“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翻译成“wie ein Mauerblümchen auf einem Fest”,这里的Mauerblümchen指的是舞会上没有受到邀请的“壁花小姐”,在德语中找到合适的词进行替代,两者表述的意思相当,而且使译文显得生动,同时又顺应了交际者的认知因素,让德语读者读起来更有亲近之情,更能很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
  但是,一味地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也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目的语读者将无法了解到来源语的文化习俗,这不利于双方文化的交流。而且,在目的语中找寻相应的词汇进行替换也会产生一些理解的偏差。例如方鸿渐在写给父亲的书信上,希望由父亲出面解除婚约,原句相容为“善为解铃”,蕴含了中国文化中“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意思,暗示应有父亲解除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但译者翻译为“den gordischen Knoten l?sen”,即为“解开结”的意思,虽然表层意思相同,但却少了层深意,没有原文那么耐人寻味。又比如说,方鸿渐的父亲批评儿子爱照镜子,称其为“梨园弟子”,德语译文为“Kom?dianten”,它特指西方十七、十八世纪中的戏剧演员,让我们联想到的是具有滑稽扮相的喜剧小丑,与中国文化中油墨扮相、长衫水袖的戏剧演员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两者职业相同,但文化的背景有很大的出入。由此看来,要找到恰如其分的顺应文化语境的词语是多么的不易啊!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翻译时要讲究文化的顺应性。在翻译时,应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背景知识、语言表达习惯、生活风俗等因素,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顺应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使得目的语读者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又要尽可能的顺应原文的风格,尽可能地把原文的文化传播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成功达到双方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建,何自然,霍永寿. 语用学十二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钱钟书著,莫宜佳译. 围城[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一种基于人体骨架关键关节点构建人体骨架模型的方法,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结合QTI练习/测试互操作规范,对人体骨架关节点的结构和位置信息进行了模型构建和XML呈现,为存储人体骨架动作数据、各人机系统间的人体骨架数据交互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QTI;人体骨架;动作识别  一、引言  人体动作识别是人机交互快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电影娱乐和安全监控等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高等数学是理工类、经管类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习高等数学,需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为人服务的科学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及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
期刊
摘要:广西壮锦技艺经历了多年来的千变万化, 在广西地区仍然影响深刻, 至今仍有可研究的意义。本文将广西壮锦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与“互联网+”平台有机结合, 将对壮锦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壮锦技艺传承创新  一、广西壮锦技艺的发展现状  在新时代中,壮锦技艺为磨合市场需求逐步单一化、形式化。但是,广西壮锦技艺的开发与利用仍有待深化,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到了今天还是存
期刊
摘要: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电信运营、设备、生产等行业从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岗位群,主要从事电信产品营销服务、售后服务、网络营销等工作。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类工作的比例超过90%,市场营销课程的就业支撑非常重要。如何建设课程的教学资源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资源;实训建设;校企合作  一、课题
期刊
摘要: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的培养更多面向实际工程,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现状,提出通过完善技术创新教育体系、强化专利教育教学、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等多种途径培养研究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其结论可为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土木工程;技术创新;专利  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
期刊
摘要:纵观西方翻译史,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身份的变化彰显了一个由“隐身”到“现身”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翻译家们对于译者的“隐身”和“现身”的讨论,从未停止。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西方翻译史中,数位翻译家们翻译理论的不同演变,以此分析译者身份的变化,从而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译者;隐身;现身;主体性  引言:纵观西方翻译史,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身份与地位也经历了一个由“隐
期刊
摘要: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堂表面热闹,但思维肤浅、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理解和思维有欠深入,深度学习的自主性和方法缺失。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与情感体验。  关键词:深度学习;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前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逐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技术、能源、物质材料的支持。在国内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国内电力行业的自动化水平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自动化所引发的动力系统变化标志着无功补偿技术兴起。现本文将展开对无功补偿技术与电气自动化关系、优化方法的介绍,分析无功补偿技术使用意义,分析其具体应用途径和现阶段情况,介绍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无功补偿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予以技术人员一定帮助。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在不断的创新,同样我国的校企合作也在蓬勃发展着。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是许多高校的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市场观、设计思维、创新意识等等。包装设计专业为我国的包装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对于人才的实践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包装设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  互联网的兴起,比如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使得快递行业迅速崛起,我国的包装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这
期刊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中,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才能越走越好。本文就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探讨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核心问题  一、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顶层设计目标不明确  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