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诸本皆当作“大制无割”rn《老子》河上公本、王弼本在古今流传最广,受其影响,人们熟知的是“大制不割”.但据河上公注“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1,则河上公本实作“大制无割”.王弼本貌似作“不割”,收入王弼本注文的《经典释文·老子音义》“无割”2,南宋范应元亦云:“无割,严遵、王弼同古本.”3再看王弼注:“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4可知王弼所见亦为“无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本皆当作“大制无割”rn《老子》河上公本、王弼本在古今流传最广,受其影响,人们熟知的是“大制不割”.但据河上公注“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1,则河上公本实作“大制无割”.王弼本貌似作“不割”,收入王弼本注文的《经典释文·老子音义》“无割”2,南宋范应元亦云:“无割,严遵、王弼同古本.”3再看王弼注:“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4可知王弼所见亦为“无割”.
其他文献
琼阁仙山,无双胜境.经过紧张而充实的两天时间,中国道教协会第十三届玄门讲经活动即将圆满落下帷幕.在此,受李光富会长委托,我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对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的关心指导,湖北省、十堰市和丹江口市统战宗教部门的大力支持,湖北省道教协会的鼎力协助,武当山道教学院的精心筹备和各位高道大德、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朋友、各位道长以及工作人员的广泛参与和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现在已有相当数量的道徒墓葬被发掘出土,为我们深入了解唐代道教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8年发掘而于近期刊布的唐代上清大洞法师姜希晃墓,即是其中最新的一例.rn姜希晃墓被盗严重,残存出土遗物15件,包括1件瓷盏、2件陶俑、2件陶鞍马、1件铜环、1件铜钩、1件铁器、1枚铜钱、1合墓志、5合镇墓砖.1发掘简报介绍了墓葬的基本情况,并对墓志进行了解读.拜读之后,受益良多,以下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
承负思想是《太平经》宗教理论的一大基石.《太平经》有云:“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病更相承负也,言灾害未当能善绝也.”1也就是说,前人有违天道就会给自己或后人带来报应,其影响不仅仅限于个体,也包括家族.承负报应思想具有涉及时间长(“以长解天地开辟以来承负之谪”2)、涉及面范围广(“为万二千物解承负之责”3
受山东峄山白云宫住持焦至玉、滕州龙王庙林宇清两位道长的邀请,笔者曾赴山东峄山考察,有缘得见济宁常清观民国十三年(1924)传戒留下的两部珍贵成本.笔者结合地方志、登真篆、碑刻、口述史等资料以及当前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图还原济宁常清观的传戒历史,以及这座新起的全真丛林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复杂命运.
《玄宗旨》,现存有明抄本,季蕙纕辑著,《道藏》《道藏辑要》等大型丛书失收,《中国古籍总目》 《中国善本书提要》亦无记载.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等海内外目录,亦未见馆藏.2018年上海大学出版社《珍稀中医稿钞本丛刊·新安卷》1刊出该书影印本.李志鸿在《程智与明清之际道教龙门派新探》一文中对季蕙纕、程智、马衍之间的传承做过考证,今根据部分新发现的资料再对季蕙纕的《玄宗旨》作进一步探讨.2
崂山耸立于胶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象变幻万千,海雾出现频率高且持续时间长,颇有仙灵飘逸之气,局部形成小气候区1.崂山地貌形态奇特,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岩石质密刚硬,“千奇万状不能名”,形成了群峰壁削如刃、洞穴众多的形态.因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符合道教的仙境氛围,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隐居之人、清修之士到此修真、参访.太清宫位于崂山宝珠山七峰环抱中,伫立于太清湾北,地理位置优越2,是青岛市有史料记载的最早道教宫观,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3,目前总占地面积12万m2,总建筑
真武神是道教崇祀的重要神灵,最早可以溯源于先秦星宿崇拜中的北方七宿玄武,为北方之神,与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合称“四象”.因北方在五行中属水,故玄武又为“水神之名”.1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玄武被纳入道教神灵体系,并逐渐向人格神形象转化.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因“避圣祖(赵玄朗)讳”而改称“真武”.当时,汴京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
泰山为五岳之首,又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自古便是高道修真之地.有明一代,泰山摩天岭屏风岩下出现了一位高道柴慧庵,其先后修道武当、伏牛,后于泰山创建四阳庵,遗憾的是,关于其生平、修道弘道历程等都不甚清晰,本文依据明代别集、家谱、方志、碑刻文本等史料对其进行考述.
道教宫观建筑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道教徒来说,道教宫观不仅仅是安身立命之地,更是弘扬道教文化的平台.明代张宇初的《道门十规·宫观修葺章》中说:“凡名山福地,真灵香火之所,多宋、元、本朝所建宫宇,上以祝釐福国,下以容众安单.每因兵燹之余,遂乃废驰不举.”1从明代开始,道教徒就已经认识到道教宫观不仅仅是传承信仰和传播文化的空间,更是道教徒安身立命之所,而造成道教宫观废圮的最主要原因是兵灾和火灾,可见最迟在明代,道教徒已经关注道教宫观建筑的防火问题.
金辉派祖师源流考溯rn全真道始于宋金时期的王重阳祖师,法脉源溯太上道祖,太上道祖付法于“东华”,大法弘衍至“钟吕”.重阳祖师承自“钟吕”二仙,乃宋金时期高道,为当时教门“革新派”宗师.重阳祖师在刀兵肆起的动乱年代,发觉人民需要平安生存的重要性,也感知到当时道教的弊病,所以开创了道教“全真派”,全其真性之法,性命兼修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