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也是‘主体’”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早期语文教学专家是非常重视的,曾有过“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本位的定位。但随着接受美学的影响和“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了随心所欲解读文本的现象。对此,语文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提出了“文本也是‘主体’”的论断,这对阅读教学理论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 阅读 文本 主体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读”在语文能力中独占鳌头,阅读教学自古就受重视,至今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地位,早期语文教学专家是非常重视的,曾有过“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本位的定位。接受美学使这种定位发生了动摇,强调阅读者的再创造作用,好像有“绝对的自由”,文本是可以任意理解的载体。新课标实施以来,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无论是单主体、双主体、轮换主体的理论,都是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文本是师生阅读的“对象”或学习的“客体”,出现了许多对文本随心所欲解读的现象。然而,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学会了阅读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跟上时代步伐。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句十分精彩的话,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一、传统的弊端:“唯书”“唯师”“唯教参”。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唯书”、“唯师”、“唯教参”的教学观念屡见不鲜,学生仅是教学的对象,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孔乙己》,学生只能把它理解为是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抨击和批判,不允许学生对文本有任何富有个性的见解。另外,老师习惯了在课堂上充当“独裁者”的角色,并实施思想专制,认为自己是文本思想的唯一诠释者,对于自己的讲解学生只能信不能疑。学生在阅读中有任何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都会遭到教师有意或无意的扼杀。因此,学生成了教师见解的复述者,成了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道具。“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语文课上讲解课文中关于坡度不大的土坡的描写。讲到这里,他停下来,让学生概括土坡的特点。学生说‘坡平’,他否定;学生说‘坡缓’,他摇头;学生说‘坡低’,他批评学生不动脑子;学生说‘坡长’,他指责学生是胡说;最后,他告诉学生说‘坡小’”。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唯我独尊”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现实的困境: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性和随意歪曲文本。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国外许多阅读教育理论传到国内,其中对阅读教学改革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是“接受美学”。“在接受美学看来,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文学作品不是由作者独家生产出来的,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②也就是说,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与作者的地位是相当的甚至是超过作者的地位,作者表现了什么是无所谓的,关键在于读者发现了什么。接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变革。在阅读教学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人。”③奠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不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老师也不再“把学生看成是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满的装知识的容器”。④而且进一步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强调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毫无疑问,这对于传统的语文阅读中的教学“唯书”、“唯师”、“唯教参”的教学思想是一大进步。
  但是,真理往前跨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随着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提出,片面夸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是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打破陈规,阅读文本又不囿与文本,不必照本宣科,要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但这一切都是在基于文本愿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也就是因为一部分老师未能准确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这个“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任意发挥,随意理解文本意义,进而造成了学生随意歪曲文本的现象。比如,一位老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让学生先自读文章,随后,问学生读后从文本中了解到了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看到了作者描写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⑤对此回答,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回应,也许这位老师认为这才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吧。难道只有此才是尊重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吗?笔者认为,不妥。学生的理解不应该是漫无边际的任意联想,而是以自己的“前理解”为阅读起点,以文本所表达的内容为基础来理解文本。“诸如此类随心所欲的‘理解’是很不严肃的,也是违背理解规律的”。照此下去,恐怕不是“尊重”学生,而是完全的“放纵”了,众多的文本,被理解得“面目全非”的局面指日可待了。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不能夸大学生的主体性,毕竟学生是受教育的人,是不断成长中的人,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老师的指导作用,人类知识的传承必受影响。
  三、理想的选择:文本也是“主体”。
  针对当前学生随心所欲理解文本,无视文本作者的现象,李镇西老师提出的“文本也是‘主体’”是非常切合时宜的,对阅读理论也是一大贡献。李镇西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存在着三类主体——两类阅读(理解)主体即师生双方和文本背后的主体即作者。“文本也是‘主体’”。“文本就物质形式来讲,是我们理解的客体,但这个客体不同于认识论中认识的客体——在认识论的客体中,人们要认识的是其本身的属性和运动规律;而解释学所要理解的文本,其本质是人赋予的意义。因此,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实际上是通过文本的物质符号系统这个中介与物质符号系统背后的作者进行对话。”⑥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文本,实际上也是三个主体之间的精神交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中由传统的教师单一主体观转向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双主体观,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将文本作者纳入阅读过程中的主体行列。当然“作为文本作者的主体有其特殊性,这特殊性表现在他不是‘现场主体’,而是隐蔽的或者说没有出场的主体。他可能与我们同一时代,但在不同的空间;也可能与我们根本就不是同一时代。因而这个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是无法言说的,是处于沉默状态的。”但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无法言说的,处于沉默状态的主体”。“文本主体之所以是主体,不仅仅是因为它也是一个精神承载者,而且它仍然参与了我们的对话与交流。引导着、影响着、制约着我们的理解,其引导、影响、制约的中介便是其作品……把握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之所以对课文进行随心所欲的错误理解,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文本背后那另一个主体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有了这个隐蔽的主体,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便不可能拥有绝对的自由”。⑦
  的确,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读朱自清的文章就是与朱自清对话的过程,读余秋雨的文章就是与余秋雨对话的过程,“唯有教师、学生、作者三方平等对话,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充满了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的民主精神”。
  注释:
  ①张正君著.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4.
