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要能体现基础性和多功能性,重视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这种要求下,活动课程的实施在语文课程中就具有了非凡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大语文意识出发,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对语文活动课教学的实践,那么就可以训练学生的智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并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一、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和内涵
(一)活动课的源起
语文活动课它不是一个新名词,明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许是活动课程最早的哲学命题。到了近代,教育史上相继出现了课外活动课、第二课堂、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活动课的勃兴其实正是时代对教育的培养个体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呼唤。活动课在西方源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和杜威“做中学”理论,它要求教育者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成为“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在接触感知具体事物中,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去思考问题,探究答案,最后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能力、智力和协调力的训练。
(二)语文活动课的界定
活动一词顾名思义就是要“活”要“动”的课程,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除听说读写的要求外,同时还要求学生会观察、思考、想象、创造和探究。活动课的开设,从根本上讲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旨在通过学生自身活动,直接感知,亲自动手,参与思考,寻求答案,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并得以和谐发展。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语文活动课对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是别的学科教学无法替代的。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程,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知识视野,挖掘了内在潜质,培养了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以活动为载体,学生能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地去主动获取语文知识,探究自己认识世界的途径并养成分析判断的能力。它不是课内课程的补充和巩固,而是语文基础课程的延伸和深化,从这点上讲,有序地开展活动课可以说是时代的呼唤。
(三)语文活动课的形式
语文活动课有多种形式:有语言类的演讲、朗诵等,有表演类的课本剧、小品等,有阅读类的读书报告会、书评等,有实践活动类的访名胜追古迹、人物专访等,有游戏类的成语接龙、诗词串串烧等,有实用类的写对联,编短信等等。所有的这些活动,让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发展了认识能力水平,提高了活动领导力,还使得他们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品德受到教育,心理素质受到训练,从整体上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语文活动课实施的意义
(一)培养语言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叫语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一般人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听话、说话,有时还要多听多说,不仅说一些零碎的话,还得说整段整篇的话。人人要开会,时时得发言……”这些话语告诉我们,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生活、工作必备的能力,对一个人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活动课实践中,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地设计一些话题,如要求学生讲述“校园新闻每日一播”“美文共欣赏”“我所推崇的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等,能使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和敏捷,语言越来越生动、流畅。
(二)锻造思维品质
彦江在《创造性思维与策略》中说:“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判断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有高低快慢之分,良好的思维品质往往会散发出强烈的人格魅力并促成的高尚的情怀。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也认为,教学不应该是灌输,不应该是给予,而是学会思维。活动课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思考敏捷性,促成他们灵活巧妙地表达内心所想。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辩论赛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是观点与观点的碰撞、知识与知识的交锋;辩论要求语言准确、机智、犀利,甚至一针见血,这种言语活动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材料积累和思维厚度,还需要学生在关键时刻迅速作出反应,维护自己的观点并作反驳,它可以造就很敏捷很活跃的思维力和批判力。
(三)深化智慧训练
贝斯特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在这个智慧比拼的时代,拥有智慧尤显得重要,它能给人带来灵魂的高尚和心灵的甜美,还可以带来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情怀。智慧,因其不断显示出来令人惊叹的创造魅力,而成为人类追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不管是常识类的还是表演类的,无不显示智慧的魅力。开展语文活动课,可让学生从中求知,在求知中形成能力,生成智慧。在语文活动课开展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开展讨论交流,客观比较评价,广泛吸收接纳,及时思考总结,最终得以开掘创新能力,健全完美人格,启迪思维模式,促成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生成高层次的智慧。在“名家名作”展示活动中,有一个小组的展示令我记忆非常深刻,他们的主题是周国平的“智慧”。他们对这个主题活动做如下设计:全面介绍周国平及生平经历;赏读周国平关于“智慧”系列的文章,如《智慧与信仰》《智慧与童心》《寻求智慧的人生》《小说的智慧》等;搜罗周国平作品中关于智慧的小故事;整合周国平关于智慧的语录;周国平的“智慧”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和启示;说说你的生活“智慧”。这样一个系列活动下来,所有参与的同学深有感触,在深度的剖析解读探讨中,养成了以哲学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的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而这能力的获得来自语文实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做为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知识传授者的身份为活动设计者和引导者,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语文活动中,自主积极地培养语言能力,锻造思维品质,深化智慧训练,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和内涵
