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

来源 :守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原本是幸福的,有一个忠厚又疼她的丈夫,刚满一岁的可爱的儿子。她家在镇上开了一间药铺,凭着祖传的医术行医卖药,过着平静又富足的日子。像这世上所有幸福的女人一样,她爱这个家,丈夫和孩子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她曾经以为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了,直到有一天,一群强盗闯进了她的家,他们抢走了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丈夫让她和孩子躲在桌子底下,自己却被匪首当胸一刀刺死。她死死抱住孩子,大气不敢出,却仍是被发现了。当那个匪首狞笑着向她走近时,她终于昏了过去。
  等她醒来,怀里的孩子已经不见了。原先的温暖的家在一片火海里变得狰狞可怖,她发了疯地要冲进去找孩子,被赶来救火的人拉住了。一瞬间,家、丈夫、孩子,统统在烟雾中飘远了。
  她呆呆地坐在废墟边上,一连三天不吃不喝。开始的时候,邻里乡亲,大妈大婶还过来劝劝她,可她一声不吭,手里紧紧攥着从废墟中捡回的半块玉,那是丈夫家传的,刻着“福寿康宁”四个字,一直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已经被摔碎了,她只找到这刻着花纹的小半块。后来,劝她的人渐渐少了,再后来,镇上所有的母亲都暗地里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走近那个疯婆子。
  她是真的疯了,她甚至在想,跟着他们一起死,免得一个人在世上受这样的折磨。也许死了就又能团聚了?但她突然听说,那伙强盗已经被抓住了。在县衙的台阶下,当她又看到那张狞恶丑陋的脸时,她只觉得全身的血都在燃烧,如果眼光也是刀的话,那个强盗早已被剐成了片片飞絮。
  她等着,耐心地等着,然而,在判处几个强盗斩刑之后,县官却宣布,那个杀死她丈夫,毁了她的家的强盗是从犯,打了三十大板之后,当场开释。
  那一瞬间,天是黑的。
  她开始上告,到县衙击鼓鸣冤,在县太爷的轿前磕头,她不相信世上没有公理,直到有一天,她听到几个衙役私下的议论,才知道那个强盗早已用重金买通了县官,以同伙性命,换回了自己的命。
  从那天起,她活着,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报仇。
  她费尽心机打听仇人的下落,得知他已经离开了镇子,便四处追寻他的下落。她的积蓄早已花光,一路上,她讨饭,做最下贱的活,为了两块烧饼出卖过身体,她的容颜在风霜和仇恨的煎熬下变得苍老,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所有的感觉都已经逐渐麻木,陪伴她的只有对亲人的思念和刻骨的仇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躺在草堆上或者破庙里,望着月亮一遍一遍地回想,丈夫的音容,他憨厚的笑,他第一次抱起孩子时惊喜又小心翼翼的表情,他把玉挂在孩子颈中时郑重的眼神;想的更多的是孩子,想他粉红色的小胖脚丫,让人恨不得咬上一口;想他刚刚长牙的小嘴轻啮她的乳头的感觉;想他含糊不清地叫妈妈时稚哑的童音……那么清晰,那些过去曾经以为是很寻常的一切,就像仍在眼前,却又明知今生今世再也无缘相见。她只有紧紧握着那半块玉,那惟一留给她的纪念,就像冬天时握着孩子冰冷的小手一样,用滚热的身体温暖着没有生命的石头。她祈祷,不要死去,也不要疯掉,她要为他们报仇,要让那个毁了她一生幸福的人也尝尝失去一切的滋味。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以后,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她终于遇到了她的仇人。那个强盗现在已经改了名字,成了乐善好施的大财主,而且一直不停地换地方。可她一眼就认出他来,他的面貌是刻在她心上的;而他已经认不出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丐妇了。
  她开始想尽一切方法接近他,她想应征仆妇,可是管家把她赶出来了;她藏了刀子等在他家门口,可是他好像知道自己的仇人多,进出都带着保镖。最后,她决定趁夜偷偷到他家里下毒。靠着丈夫教过她的药理,她配成了一付毒药,正当她想混进他家时,她却突然发现仇人一家又搬走了。