  ②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比较教育研究室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200.
  ④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28.
  ⑤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2.
  ⑥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8.
  ⑦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8.
  参考文献:
  [1]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比较教育研究室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3]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5]《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128.
  [6]张正君著.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习作更是需要语文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的。由此,作者开辟了一条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善于模仿—积极创新”的路子。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积累素材 引导模仿 个性创作  “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作了明确要求
摘 要: “即兴”本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教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指教师机智地抓住眼前事物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巧妙利用,即兴发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具体分析“即兴”教学艺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即兴 化学教学 教学艺术 应用  一、化学课堂需要“即兴”教学艺术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是动态
引言: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倡导探究性的、自主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批注式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课堂写真:《爱如茉莉》第三段教学片段  师:课文的第三段,作者着重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细细体会,并作适当批注。  师:可以抓住细节描写中的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即爸妈的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备好课,才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但以往英语教师的备课,很多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抄教案式的备课,且存在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创设符合英语课堂学科特色的有利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体系,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每一位英语教师在课前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进行研究性备课。  一、什么是研究性备课 
【教学片段】  片段1:  上课伊始,教师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在得到同学们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豆豆这一动画形象。在大屏幕上蹦跳着的活泼可爱的小豆豆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们。这时,小豆豆用十分有趣的语调和同学们打着招呼,并提出了问题:“大家好啊。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你能够写正确吗?”接着,大屏幕展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部分新词
[课堂实录]  镜头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  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高高地举起手,并大声嚷道:“老师,我知道,让我来……”“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可一连几个孩子的意见和刚发表完意见的孩子的观点是一致的。  镜头二:“老师,我来,我来!”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提问后,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或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旁边的
摘 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质,需要每个老师耐心教育。师生应该成为朋友,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沟通 耐心 爱  九月,我满怀着憧憬和期待迎来了新的一届一年级的小学生。比起第一次做班主任,带一年级,自我感觉已经从容了许多。可几个孩子很快就进入了我的视线,给了我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  学前教育是学校为了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和体验小学生活而特别设立的。我按
一、引言  江南三大古楼之一的岳阳楼历来都是文人居士聚会,把酒吟诗,抒情画意的场所。它在被诗人墨客以诗寄托情思的同时,因诗而闻名遐迩,成为湖湘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胜地。随着外国游客的纷纷到访,将岳阳楼作为外国人初步了解湖湘文化的窗口之一已十分必要。而岳阳楼上历代文人所创作品多以对联形式悬于岳阳楼景区各处,对其中部分主要对联英译,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文化的软实力进一步推动旅游形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两阙《如梦令》一直为后人所喜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只选取了一次郊游中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心情,让人不禁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朴素的文字,朴素的情感,却像一杯酒,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醇厚。在欢快、清新之余,又让人读出文字背后一些历史的沧桑。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开始了思考——这首词李清照写
摘要:新“脑体倒挂”现象是指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起薪低、甚至低于许多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指出了该现象的正面意义。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脑体倒挂”现象;素质教育  “脑体倒挂”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脑力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者的现象。当时有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