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和三国马超

来源 :守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b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人对于亚美尼亚的印象,也许要比邻近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更加淡薄许多。至少后两者还经常因为政治局势或恐怖组织,而在国内媒体的新闻中偶尔占有一席之地,而亚美尼亚,自从1991年独立后,似乎一直就是沉默地存在着。唯一的,还是小范围内的,亚美尼亚小小热过一下,是关于亚美尼亚的大姓马米科尼扬,被某位记者套上了中国血统,据说他们的祖先,还是三国时候的马超。
  姑且不去考究真伪,那个故事本身还是很有意思的。据亚美尼亚的一些史籍记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祖先是来自中国的一位名叫“马(姆)抗”的将军。那位马将军自然是不见于中国史书的,不过亚美尼亚人说他的祖先在中国曾经是一位“国王”,后来避难西逃,在公元三世纪左右,在亚美尼亚定居下来,渐渐的,马(姆)抗成了马米科尼扬。于是一些“热心人”通过一系列的推测,便认为这个马将军很可能是当年称霸河西,与西域中亚诸国渊源颇深的马超的后代。
  无论如何,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确是亚美尼亚历史上最重要的姓氏之一,和他们所谓的中国祖先一样,是驰骋沙场的大将,还出了一位领导亚美尼亚独立斗争的民族英雄。在首都埃里温,某一幢标志性建筑门前,便竖立着高大的马米科尼扬将军骑着战马的雕像。仔细看看,倒还真是有点像连环画上的马超。
  这样的联想与揣测,无非是抱着一颗美好的心。至于事实如何,便难讲了。有时这种事儿却更像是攀亲戚,至于是攀到了穷亲戚还是富人家,却是各有各的说法。亚美尼亚人或许可以把这当作在中国宣传自己国家的契机,中国人则让“我泱泱大国”的心态再一次得到了满足。可惜的是,这事儿半温不火地在小范围内争论了一阵后也就偃旗息鼓了——恐怕还是亚美尼亚这个国家太不为国人所知的缘故吧。
  也不能怪中国人,因为亚美尼亚在西方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可能连西方人自己也认识不到。作为《圣经》记载中大洪水后诺亚方舟靠岸的地方,阿拉拉特山就在亚美尼亚和土耳其的边境上——在亚国首都埃里温市区里,便可以望见这座海拔五千多米的漂亮雪山——在亚美尼亚国徽的中央,当然也能看见它。至今仍有大批探险者来到这里,试图找到诺亚方舟的遗迹。
  按照这个逻辑,恐怕没有亚美尼亚的这座山,连人类都要灭绝于洪水之中了。当然,人类早就忘了。
  甚至于很多西方“纯正”的天主教徒也不了解,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天主教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单一宗教为国教的国家。一千七百年过去了,这个蕞尔小国依然在伊斯兰教和东正教国家的重重包围下,坚守着他们天主教的信仰——遗憾的却是连罗马教廷也忘了他们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就像他们那部写满臣服、反抗、屠杀和被吞并,却从未曾真正屈服和变节的历史。
  所谓地理上的小国,精神上的大国,莫过于如此。
  [文自《竞副刊》]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一座山,山顶上有一间老房子,不知何年何月建造,墙体都是巨大的石头,上面覆盖着几寸厚的青苔。鸟在屋檩上做巢,蜘蛛在檐角之间编织迷宫。屋子正厅供有一尊真人高的菩萨,因为岁月的烟熏火燎,已辨不清材质。菩萨的样子有点怪,不是通常的那种法相庄严,有点尖喙细脖,因为污垢,也没有惯常的慈眉善目。  山下的村人上山砍柴时常在这儿避雨。若是两个人,相互说说村庄里的三长二短;若是一个人,就看看山外的白云苍狗。
期刊
她原本是幸福的,有一个忠厚又疼她的丈夫,刚满一岁的可爱的儿子。她家在镇上开了一间药铺,凭着祖传的医术行医卖药,过着平静又富足的日子。像这世上所有幸福的女人一样,她爱这个家,丈夫和孩子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她曾经以为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了,直到有一天,一群强盗闯进了她的家,他们抢走了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丈夫让她和孩子躲在桌子底下,自己却被匪首当胸一刀刺死。她死死抱住孩子,大气不敢出,却仍是被发现了。当
