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小见大”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力作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支持教师的教学反思日益引起教师教育领域和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海燕博士撰写的《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正是一部系统研究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学反思的专著。该书吸收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紧扣时代特征,提出了颇有创见的,针对技术支持教师反思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学术贡獻及实践价值,是一项“以小见大,细中见深”的研究。
  首先,作为国内首部系统探讨技术支持教师教学反思的专著,该书从技术支持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出发,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的潜力支持、教师教学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实践问题必须基于理性的思考。因此,该研究虽然是一个直面现实、力图解决应用性问题的选题,但并没有回避技术教育应用的理论问题。基于“创设技术丰富的教学反思环境”这一视角,该研究探讨了技术与教学反思的关系,技术对教学反思的效用,技术支持教师教学反思的含义、核心途径以及支持教学反思的技术工具分类等,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外,该书虽然选取了技术支持教学反思这样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但作者透过小问题分析了技术的本质、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的“以小见大”。
  其次,尽管这部著作既有理论建构又有实践应用且涉及面比较宽,但并不失其深度。作者在研究的每一部分,不仅梳理了已有成果,而且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层层递进,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中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依,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该著作在对教学反思理论梳理的过程中,不但综述了已有学者对反思含义的界定,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反思进行广义和狭义区分,进而阐述如何全面理解教学反思的涵义,分析了教学反思的特征、教学反思的方式,而这些特征和方式均在其提出的技术支持教师教学反思环境构建中得以充分体现。又如,在技术对教学反思的效用分析中,作者将技术对反思的效用描述为教师反思中的、有目的的一组活动,并将教学反思活动区分为内部、外部两种形式,分别予以梳理。再如,在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环境设计部分,对每一个要素的设计都有详细论述,单就教学反思支架要素来说,就包括了支架的内容、支架的性质、支架的形式、提供支架的原则等。
  再次,在信息技术飞速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有效利用日新月异的技术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搞清楚“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和策略是什么”。当前教学反思被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中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因此作者将关注点投向“如何利用技术支持教师的教学反思”,可谓抓住了关键。该研究提出的技术支持教师教学反思的核心途径、设计框架,设计开发的基于过程的教师反思网络平台,形成的支持教师教学反思的网络环境创设策略等,对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编者按:新的一年,“高手论技”继续伴随大家前行,身处一线的你,就那些技术上最常遇到的故障、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最成熟的应用……都可以在此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继续围观还是现身说法,新浪微群http://q.t.sina.com.cn/264976,期待您的共同参与。  在生活中,如果你稍作留心就会发现,在公交、地铁、星巴克等公共场合,掏出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悠闲自得地上会儿网,或者切切水果、捕捕鱼,
作为专栏主持人,从2014年开始起步,一路走来,从不少读者的反馈中感受到了关切,从杂志编辑部的大小编们那里汲取到思想火花,从合作作者群的字里行间聆听到对教育改革的鼓与呼,更透过专栏,触摸到了时代和世界对深度学习的强劲脉搏……在这里一并鞠躬致谢!  在我们行将告别2018年之际,我们也迎来了本专栏的收官。然而,生命不止,永遠在路上,我和我的伙伴们依旧会借力跨界元素而助力成长提升有关的话题,依旧会追随
1978年我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其时钱先生六十不到。我时常会在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的走廊里、师大的林荫道上、波光摇曳的丽娃河畔,看到钱先生比年轻人还潇洒挺拔的身影。有时穿着西装,风会掀起他米黄风衣下摆的一角。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大家求知若渴,每有新书出版争相购买阅读。钱先生的《〈雷雨〉人物谈》就在那时出版。我买了,一口气读了几遍,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怎么能把周朴园、繁漪分析到如此让
课程概述  《〈红楼梦〉导读与写作》校本课程是我们学校独立设计与实践的创新性信息化课程。本课程融合阅读与写作,辅之以情境游戏浸入式阅读,其整体设计思路是推行整本阅读,配合写作与研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设计原因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前者要求学习者具备以汉字、汉语作为生产生活交流工具的能力,后者明示学习语文还起着传承文化文明的作用。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语文的教育目的都是通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一些事物,或清晰,或模糊,变焦在其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在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课题、目标、问题、知识的分析和把握就如同摄影变焦一般,傻瓜式的聚焦只是死记硬背般地照搬了已有的套路,而精准的教学变焦考验了教师的各项能力,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让教师晒出独特的教学风格,展示不一样的教学魅力。在苏州市优质课的上课与研讨活动中,我在和同行们学习的同时,从摄影变
一、“非虚构”:个人化的真实  何为非虚构?按照西方的分类方法,叙事文学可以分为两大类:虚构和非虚构。从广义上说,非虚构是相对于虚构而存在的文学族群。它自古就存在,像西方的史诗文学、中国先秦的史传文学、语录体散文等。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回忆录、日记等等,都属于非虚构的范畴。狭义的非虚构,是指1960—1970年代在美国兴盛的“非虚构小说”、“新新闻报道”等文学类型。它在英语中的表达是“Non-fi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将多媒体技术恰如其分地融合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促进了学生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以“图”激趣,开启数学情境的窗口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优化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己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开发,都离不开对课例的设计、观摩和反思研讨。说课作为课例研究的一种主要教研活动方式,是教师展示并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过程,并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进行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这种预演更为高效。因此,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有效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是每位教师在说课中必须面对
摘要:作者将微课与混合式学习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的教学,进而从实践层面思考该模式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3-0053-03  ● 导言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大多仍采用“课堂讲授 学生练习”为主的模式,
摘要:创客教育的本质是在核心素养思想指导下,依托跨学科知识整合和工具的熟练应用,在创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客教育是在创造中学习,具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优势,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与实践者聚焦于如何将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对创新思维工具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关注不多。本文首先概述了创客教育的内涵,然后通过对头脑风暴工具与创客教育关系的探讨,结合头脑风暴工具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头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