  这个打击她终于无法承受了,她心灰意冷,昏昏沉沉地走着,一直走到一座庵堂门外,就在这时,庵里清澈的钟声响起,她听着,一声一声地,像是敲在她心上。她泪流满面,那一刻,她第一次觉得心里的平静。
  她找到老尼姑,要求出家,老尼姑收留了她,却一直不肯为她剃度。老尼姑对她说,她的心里有太多的执著,不是佛门中人。她随老尼颂经礼佛,打扫庭院,日子过的平静如水,她的心也逐渐的冷若死灰。
  后来,老尼姑去世了,她也终于出了家,主持着这个庵堂。她会医术,附近的人有点小病都找她来医,她跟人们相处得很好。关于过去的一切,她努力地去忘记。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也成了老尼姑。
  一天,一个青年来到了庵堂里,他是出门在外的旅客,生了病来求医的。青年长相清秀,很懂礼貌,让人一见之下就有好感。他的病不重,老尼姑给他诊脉,一边同他闲话家常,直到青年不经意中提到了他父亲,他是他父亲惟一的儿子,父亲爱他有如珍宝。
  像触电一般,老尼姑听到了那个久违的名字,那个强盗的名字,那个毁了她一生的人的名字。她不动声色地听着,自己都在奇怪为何能如此冷静。又说了一会话,她确定青年就是那仇人的儿子。
  她提出为他煎药,走进后堂。丈夫和儿子的脸突然从记忆深处跳出来,占据了她的脑海。那么新鲜,那么清楚,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过去的感觉又回来了,她才知道,原来她一直都没有忘记。
  她从柜子里拿出了那副毒药,她一直留着,没有扔掉它。转过头来,她把毒药放进了给青年熬的药罐中。做这件事的时候她像少女第一次会见情人时那么激动,那么兴奋,黑暗中她看见了儿子的脸就在空中向她微笑。儿子的眼睛一直注视着她,看着她做这一切。这是她的夙愿,一直未变——她要让她的仇人也尝尝,失去最心爱的亲人,在悲哀绝望中度过余生的滋味。
  她微笑着,看着青年喝下了药,就这样笑着,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年轻过,她苍老布满皱纹的脸上有兴奋的红晕。青年开始挣扎,他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说不出话来,他向老尼姑伸出手,无声地哀求,请她救自己。她看着他,脑中出现的却是仇人的影子。她看着他扭曲变形的脸,看着他苍白无力的手,看着他垂死的挣扎和抽搐,像是一个旁观者,在看一幕死亡的戏剧,欣赏着演员的演出,而这一幕,是她在梦里盼望了不知多少回的。
  终于,青年再也不动弹了。复仇的狂喜之后,老尼姑感觉到了深深的疲乏。四顾无人,她吃力地拖着尸体,向庵外走去,想把它拖到后山无人的地方。已是夜深,一轮惨白的圆月照着青年同样惨白的脸。
  正在这时,有一件东西从青年的身上掉了下来,老尼姑捡起了它,借着满月的光望去——是一块残缺的玉佩,依稀可见“福寿康宁”的铭文。
  第二天,人们在庵堂外发现了老尼姑。她已经死去,她的怀中像抱婴儿似的抱着一个同样已死去的青年。她抱的是那么紧,以至于没有人能将他们分开。
  [文自《江湖歌者》]
其他文献
我们这个社会常常喜欢苛责于人,我也不例外。  有一天,取道高速公路北上,在经过杨梅收费站的时候,车子在站前大排长龙,老远老远地就要停了下来,然后再慢慢地一辆车一辆车地挨过去。  那是个傍晚,我原来并没有什么急事,可是周围的气氛却影响了我。有不断按喇叭的,有开了窗户伸出头来大声咒骂的,有频频看表又摇头叹气的,使我也禁不住在心里嘀咕起来了!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有这么笨的人!”  看得出来我们这
期刊
译/李小林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人们去向国王诉苦,说有一群凶残的野狼袭击了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国王马上召集卫队中最优秀的武士,命令他们去消灭这群凶残的野狼。国王说:“等明年春天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将邀请你们中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和我共进晚餐。”武士们听了都跃跃欲试,他们都想成为那个惟一受到邀请的人。不顾冰雪和严寒,他们争先恐后地出发了。他们在森林和原野中追踪野狼的踪迹……转眼就
期刊
塔米是一个性格坚毅、活泼开朗、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的小女孩。她经常笑,笑声似银铃般悦耳而富有感染力。每当塔米的爸爸来幼儿园接她时,她都会一下子扑到父亲怀里,双手紧紧抱着父亲的脖子,双脚死死缠住他的身体,跟初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塔米对父亲的爱就像倒满了碳酸饮料的杯子里那些细细密密的泡沫,满溢了,顺着杯壁往下流。  我和塔米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刻,我喜欢抱这个可爱的小天使。因为家境贫寒,同其他孩子不一样,她