(一)活动课的源起
语文活动课它不是一个新名词,明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许是活动课程最早的哲学命题。到了近代,教育史上相继出现了课外活动课、第二课堂、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活动课的勃兴其实正是时代对教育的培养个体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呼唤。活动课在西方源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和杜威“做中学”理论,它要求教育者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成为“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在接触感知具体事物中,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去思考问题,探究答案,最后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能力、智力和协调力的训练。
(二)语文活动课的界定
活动一词顾名思义就是要“活”要“动”的课程,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除听说读写的要求外,同时还要求学生会观察、思考、想象、创造和探究。活动课的开设,从根本上讲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旨在通过学生自身活动,直接感知,亲自动手,参与思考,寻求答案,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并得以和谐发展。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语文活动课对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是别的学科教学无法替代的。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程,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知识视野,挖掘了内在潜质,培养了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以活动为载体,学生能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地去主动获取语文知识,探究自己认识世界的途径并养成分析判断的能力。它不是课内课程的补充和巩固,而是语文基础课程的延伸和深化,从这点上讲,有序地开展活动课可以说是时代的呼唤。
(三)语文活动课的形式
语文活动课有多种形式:有语言类的演讲、朗诵等,有表演类的课本剧、小品等,有阅读类的读书报告会、书评等,有实践活动类的访名胜追古迹、人物专访等,有游戏类的成语接龙、诗词串串烧等,有实用类的写对联,编短信等等。所有的这些活动,让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发展了认识能力水平,提高了活动领导力,还使得他们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品德受到教育,心理素质受到训练,从整体上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语文活动课实施的意义
(一)培养语言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叫语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一般人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听话、说话,有时还要多听多说,不仅说一些零碎的话,还得说整段整篇的话。人人要开会,时时得发言……”这些话语告诉我们,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生活、工作必备的能力,对一个人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活动课实践中,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地设计一些话题,如要求学生讲述“校园新闻每日一播”“美文共欣赏”“我所推崇的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等,能使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和敏捷,语言越来越生动、流畅。
(二)锻造思维品质
彦江在《创造性思维与策略》中说:“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判断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有高低快慢之分,良好的思维品质往往会散发出强烈的人格魅力并促成的高尚的情怀。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也认为,教学不应该是灌输,不应该是给予,而是学会思维。活动课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思考敏捷性,促成他们灵活巧妙地表达内心所想。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辩论赛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是观点与观点的碰撞、知识与知识的交锋;辩论要求语言准确、机智、犀利,甚至一针见血,这种言语活动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材料积累和思维厚度,还需要学生在关键时刻迅速作出反应,维护自己的观点并作反驳,它可以造就很敏捷很活跃的思维力和批判力。
(三)深化智慧训练
贝斯特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在这个智慧比拼的时代,拥有智慧尤显得重要,它能给人带来灵魂的高尚和心灵的甜美,还可以带来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情怀。智慧,因其不断显示出来令人惊叹的创造魅力,而成为人类追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不管是常识类的还是表演类的,无不显示智慧的魅力。开展语文活动课,可让学生从中求知,在求知中形成能力,生成智慧。在语文活动课开展中,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开展讨论交流,客观比较评价,广泛吸收接纳,及时思考总结,最终得以开掘创新能力,健全完美人格,启迪思维模式,促成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生成高层次的智慧。在“名家名作”展示活动中,有一个小组的展示令我记忆非常深刻,他们的主题是周国平的“智慧”。他们对这个主题活动做如下设计:全面介绍周国平及生平经历;赏读周国平关于“智慧”系列的文章,如《智慧与信仰》《智慧与童心》《寻求智慧的人生》《小说的智慧》等;搜罗周国平作品中关于智慧的小故事;整合周国平关于智慧的语录;周国平的“智慧”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和启示;说说你的生活“智慧”。这样一个系列活动下来,所有参与的同学深有感触,在深度的剖析解读探讨中,养成了以哲学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的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而这能力的获得来自语文实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做为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知识传授者的身份为活动设计者和引导者,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语文活动中,自主积极地培养语言能力,锻造思维品质,深化智慧训练,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