期刊
一个幽灵,一个地球变暖的幽灵,在大地徘徊。老天忘记了它的老谱,四季越来越模糊一团。冬天不像冬天,夏季向两头扩张。去年暴热的味道还记忆犹新,今年初夏的感觉就提前挤到了春天的门槛!自然的律令原本是冷热分明的。只有冷热分明的四季,才能哺育生物的参差多态。所以,人们热爱四季,也犹如每一个人心里的爱憎一样分明。当地球变得越来越暖,不由人们不越来越恐慌。  是谁给地球吃了激素,是谁把它弄得如此颠倒?科学的讲法
期刊
《异师记》主张人类向动物学习。其实不用鼓吹,人类早已这样做了。  人类的远祖在蒙昧时期与禽兽同处的岁月很长,耳濡目染,理当受到影响。  人类可能从蚂蚁学合群,从牛学坚忍,从狗学忠诚,从虎学沉着威猛。否则,人类不会以一种“动物”兼有那么多的长处。  进化到某一程度之后,人类渐渐跟山林间的野生动物隔离了,从此,人只能模仿人,人以老师父母朋友同事为借鉴,发展铸造自己的人格。不过人类的家庭中还有家畜。金鱼
期刊
如今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穿着耐克阿迪达斯长大的孩子们,也许不会相信,自己过的日子还不如老祖宗富裕。但事实如此。  清朝以前,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而现在我们的GDP却只占世界的4%。很多中国人终日为钱所困,不少人为了脱贫致富,拼命地学习、考大学,但上了大学以后,又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于是继续考研、读博。但即使如此,似乎仍然没能使所有人过上富裕的日子,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叫嚷着缺
期刊
我叫卡尔,一只孤单的蜗牛,从一出生,便背着房子四处漂泊,我很羡慕鼹鼠,有个温暖的家。即使大雪封山,也可以躲在暖暖的洞里,吃秋天储藏好的松籽和榛仁。她叫泽西,一只美丽的蝴蝶。她的翅膀满是滴泪痣形状的花纹。  一场大洪水,只剩下我和她。我们爬上一片很大的桉树叶子,顺着洪水急速地漂流,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大片大片的松树林在触角前迅速地后退,消失。当桉树叶子停息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四周是白茫茫的水和呼啸的海风
期刊
前一阵子薯片搞促销。我运气不错,中了张优惠券,可以去领个甜筒冰激凌。  店员给我的甜筒很漂亮,像一根燃烧的白火炬,散发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我拿着火炬,慢慢走向车站,一边走一边舔。结果还没到车站,甜筒就被吃光了。  这么快就吃完了?我为自己的好胃口大吃一惊。  后来一位朋友听说此事,大笑,说:“快餐店的甜筒都很不经吃。冰激凌火炬很大,可是下面的蛋卷托基本上是空的。而且托还很小,再用纸裹上,你就更只
期刊
因为那一年,有一个特别炽热的夏天,烤得我们闭紧了美丽新鲜的花瓣,害怕盛放的那刻,哪怕只让人远远欣赏。  下班的路上,遇到了夏。暮色中,在认出对方的一瞬,我们停下脚步对视了十秒钟,然后因为不知道如何称呼而擦肩而过。就在这十秒,我发现现在的夏,与十四岁相比,眉目间的那股强悍犹存。那种生气勃勃得过于泼辣的神色,仍在二十四岁的夏的脸上闪动。她的眼睛,在昏黄的六点钟天气中,和十年前一样,尖锐野性,想起以前她
期刊
在汉文化圈中,书法需要从艺者的执着与岁月的坚守。以点画起步,从运笔初始,“非人磨墨墨磨人”。因此,书法是东方艺术精神的经典象征和学养积淀。  著名书法家刘开强先生正是凭借着这种执着与坚守的从艺信念,他的翰墨生涯才能“出新意于  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记得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书法创作,乃“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阴惨阳舒,本乎天地之心”。这实际上深刻地揭示了书法家需要有生命意识的践
期刊
我喜欢蓝色,在我眼里它是最优雅的色彩,看见蓝色会让我的身心沉静下来,会让我联想到海洋、天空、冰雪、月光,甚至童话故事里的浪漫城堡。我在警营里工作和生活多年,蓝色是我珍爱的警服的颜色,每天眼中都会见到各种深深浅浅的蓝色,所以对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是一个老师,从事的是培英育才、塑造灵魂的美好事业,美好的事业当然要用美好的色彩去描绘,所以才有了那个俗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想这也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