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灵光消逝的时代——本雅明的灵光理论与艺术的终结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光理论是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思想中可以参与到艺术终结命题的众声喧哗的重要证据。这一思想具有着多重指向,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从时间和进步观维度的理解。在本雅明看来,灵光艺术是一种时间上的持留,是一切如常的体验。它已经变成了进步观的直接体现者,与后者一起成为法西斯主义和丑恶现实的维护者。为摆脱这种情况,他论证了灵光的消逝可能性和机械复制时代的合理性,倡导终结灵光艺术,希望借此达到与现实对抗的目的。由此可知,本雅明所讨论的灵光艺术的终结,与上一世纪60年代以后的艺术终结命题的讨论存在差异,在他那里,这种终结不是对艺术命运的思考,也没有焦虑,而是艺术革命性的体现,是救赎社会的有效手段,因此更多的是乐观主义地对艺术的希冀。
其他文献
2015年,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国土资源局以保护资源为抓手,把握新常态下资源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各项工作.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继承并发展了唐人传奇的情爱故事模式,然而对情爱中的“妒”两代文人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唐代文人清醒地认识到了“妒”的存在,并揭示出其根源.而明清文人采取
作为一名国民党党派学者,黄文山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主要学术资源,从“文化学”的视角来阐释“史则”与“史观”,论证“民生史观”为最高的历史法则。黄文山历史观的“文化学”阐释,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党派学者在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以学术为意识形态所用、为官方文化政策提供学理支持的努力。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窥见特殊政治形态下的学风与士风。
21世纪是传记的世界,传记史学是一个值得史界关注的新领域。全文对诸如传记史学的定义、特点、价值、意义作了理论思考。传记与传记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书写层面的,后者是
在中国当前矛盾多发和话语多元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舆论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情绪化的特点,面对新媒体时代出现的舆论新格局,主流媒体应当创造性地运用新闻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阶段我们已经处于后改革时代,由于前改革时代所遗留的问题,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成为后改革时代的关键,而农村社区化则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载体。自我国2006年农村社区化工作试点以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对现阶段农村社区化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得出在后改革时代只有不断深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建设,才更加有利于为农村社区化建设提供保障,才更加有利于为农村社区化提供平台,才更加有利于转变农村固有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对传统"政治-伦理"结构之文化建制的批判必然走向基于平等的性别正义诉求。无论是"性别中立"式、"女性中心"式的策略,还是"差异-解构"式的策略都未能摆脱西方二分式
义利问题是儒家思想中受到误解最多的问题之一,其误解的因缘之一就是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王何必曰利”理解的差异。考察这些语句出现的交谈对象和社会背景,可以看到
罗兰·巴特是将符号学理论用于视觉传播领域的先驱,他1957年写成的《神话学》和1964年的论文《图像的修辞》都生动论述了符号理论与视觉传播的关系,至今仍是传播学、新闻学
大历史是历史教学和研究的新领域,它将人类史置于整个宇宙史背景中,探究从宇宙大爆炸以来到当前的历史。大卫·克里斯蒂安是大历史的有力倡导者之一。他不但讲授大历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