期刊
我们人类就像其他动物一样,天生就对亲戚特别好。社会思想家曾勾画出这样的世界:其中人们对待其他人就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柏拉图通常被称作“敏锐的人类观察家”,他认为在一个理想的国度里,统治者不应该拥有任何私有财产。直到今天,乌托邦的梦想还依然存在。我们可以对陌生人也一样好吗?  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曾经购买了800辆自行车作为公用设施,当局者辩称,比起上千辆私家自行车躺在车库里闲置,这种解决方案会非常奏
期刊
9月初接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开会通知,就开始打点行装。因为我有位十几年没见过面的挚友夫妇住在纽约,也想顺道拜访他们,以慰大家多年未见的相思之情。  千里迢迢送月饼  再过一星期多点儿就中秋了,所以我就在上飞机的前一天,到各大饼店采购了各式各样的月饼,预备带到纽约。我知道这几盒包装精美的土产月饼,一定会勾起朋友们多年的乡愁。  到了纽约,朋友夫妇一见我,殷勤亲切如归,寒暄问暖的。多年未见,彼此的眼角纹
期刊
春节过后,一部28集电视连续列《林海雪原》热播银屏。这部反映东北地区某民主联军深入林海雪原剿匪题材的电视剧,将人们的视线带回近60年前的解放战争时期。它不仅在影视界引起轰动,而且亦牵动了收藏品市场的“林海雪原”热,一些《林海雪原》的收藏品成了热门“俏货”,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借此机会,笔者将本人收藏或见识到的《林海雪原》收藏品,列目如下,与藏友共同欣赏。    一、小说版本《林海雪原》     
期刊
她喜欢画兰花。四岁的时候,在美协工作的母亲就给她拜了一位国家一级画家当老师,教她画画。老师给了她一套发黄的《芥子园画传》,先让她不求甚解地背念。她不喜欢山水人物,也不喜欢草虫鸟木,却单单喜欢竹兰菊梅的那一本。而“兰谱”又在这一本的最前面,因此她读来读去就只把“兰谱”背熟了,最后竟然只愿意学画兰花。  她和他是大学同学,同年,不同系。在图书馆初识闲聊,他居然记得她参加校美展的那幅作品,且印象深刻。说
期刊
译/任长秀  芭芘娃娃的创造者鲁思·汉德勒于2002年4月27日去世了,享年85岁。她的去世,也许勾起了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许多美好的回忆。因为,在我们的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便与芭芘娃娃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了。换句话说,就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必须得为那些芭芘娃娃而不断地掏腰包。  在20世纪60年代,我曾经写过关于芭芘娃娃的文章。那时,我的女儿刚满七岁,她说她也想要一个芭芘娃娃。我一直都以
期刊
年初,一个朋友开始吃素。最近她告诉我,她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母亲:“妈妈,我皈依佛教了。”  母亲是个基督教,回答说:“好啊。佛和基督是兄弟。”  她又告诉我,她在香港参加一个佛教讲经大会,来者中也有人身着天主教的修女服。  演讲者提问:“什么是最重要的时刻?”大家都猜到了:“现在。”  又问道:“谁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大家有些迟疑——这回答有点难。  回答是:“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在一起的
期刊
从前,有一座山,山顶上有一间老房子,不知何年何月建造,墙体都是巨大的石头,上面覆盖着几寸厚的青苔。鸟在屋檩上做巢,蜘蛛在檐角之间编织迷宫。屋子正厅供有一尊真人高的菩萨,因为岁月的烟熏火燎,已辨不清材质。菩萨的样子有点怪,不是通常的那种法相庄严,有点尖喙细脖,因为污垢,也没有惯常的慈眉善目。  山下的村人上山砍柴时常在这儿避雨。若是两个人,相互说说村庄里的三长二短;若是一个人,就看看山外的白云苍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