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废除不平等条约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d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来,东西方列强曾把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从不平等条约被签订的那天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随着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及国民对世界认识的加深和对国际法的逐步了解,中国历届政府都提出了修改或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那么,中国是如何废除近代以来清政府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一、利用世界大战的契机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中与之有关条文,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一战后,中国与德奥从双边法上均确认了中国在战时的举措。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政府即正式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宣战,同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凡有涉及中德、中意或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这样,中国与日本、意大利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即行取消。另外,中国战场牵制着上百万日军,在远东有重大利益的英美等国已与中国结为盟国,因此,中国和英美等国都考虑废约的问题。1942年10月10日,美国被迫宣布放弃在华特权,并且把《中美新约》的草案交给中国。经过多次交涉,在1943年1月11日,中美双方代表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双方代表在重庆也签署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这两个条约主要规定了撤废英美在华的治外法权,取消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终止该条约及其附件所给予美国政府的一切权利。九龙问题未列入中英条约,中国政府以照会形式提出保留。以美英废约为先导,此后中国陆续与其他国家签署了类似条约,废止这些国家在华享有的各种特权。
  
  二、新生的苏俄主动废止中国与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苏维埃俄国政府从1919年7月起,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以前历次俄政府与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根据这一精神,1924年后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
  
  三、利用国际会议和国际法则中止不平等条约或改订新约
  
  一战结束不久,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但未能实现。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中国代表向会议再次提出了收回山东权益,同时废除列强对华的不平等条约和在中国享有的特权。中国的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对日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日本代表发表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1928年夏,国民政府基本上统一全国,这在对外交涉中比此前历届政府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国民政府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此时,中国与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丹麦、日本等国的商约先后期满,根据国际法则,国民政府分别照会各国驻华使节,通知其与中国订立的条约已告期满,中国现声明废止。其后,国民政府分别与比、西、意、葡、丹五国订立了新约,条约都包含了关税自主及领事裁判权的内容。对于那些条约期限未满的国家,中国政府也积极进行交涉。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新条款,随后中国陆续与德国、挪威、荷兰、英国、瑞典、法国等国签订了类似美国的关税新约。从1928年底至1930年5月,与中国有商贸关系的国家均与中国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至此,列强在华的协定关税权终于废止。至于领事裁判权,英、法、美、日等国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正当中外交涉进入关键之时,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如何反抗日本侵略成为当务之急,修约进程处于停滞状态。
  
  四、国民革命运动及群众性的反帝运动高潮,使列强在中国获得的特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列强不得不做出较大的退让,这主要表现为部分租界的收回
  
  1926年,正当北京政府在进行修约外交的同时,在中国南方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各地工农群众运动不断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1927年1月3日,英国水兵在汉口制造了“一三惨案”,激愤的群众冲入租界,驱逐巡捕,要求政府收回租界。由于英租界的巡捕及公务员逃避一空,租界管理机关已宣告瘫痪,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建立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租界内一切行政事宜。在九江,中国民众与英国水兵也发生冲突,九江工人愤怒地冲入并占领了英租界。1月7日,国民政府派员接管了九江英租界。此后经过多次艰难的交涉,中英双方终于达成《汉口英租界协定》,宣布英租界市政机关于3月1日即自行解散,由中国政府派员接管并办理汉口行政事宜。这样,中国正式收回了汉口英租界。类似汉口租界处理办法,武汉国民政府于3月15日无条件地正式收回了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北伐军所到之处,对租界当局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中国先后收回了江苏镇江和福建厦门英租界。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中国政府坚定而又灵活地有步骤有分别地彻底扫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残余
  当时美国是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干脆利索地废止了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于中英香港问题和中葡澳门问题,基于历史已经造成的现实及当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暂时维持现状的灵活态度,未就此发表正式声明,但立场是明确的。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过去签署的条约,中国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之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到1952年底苏联按约将其在华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地移交给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皆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80年代中国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谈判并分别签署了《联合声明》。由此,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终使香港和澳门和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中国终于实现了挣脱百年枷锁的梦想。
其他文献
反思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教改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成功之路。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细心观察生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前提    写作材料从何而来?“写作材料的来源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向前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的流淌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叶圣陶)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
明清时期,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古代科技已经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究其原因,除了这一时期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得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动力和基础以外,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是造成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可悲的是,明清时期的绝大多数皇帝奉行的都是这一政策。其中只有一位皇帝例外,他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对于康熙帝,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文治武功,奠定了清王朝“康乾盛世”的基础。除了政治上的建树
语文是一门人文课程,其中的内容自然涉及古今中外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有一显著共性,即渗透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说,这一内容在今后的各类考试中将会日益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带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试题题型新颖,题材来源多元,充分融合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努力学会用“语文眼”观察生活,
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三大任务之一。随着教改的推进和深入,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弱。    一、学法指导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教师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讲授不可缺,但要有“度”。每节课的起始阶段作引发铺垫性讲
2001年,我国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除个别学科外,均明确提出进行“探究式教与学”的要求。如《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在基本理念中提出“鼓励探究式学习”。  目前,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各科标准仍未在全国铺开,但可以确定探究式教与学必然是突出的重点。    一、“探究式教与学”在人文科学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关于“探究”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将“探究式教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区别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能力、审美素质,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应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呢?  第一,品味阅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塑造的美。阅读文本时通过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唤起相应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
古诗词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一笔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因其特殊的体裁,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一、古诗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与具体方法    (一)读诗文  1.自读诗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初读诗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为学习诗词做好铺垫。  2.范读诗文。提出听读任务:听准读音,把握朗读的基本节奏和语调,初步感知诗词主要
初中三年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初一是三年中起着航标定位作用的重要时期,如何从小学老师的手里接好这一棒,是每一位初一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所要面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单一而又复杂的复合体,但又有其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初一新生已经能初步实行自我监督,但遇到困难又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又流露出小孩子的稚气;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易于接受好的影响,但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
真正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讨论,有分歧,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活”中现精彩。那么,课堂如何才能“活”起来呢?    一、“我参与,我快乐”    (一)重设课文标题  课文标题是一节课内容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语文课出现“异化”现象。而本色的宏观教学、本色的语基训练、本色的学科渗透、本色的教学设计和本色的教学语言等五个方面是探索中小学语文课保持语文本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本色    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让学生感悟、理解和运用语言,既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揣摩语言的意蕴。否则,语文课就会缺失了语文本味。  为此,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略